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腾势N9:加速、续航、配置都不错,但试驾时建议重点关注这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1:22 1

摘要:选大型 SUV 的用户,需求往往比较多元。有人希望早上送孩子后赶通勤能多些灵活度,周末带家人短途出行时空间够用、配置贴心,偶尔接待客户时也能有得体的质感。2026 款腾势 N9 上市后,以 “科技安全旗舰 SUV” 为定位,宣称可适配这类多场景需求。近期我实际

选大型 SUV 的用户,需求往往比较多元。有人希望早上送孩子后赶通勤能多些灵活度,周末带家人短途出行时空间够用、配置贴心,偶尔接待客户时也能有得体的质感。2026 款腾势 N9 上市后,以 “科技安全旗舰 SUV” 为定位,宣称可适配这类多场景需求。近期我实际试驾了这款车,从日常用车的实际角度,聊聊它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待优化之处。

腾势 N9 的外观设计偏向成熟稳重,没有采用过于激进的风格,从家用到轻度商务场景,多数情况下能适配。前脸的封闭式格栅搭配平直造型的大灯,视觉上比较简洁,前包围处的 AGS 主动进气格栅具备实际功能 —— 高速行驶时可能自动关闭以减少风阻,低速行驶或发动机需要散热时会打开,并非单纯的装饰设计。

此次改款新增了绿华银、蓝辰银、紫瑢金、红雅金四种配色,其中 “紫瑢金” 的视觉效果相对特别。我在现场观察实车时发现,这种车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接近深黑色,在阳光下则会透出淡淡的金色调,相比普通黑色车漆多了些辨识度,也不像亮金色那样张扬。不过,同行的试驾者中有人提到,这类变色车漆后续若需要补漆,可能存在色差风险,且补漆成本或许会高于普通车漆,打算选择这个颜色的用户,不妨提前向 4S 店确认相关细节。

车身侧面的隐藏式门把手和悬浮式车顶,让整体线条显得比较流畅,后排隐私玻璃对提升乘坐隐私性和遮挡阳光有一定帮助。22 英寸的大轮毂视觉上增强了车辆的气势,但试驾时销售提到,这类大尺寸轮毂的胎壁通常较薄,经过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若车速较快,可能增加鼓包风险,且后期更换轮胎的成本也可能比小尺寸轮毂更高,日常使用时需要多留意。

车尾的双层四边形灯带在点亮后,识别度相对较高;悬浮式扰流板据介绍能在高速行驶时提供一定下压力,但在日常市区通勤的车速范围内,这种效果可能不太明显。隐藏式雨刷设计让车尾看起来更整洁,不过有个疑问:冬季若遇到结冰情况,是否会对雨刷的正常启动造成影响?这一点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后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进入车内,13.2 英寸液晶仪表屏、17.3 英寸中控屏和 13.2 英寸副驾屏的组合比较显眼,但布局上没有显得杂乱。仪表屏能清晰显示车速、续航等关键信息,中控屏的操作流畅度尚可,切换导航、调节空调等基础功能时响应比较及时;副驾屏专门供乘客使用,播放视频时基本不会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一设计可能比较实用,孩子坐在后排时也能通过前排屏幕观看动画,减少对平板等设备的依赖。

50 英寸的 AR-HUD 是内饰中实用性较强的配置之一,导航路线可直接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驾驶员无需频繁低头查看中控屏,在不熟悉的路口,对减少错过转弯的概率有一定帮助。不过在试驾过程中发现,当中午阳光特别强烈时,HUD 的显示清晰度可能会有所下降,需要手动调亮亮度才能看清,或许后续通过 OTA 升级有优化的空间。

DiLink 150 智能座舱的语音控制功能表现尚可,六音区识别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后排乘客说 “打开吸顶屏” 时,系统一般不会误触发其他指令;同时支持连续指令操作,比如说出 “打开空调 25 度并播放儿歌”,系统能依次完成操作,无需分两次下达指令。但目前语音控制能调节的功能仍有局限,像座椅按摩的强度、吸顶屏的音量等细节设置,暂时还需要手动调节,如果未来能通过语音实现更细化的控制,使用体验可能会更好。

内饰用料方面,中控台、车门内侧等经常接触的区域,大多采用了软质材料包裹,触感还不错,没有明显的廉价塑料感。不过我试驾的顶配车型中,座椅缝线处的做工存在一些小瑕疵,个别位置的针脚不够整齐,不确定这是试驾车的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建议大家到店看车时,多留意这类细节。

腾势 N9 搭载的天神之眼 B 辅助驾驶系统,硬件配置包含 1 颗高精度激光雷达、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摄像头,芯片采用英伟达 Orin X,算力达到 254 TOPS。从实际体验来看,这套系统在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的表现相对稳定。

在高速路段开启领航辅助功能后,车辆能实现自动跟车和车道居中行驶,遇到前方有慢车时,打转向灯后系统会尝试寻找合适时机超车,整个过程的加速和刹车动作比较平顺,没有明显的突兀感。通过匝道时,系统能根据弯道的曲率适当调整车速,不需要驾驶员频繁手动刹车,对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感有一定帮助。

但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下,比如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遇到非机动车突然变道、行人横穿马路等情况时,系统虽然能识别并做出减速反应,但反应速度可能比在高速路时稍慢,此时仍需要驾驶员提前预判并做好接管准备。有一次试驾中遇到前车急刹,系统发出报警的同时,我手动补充踩了刹车,若仅依赖系统,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辅助驾驶功能始终是 “辅助”,驾驶员不能双手离开方向盘,也不能放松注意力,更不能将其等同于可完全自主行驶的状态。

