打假的他们,全网坐拥千万粉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6:36 1

摘要:不少传统媒体或专家学者都尝试过以专栏、讲座等形式普及食品知识,但效果有限——科普的本质是将知识转化为易懂的故事,要让受众愿意听、听得进,需要在传播策略上下功夫。

民以食为天,但各式各样的食品谣言从未消停。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生产者,食品谣言造成的破坏都不容小觑。

谣言此起彼伏,消息真假难辨……中国食品报融媒体承担着传递食品科学知识、遏制网络食品谣言的职责。

(一)

不少传统媒体或专家学者都尝试过以专栏、讲座等形式普及食品知识,但效果有限——科普的本质是将知识转化为易懂的故事,要让受众愿意听、听得进,需要在传播策略上下功夫。

2019年前后,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普作者凭借“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等系列视频走红网络,点对点鉴别网络新鲜事物、打假造谣视频。这种直观诙谐的科普视频,以轻松有趣、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大量观众,为专业科普提供了新思路。

受此启发,我们觉得有必要开展“系统性科普”。2022年4月起,中国食品报融媒体果断转型,主动联系食品科普类博主,共同策划《鉴定网络热门食品相关知识》系列内容。

我们开始与受众“交朋友”,用专业而不失风趣的语言打破谣言、传播知识、回应疑惑。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畏争议、敢于出手。无论是粉丝众多的自媒体“大V”,还是流传多年的陈旧观念,我们都愿意撸起袖子,与造谣者“近身搏斗”,戳穿食品谣言的真面目。

(二)

制作科普辟谣视频,必须直面一个问题:食品谣言为什么难以根治?

我们认为,一方面,食品知识存在专业壁垒,当食品安全知识储备不足的网民参与讨论时,极易被“带节奏”。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闪失。消费者通常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无意中加深了对网络谣言的焦虑。更有部分厂商利用这一特性炒作热点、攻击竞品,或哄骗消费者购买特定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安全整体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个别不合格产品及企业违规行为仍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在辟谣的同时,也要直面问题、强化监督。

因此,我们每一条原创视频,该打假的打假,该正名的正名。既不回避客观存在的不法行为与不合格产品,也不让守法经营者与合格产品蒙受冤屈。

2024年7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30款瓶装水检测报告,声称两款内地生产的饮用水溴酸盐含量为每升3微克,达到欧盟适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经部分媒体与自媒体炒作,报告引发消费者对涉事品牌饮用水安全性的疑惧,同时质疑相关国标中每升10微克的溴酸盐含量限值过松。

我们登录欧盟官网查询所有与饮用水相关的标准,发现欧盟关于饮用水质量的标准规定溴酸盐含量上限,与我们的现行国标同为每升10微克。那么,争议从何而来?

原来,涉事报告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将适用于天然矿泉水处理程度的监测指标——每升3微克的溴酸盐含量上限,表述为针对饮用水的健康指标,从而引发争议。

2024年中秋前夕,有网民发布视频称“月饼掉到地面,蚂蚁吃了月饼后都死了”。随后,大量自媒体集中发布视频,称防腐剂脱氢乙酸钠(脱水乙酸钠)是毒死蚂蚁的罪魁祸首,并强行关联“我国厂商出口韩国的月饼因防腐剂超标被退回”事件,大肆宣传炒作。

我们主动联系生物领域专业人士,分析蚂蚁的生理结构与生活习性,并利用翻译软件,逐条搜索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官网关于脱氢乙酸钠(脱水乙酸钠)使用范围的相关标准,先后打磨六版文案,最终制作辟谣视频《月饼毒死蚂蚁群?疑点太多待探寻!》,曝光事件中的各种疑点,有力回击不实信息。

正因为我们坚持论点必有文献来源、结论必经交叉验证,视频一经发出便得到诸多正向反馈。

(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次成功的科普,不仅要粉碎谣言,还要推动知识共享。

视频中,我们不仅提供结论,更注重方法指导,常常在作品中分享如联合国官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农业农村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用信源,演示如何自主查询食品安全标准、了解添加剂功能、解读成分表,鼓励观众自行求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正如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认为,科普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依赖权威的听众,而是唤醒每一个人自主求知的科学观念。

(四)

新媒体时代的科普辟谣,绝不能单打独斗,还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我们发现,在互联网的激烈讨论中,涌现出许多保持怀疑态度、理性思考的网友。为了凝聚这些声音,我们决定依托食品行业主流媒体身份,为受众提供专业背书,稳定产出科普与辟谣作品,让散落的理性声音找到凝聚点和参照系,共同助力理性讨论形成声浪。

运营中,我们始终保持虚心,不仅鼓励读者给我们的视频纠错,还经常给纠错成功的读者赠送显微镜、笔记本等小礼物,既倡导求真精神,也鞭策账号不断进步。随着影响力扩大,我们的视频评论区已经成为许多专业人士和热心网友交流观点、补充信息的开放平台。

为了优化内容、提升科普质量,我们还主动发掘有热情、有潜力的创作者和专业人士组建“智囊团”。如今,“智囊团”里有中科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也有农技人员、企业研发者、高校科研人员及知名科普博主。我们共同策划、审校内容,打磨好每一条面向大众的科普稿件。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的新挑战,还是食品安全舆论场中的新问题,我们坚信:唯有专业、敬畏、共情和开放,才能赢得公众信任,真正实现“让理性声音落地生根”。(黎俊宏)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