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午,我又去了一趟左3,左3位于左4的右前侧约130米处,一共3个哨位,比较集中,都在反斜面的洞穴内,基本观察不到正面的敌人阵地,但可以反观左4和负2。左4通往左3的小路在下坡的迎敌面上,白天是绝对不准通行的,我不知道情况冒了个险,还好下坡跑得快,又是个雨雾天
作者:南榔日尧
整理:旱地雪狼
这是一篇由参战老兵日记改编的传记,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真,就把它当做历史记住;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假,就当小说看吧!
接上期:同样都是参战部队,为什么让留守处那些后勤兵服从命令就这么难?
返回后左1后,与连排干部和坚守阵地的战士碰了碰情况,接着返回连部,在这里吃午饭。
雨一直下着,始终没停。
下午,我又去了一趟左3,左3位于左4的右前侧约130米处,一共3个哨位,比较集中,都在反斜面的洞穴内,基本观察不到正面的敌人阵地,但可以反观左4和负2。左4通往左3的小路在下坡的迎敌面上,白天是绝对不准通行的,我不知道情况冒了个险,还好下坡跑得快,又是个雨雾天气。回头时阵地上的人就不让我走了,非等到天擦黑才让我离开阵地。
晚上,我们住在了连部。连部设在左4号阵地反斜面的一个较大的溶洞内,长约8米,还拐了两个弯。洞很矮,最高的地方才一米,矮的地方不到半米,人在里面充其量只能坐着。虽说洞比较大,但平坦能躺下睡觉的地方并不多,一下子挤进去三个人,只好收拾起指挥台,凑合着躺下。就像刚上阵地一样,还是参谋长睡中间,我和他的警卫员一人一边。洞顶石缝不停的滴水,里面衬的塑料布上,滴滴嗒嗒响了一夜。
今天早上吃过早饭,从左4向西沿着小路爬上了负2号阵地。负2号阵地是座明显高于周边山头尖尖的小山,特别是向敌面十分陡峭,可以俯视一大片敌前沿和后方阵地。这里设有团指前沿观察哨和炮兵观察所。驻守这里的是三连六班,一营副营长邓传祥、三连二排长李化亭也在这个高地上。由于防水不得法,连续的阴雨,雨水顺着石缝一个劲地往下渗,不少的大衣被子都洇湿了。
我和参谋长把整个负2号阵地看了个遍,十分惊叹,这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战斗工事,就是人工构筑也未必有这么巧。
山上的几个洞,洞口都在背敌面上,进去后,有的洞与山顶的石缝相连,石缝的上面斜倚横担着巨大的块石,在这里观察视野绝对开阔又无炮击之忧。有的洞拐向向敌面,在向敌面上还有一个很小的洞口,既能观察,又能射击。其中有个较大的洞,在快要接近山那边时分成了两个洞,到底各有一个很小洞口通向向敌面,两个洞口都可以很清楚观察到近到138号远到三角壕之间敌人阵地上的活动。一个洞口架了一台40倍的望远镜,一个洞口支了一支狙击步枪。
从负2的北侧向西,到了负3、负4号阵地,这里是一连的防区,由一连的两个班分别在这里守卫。
从负4返回到负2,折向西北,在拐杖和绳索的帮助下,攀上了负1号阵地。负1 号阵地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形高地,比负2又高出一大截,向敌面的上半部整个暴露在敌直瞄火力之下。虽然很难攀,但我们始终没敢停留一下。翻过顶部,背面更为陡峭,我们只有抓住绳子一点一点往下挪。
负1号阵地由一连二排的一个班在这里防守,哨位设在背敌面悬崖半腰的山洞里。二连副连长住在这里,这里也是军工往前运送物资的中转点。我们稍作停留后,一口气下到了山底。沿小路向北,回到昨天上午出来的堑壕口。进入交通壕进至634高地与左9号阵地的岔道口,左拐沿634高地南侧堑壕,察看了一连一排防守的阵地。过了634高地,回到了昨天来的交通壕。进入松毛岭山包,察看了八连的几个阵地。这一段是沿山脊线展开的线型防御,向南是前出哨位和战斗工事,向北反斜面上是防炮工事和60炮阵地。由于是土质山,工事全为人工构筑,不像左4方向有那么多的山洞可以利用。
沿来时的交通堑返回至662.6高地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到营部又坐了一会儿,与三营的杜营长就右翼阵地防御构工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谈。