作为一款大型 SUV,腾势 N9 采用 2+2+2 的六座布局,这种布局在目前家用大型 SUV 中比较常见。第三排的空间表现超出我的预期,我身高 178cm,坐在第三排时,膝盖与第二排座椅之间仍有一拳多的距离,不像部分六座车型的第三排那样仅能 “应急使用”。不过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角度无法调节,若长时间乘坐,可能会让乘客感觉有些不适,对于经常需要坐满 6 人的家庭,这一点可能需要重点考虑。

第二排是乘坐体验的重点区域,座椅支持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在冬季和夏季能提升乘坐舒适度,长途出行时开启按摩功能,对缓解腰部疲劳有一定帮助。比较贴心的是,第二排座椅支持左右横向移动,若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家长想靠近照顾时,只需移动座椅就能缩短距离,不用费力探身。同时第二排配备了双小桌板,孩子在车内写作业、大人临时处理工作都比较方便,且小桌板的承重能力尚可,放置笔记本电脑基本没有问题。

副驾的零重力座椅乘坐体验不错,按下调节按钮后,座椅能调节到接近平躺的角度,腿托也可以伸展开,长途旅行时副驾乘客能更好地休息。但这个座椅的调节按钮位于座椅侧面,初次使用时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寻找,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储物空间方面,车内设计了不少小储物格,方便放置手机、水杯、墨镜等随身物品;双 50W 无线充电板的实用性较高,我和同行试驾者同时放置手机充电,没有出现频繁断连的情况。后备箱在常规状态下,放置 3 个 20 寸行李箱没有压力,将第三排座椅放平后,能容纳露营装备、婴儿车,甚至可以塞进一辆小尺寸的儿童自行车,满足日常家用需求问题不大。不过后备箱的地板高度相对较高,搬运较重物品时可能需要多用力,对老人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腾势 N9 搭载 2.0T 插混系统加三电机,总功率为 680 千瓦,官方给出的 0-100km/h 加速时间为 3.9 秒,从数据上看动力储备比较充足。实际试驾时,在市区道路超车,踩下油门后动力响应比较及时,没有明显的延迟感;在高速路上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时,再加速仍有一定的动力余量,超车时心里比较有底。

不过动力较强也带来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市区拥堵路段行驶时,若油门控制不当,起步阶段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窜动,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我此次试驾过程中,在纯电模式下开启空调和音乐,实际续航里程大约在 180km 左右(官方 CLTC 纯电续航为 202km),虽然比官方数据略低,但满足日常通勤需求没问题,一周充一次电基本足够。若需要跑长途,官方 CLTC 综合续航为 1302km,加一次油并充一次电,从北京到济南往返基本不需要额外补能,对长途出行的便利性有一定保障。

100kW 的快充功能是个亮点,在服务区使用快充桩,大约半小时就能将电量从 30% 充至 80%,刚好可以利用休息、喝咖啡的时间补充电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充电桩都支持 100kW 的快充功率,若前往偏远地区,可能只能使用普通充电桩,充电时间会相应延长。

腾势 N9 搭载的云辇 - A 智能空气悬架,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竞争力较强的配置。试驾时特意选择了一段有坑洼的小路,悬架对大部分颠簸的过滤效果比较好,坐在后排基本不会有明显的颠簸感,孩子在安全座椅上也没有出现哭闹的情况;在高速路上行驶时,车身会自动降低,行驶稳定性不错,没有明显的发飘感。

不过在经过急弯时,车身的侧倾还是比较明显,操控感受与运动型 SUV 有一定差距,毕竟作为一款大型 SUV,舒适性通常是设计的重点,操控性并非其核心优势。此外,车辆配备的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功能,转弯半径可以达到 4.65 米,相比同级别不少车型更灵活,在小区狭窄路段掉头时,不需要反复倒车调整,对新手驾驶员比较友好。但低速转向时,方向盘手感偏轻,高速时会逐渐变重,只是轻重切换的衔接不够自然,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目前大型插混 SUV 市场中,理想 L9、问界 M8 都是关注度较高的车型,腾势 N9 与它们相比,各有侧重,没有优劣之分。

和理想 L9 相比,腾势 N9 的加速性能相对更强,激光雷达加持下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可能更稳定,且配备了空气悬架,滤震效果更有优势;但理想 L9 的第三排靠背支持调节,后备箱地板高度更低,在家庭使用的细节设计上更贴心,同时理想的服务网点数量可能比腾势更多,后期保养维修的便利性可能更高。

与问界 M8 相比,腾势 N9 的纯电续航里程更长,车内空间尤其是第二排横向空间更宽敞;但问界 M8 搭载的鸿蒙座舱,与华为手机、平板等设备的互联生态更完善,若用户家里多为华为设备,可能会觉得问界 M8 的使用体验更顺畅。

因此,选择哪款车型,关键在于自身的核心需求:若更看重动力性能、辅助驾驶的稳定性和滤震效果,腾势 N9 可能更符合预期;若优先考虑家庭使用的细节设计和服务网点覆盖,理想 L9 可以作为备选;若属于华为生态用户,对设备互联有较高要求,问界 M8 或许更适配。

2026 款腾势 N9 在空间灵活性、实用配置、动力和续航等方面的表现,确实能覆盖不少家庭和轻度商务的需求,算是一款适配性较强的车型。但它也存在一些待优化的地方,比如第三排靠背无法调节、方向盘转向衔接不够自然、部分细节做工有待提升等。

如果你的预算在 40 万左右,需要一款 6 座大型插混 SUV,且希望兼顾家用和轻度商务场景,腾势 N9 可以纳入考虑范围,并建议到店实际试驾。试驾时建议带上家人一起,让老人体验第三排空间,让孩子试试吸顶屏和小桌板,自己则多体验市区拥堵路段、高速路等不同路况,全面感受车辆的表现,再判断它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需求。

来源:星夜几许寄余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