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公考热得一塌糊涂,仿佛全民都在考公考编,很多人就把它和高考画上等号,觉得这是 “第二次高考”。可高考和公考,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本质上压根不是一路货色,偏有人犯迷糊,把两者搅一块儿。
公考到底是不是 “第二次高考” ?
现在公考热得一塌糊涂,仿佛全民都在考公考编,很多人就把它和高考画上等号,觉得这是 “第二次高考”。可高考和公考,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本质上压根不是一路货色,偏有人犯迷糊,把两者搅一块儿。
一、高考和公考的底色截然不同
高考说白了就是学业考试,跟中考一个套路,就是检验你学得咋样,把成绩好的挑出来往好学校里送,让他们接着深造。以前那会儿,高考确实有 “一考定终身” 的意味,考个好大学,后面工作生活仿佛就顺风顺水了。
但实则不然,大学才是关键。大学学的东西,虽然知识量看着没高中多,可专业性强、实用性强、深入得很。除了知识,还得学为人处世、参加社团、去企业实习,这些对未来工作可都是实打实的助力。现在不是从前了,大学里混日子,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顶尖名校,毕业后找工作都悬得很。这年头,名校生也得拼绩点、证书、实习经历,卷得不行。
所以,高考归根到底是学业考试,真不定终身。
反观公考考编,这可是职业考试,和普通职业技能考试也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 “一考定终身”。咱国家干部制度是终身制,公务员、事业编制,进了体制,基本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主动辞职的少之又少。
而且,公考考编的目的是挑合适、优秀的人来干活,不是像高考那样为了择优培养。从这个角度看,公考考编对那些铁了心要进体制的人来说,人生意义重大,比高考还 “一考定终身”。
二、考试形式也是云泥之别
高考的题目,大多围绕纯知识性的东西转,像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数学计算,还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更注重科学素养。就算语文、历史、政治这些文科,思考性内容也少,基本是背过的固定答案。比如问唐朝和宋朝经济有何不同,照着课本归纳就行,标准答案死板板。
公考考编就大不相同。行测和公基,知识面广,深度浅,主要是测知识储备和智商。常识题里的政策类内容,是当公务员必备的基础知识;逻辑题、图形推理题,考验的是能不能快速找到解题关键,靠智商硬撑。
但公考考编的核心是申论写作和面试。申论写作里,给定资料里的句子要深入理解,还得联系实际写文章。像前两年的申论作文题,理解 “夜色黑凉,曙光在前”“改革靠务实与理性” 这些句子,提出观点,结合社会实际,这得有理论水平和对社会问题的积累思考,还得融会贯通。这本事,公务员写材料、定政策、研究问题都离不了。
面试更是如此。给个社会现象题,比如年轻人躺平,得从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去分析。经济增长放缓,年轻人机会减少;传统文化没落,自由随性文化兴起;社会结构稳固,活力和机会不如从前。这同样需要积累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日后公务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都靠这本事。
三、备考误区让人遗憾
很多人把公考当高考来备考,刷题、背模板、背金句,追求标准答案,可就是不思考。不分析社会问题,不结合人生经历,不把知识融会贯通。
但公考的本质是选拔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写作和面试的模板不过是取巧,以前或许管用,现在和往后肯定不管用。在基层岗位、要求低的岗位招考可能还有些效,高层次岗位和遴选考试肯定没戏。
你看,很多人一生都被单一思维控制,备考公考也陷入这个怪圈,殊不知,这可是在自己人生大事上犯糊涂呢。
#公务员考试#
来源:小哥l聊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