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恐惧、逃避,CBT如何破解负性思维?|创始人亲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0 03:18 1

摘要:此时,“黑箱效应”是指,你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推论,例如“他们是不是在谈论和我有关的事情”、“他们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吗”等等。

心理学中有一个“黑箱效应”

指人们在面对信息缺乏、不可预估的情境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的心理倾向。

比如,你看到部门同事们有说有笑的一起谈论着什么,但等你走近他们时,大家却不再说话了 。

此时,“黑箱效应”是指,你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推论,例如“他们是不是在谈论和我有关的事情”、“他们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吗”等等。

这便是负性自动思维。负性自动思维(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在脑海当中的消极想法、观点或推理。

它们短暂出现后接着快速消失,因此很难被人们感知到,即使偶尔人们敏感的捕捉到了它们的存在,注意也会立刻被与它相继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占据。

最终,负性思维产生负面情绪反应,甚至是不良行为。研究称,抑郁水平与认知扭曲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的心理教育在减少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的使用、人际认知的扭曲和功能失调的态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CBT疗法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思维,从而改变个体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一。

在欧美地区国家,CBT已成为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并已纳入医保系统,相比于其他心理咨询流派,CBT有其独特的优势:

✅CBT结合了精神动力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优势,更着重于当下,通过重塑认知想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短程高效,更适用于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

✅CBT帮助来访者采取渐进的步骤来改变行为,治疗结构清晰,操作方向性强;

✅CBT在临床应用中被证实,针对多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恐惧症、饮食障碍、压力问题、睡眠障碍、物质滥用等都卓有成效。

CBT是国际80%以上咨询师都需要掌握的疗法,对新手治疗师来说,CBT具有标准流程结构,易操作,好上手;

而对成熟咨询师来说,掌握了CBT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果,拓展工作范畴。

但在CBT的学习中,很多心理学爱好者或是新手咨询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学习了很多课程,却仍旧感觉到力不从心。

很多时候按照流程操作技术,但来访的改变始终停留在表层。这种现象背后,往往不是CBT本身的问题,而是咨询师对治疗的过程性把控不足。

短程培训教会了我们技术,却没有深入传授如何让这些技术真正嵌入来访者的认知-情绪系统。比如:

为什么同样是苏格拉底提问,有的咨询师能引发觉察,有的却让来访者感到被质疑?

为什么行为激活在某些个案中效果显著,在另一些个案中却遭遇强烈阻抗?

为什么有些来访者在咨询室里能逻辑自洽,回到生活场景却再次陷入旧模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多数CBT培训只提供了“做什么”,却很少涉及“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而这恰恰是干预能否起效的核心。

真正的CBT治疗,远不止于技术套用,而是需要对个案进行动态概念化,并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

如果你希望突破技术执行的表层,真正掌握CBT的精髓,让每一次干预都精准作用于来访者的改变机制。

那么,或许你需要的不再是碎片化的学习,而是一次系统、深度的长程训练。

我们在2022年,和CBT创始人之一梅肯鲍姆博士联合打造了「CBT系统训练2年项目」,这也是梅肯鲍姆博士在国内首个长程培训项目。

2年后,我们和梅肯鲍姆博士带着一期的经验,进行迭代和本土化更新,开始第二届的招生。

我们希望培养出真正具备临床决策力的咨询师,让学员真正理解:CBT的精髓不是套用手册,而在于理解改变如何发生。

02 CBT创始人国内首个系统培养长程项目

「一项事实研究表明,有25%的心理治疗师在与来访工作时,能产生50%更好的效能,并且来访咨询脱落也会降低50%,所以我的目标就是,帮助你成为25%的治疗师。

——Donald Meichenbaum

唐纳德‧梅肯鲍姆博士是当代心理学发展史的传奇人物,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弗洛伊德、卡尔·罗杰斯共同被《美国心理学家》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位心理治疗师之一”。

梅肯鲍姆博士致力于整合CBT,并开创了认知行为矫正法(CBM)、自我指导训练技术、压力接种训练技术,为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他使用具有建设性叙事视角的认知行为疗法,观察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考虑来访者发展不同的、以更积极的故事的方式,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梅肯鲍姆博士目前已经85岁,作为他在中国唯一的长程项目,85岁的梅肯鲍姆博士仍坚持每场直播亲自授课。

我们虽在地球两端,那些跨越半个世纪的临床智慧依然可以通过实时互动流淌——这是当代心理治疗史活化石的传承时刻,也是中国咨询师能与CBT创始人深度对话的珍贵窗口。

这样的大师级课程实属难得,一期学员都反馈跟着创始人来学习,这种浸泡的影响,大大拓展和更新了自己对CBT的理解,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上期学员回顾:毕业典礼回顾|梅肯鲍姆亲授「CBT两年系统训练项目」)