在阵地上转了两天,应该说对阵地上情况比前几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雨太大,仍有一些阵地没能跑到,还有许多情况没有了解仔细。与上一次和参谋长一起上阵地的情况比起来,这次坚守在阵地上的都是自己的部队,分别后第一次在离敌那么近的阵地上相见,更有一份特殊的亲近感。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这两天阵地上跑的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报团主要领导。关于工事构筑方面的情况准备这么几点:
1、部队构筑工事的热情是高的,对构工器材的需要是迫切的;
2、各级领导对工事的构筑是重视的,在战斗之余也组织了一定的构工行动;
3、阵地上的工事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不少的工事都进行了加修。
目前阵地上工事状况,基本上能满足现有防御的需要。但也有许多令人失望的地方,一是阵地上闲散的工事构件太多,一方面拼命地向团里要器材,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器材遗弃在阵地上;二是专物不能专用;三是少数分队构筑工事不得要领;四是个别分队有混日子思想,不重视工事构筑。如遇到较大的军事行动,仍然会给部队带来较大的伤亡。建议召开一次构工工作会议,以进一步贯彻工事就是生命、工事就是战斗力、工事就是战士的家的长期坚守的防御思想。
一九八X年XX月XX日 星期日 阴雨
团长批准了我的建议,拟在近期召开全团的构工工作会议。这两天在为会议的召开作些准备。顺便把几次去前沿阵地的情况粗粗地理了一下,总的感觉整个防御阵地基本沿国境线展开。
团的防御右翼,也就是三营防御的阵地,从578号阵地到松毛岭山包左侧,是沿山脊线展开的比较典型的线型防御。这一段的山全是土质山,便于工事的构筑,且植被虽屡遭炮火袭击仍比较茂密,有交通壕横贯防御正面。与交通壕相通的有利地段构筑有观察哨、火力点和防炮工事。阵地前沿是个很大的漫坡,开阔、无高大植被。这一地区应该说是易守难攻,是防御的次要方向。
左翼是一营的防御阵地,从634高地右侧到579号阵地,是占领制高点以山头为依托的比较典型的点式防御。这一地区除634高地是土质山外,全是石质山,无法构筑工事,部队基本靠利用天然的石洞、石缝作为工事。除少数阵地外,大部分阵地上的工事防炮还可以,建立观察和火力点比较难。最前沿的阵地与敌犬牙交错,易遭敌偷袭。是防御的主要方向。
右翼应加强工事的被复厚度和牢固程度,防炮击,防塌方,防炮工事尽可能向地下发展。左翼应充分利用山洞多、石缝多的条件,合理运用构工材料,修筑即有工事,构建新的工事,改善阵地条件,完善火力配系。这些想法一定要灌输给团长,使之成为团长的决心。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与从我嘴里说出来分量和作用是绝对不一样的。当然要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不露痕迹地让他认为是他自己观点。
一九八X年XX月XX日 星期二 阴雨
昨天下午,我用电话通知已进入阵地的分队的营长、副营长、副连长今天上午到团指参加构工会议。乘着晨雾,他们陆续从阵地上下来,集中到坑道口的防炮棚内参加会议。团长、副团长及司令部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说是构工会议,开着开着就跑了主题,变成了阵地管理方面的内容。看来团长的思想就没有到位,把以工事构筑为基础的阵地建设与以日常管理为主的阵地管理混了起来。
还好到会议的后半部,把工事构筑问题提了出来。团长亲自讲话,对部队上阵地以来的工事构筑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事构筑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构工器材保障方面的有关问题向分队作了解释和答复。
团长的讲话彻头彻尾地体现了我的一系列想法,那么的从容、坚定、自信,就象完全从他自己脑子里生出来的一样。再一次实现了把个人想法变为首长决心的意图。
这大概也是一种境界。
来源:半盏流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