“感谢老师的授课,详细又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也感谢老师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可以说老师彻底改变了我,在老师对人类的悲悯和信心中,感受感染和鼓舞,变得自信而坚定,我找到了自己的舵,即使在风浪中我的船也稳固了。”

“梅肯鲍姆老师的真诚和开放,让我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希望感”,是咨询师送给来访者最珍贵的礼物。”

“我深刻体会到博士通过生命实践传递的复原力,希望成为像博士一样的咨询师,用态度和行动为来访者带来改变。”

如今项目已经开至第二期,我们在一期的基础上再次精进课程设计。希望学员能在这为期两年、总计216小时的系统学习中,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全方位掌握更正统、更整合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03 两年分阶段系统培养

临床案例专题深入

172.5小时CBT理论基础

在该阶段的学习中,梅肯鲍姆博士会带你了解CBT的演变历程和核心概念,同时会针对CBT的干预技术进行详细的拆解和说明,包括使用个案概念化模型、如何用时钟隐喻推进咨询工作、如果对来访进行心理教育、如何使用时间线进行目标设定、如何增加来访的自我监控,以及如何将治疗效果泛化到生活中等。

梅肯鲍姆博士将通过直播研讨模式,剖析困难案例,讲授应用技术,扎实理论基础。系统带你了解CBT的前世今生和演变历程,掌握最新前沿动向。

上下滚动查看课程详情

36小时成人专题+46小时儿童青少年专题

我们将海量临床案例分为成人专题和儿童青少年专题,分别探讨如何用CBT应对不同群体来访。

诸如成人抑郁症来访者、有愤怒控制问题和攻击行为的成年人、创伤性丧亲和延长与复杂哀伤的来访者、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特殊需求儿童......

应用人群非常多样,建议大家直接去课程详情页查看课纲了解,覆盖问题之广泛,能够帮助咨询师深入学习多群体来访的临床工作。

课后中教补充教学,增加东方文化视角

除了梅肯鲍姆博士亲授,我们还特别邀请到毕玉老师作为中教讲师,为学员提供每月一次补充教学。

她是CBT取向成熟咨询师、美国加州持证咨询师、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在中美两国拥有超过10年的心理临床视角和培训经验。

22场案例研讨,44小时深入研讨

进入项目第二阶段,梅肯鲍姆博士将亲自对你提交的个案进行解析指导,手把手教你如何做个案。44小时观摩创始人解析案例,深化咨询核心。

毕业证书及执业支持

学员满足毕业条件可获得梅肯鲍姆博士的亲笔签名证书。

从项目顺利毕业后,通过入驻考核及面试的学员,有机会申请进入「简单心理实习平台」。

早鸟阶段报名享最低价格优惠

项目学习费用:两年共41600元

早鸟价:37600元

*简单心理长程课老学员及平台咨询师享受额外优惠2000元

*简单心理梅肯鲍姆系列视频课程老学员享受额外优惠1000元(需联系班主任确认)

特别学术支持

探索一脉相承CBT新发展

改变(CBT)与接纳(ACT)是认知重塑的一体两面,作为CBT的重要演进,第三浪潮的接纳承诺疗法(ACT)既延续了CBT的科学实证传统,又为其注入了新的维度。ACT并非取代CBT,而是拓展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深度。

为帮助学员构建完整的认知干预谱系,本培训特别增加:ACT创始人Steven Hayes教授亲授课程《ACT治疗入门与核心技术应用》(价值4980元,限时随项目附赠)课程详情见:帮助来访者从“痛苦中解脱”到“与痛苦共处”|接纳承诺疗法(ACT)

1️⃣ 机制互补

CBT的认知三角模型 × ACT的六维病理模型

= 完整的认知-情感-行为干预地图

2️⃣ 进程衔接

当CBT的认知重构遭遇阻抗时

ACT的认知解离技术可打开新的工作维度

3️⃣ 文化适配

ACT的价值澄清技术能有效处理

中国文化中的"集体自我"与"个体认知"张力

这不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治疗视野的升级。你将同时掌握两大实证疗法,能根据个案需求灵活选择:用CBT技术改变可改变的部分,用ACT智慧接纳不可改变的部分,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治疗艺术。

报名要求

学历要求:学信网认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对认知行为疗法(CBT)有深入学习意愿,能够保证每周不低于10小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践。

报名后会进行资料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入学。

符合以下要求的学员优先录取

国家二级及三级心理咨询师;

简单心理入驻咨询师及简单心理Uni长程项目毕业学员;

有心理咨询基础,接受过完整系统的长程培训,从事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

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治疗师、教育、医学、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从业者。

【报名方式】

来源:简单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