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国网红家庭毛子与玫瑰,曾凭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毛子一家生活点滴”被网友视为幸福范本,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知名大网红。
跨国网红家庭毛子与玫瑰,曾凭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毛子一家生活点滴”被网友视为幸福范本,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知名大网红。
然而,近日却爆出他们的婚姻陷入危机。
“玫瑰”突然公开自己与“毛子”的聊天记录及视频,指控丈夫毛子对其多次家暴,并逼其吃安眠药,当着孩子和妈妈的面动手打她,引发广泛讨论。
有网友直接看懵了,表示看过玫瑰发的聊天记录发现,在她被家暴的那些日子里微博都在正常更新,并且还是与丈夫毛子的日常照片。
甚至在被掐晕的第二天还发微博表示自己很幸福,这是何种操作?
其实这种看似恩爱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问题的关系,在《假性亲密》一书中曾揭露过其本质:
一遍一遍地和愿意成为伴侣的人,演同样的戏,硬挺着把令人失望的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只要角色还在,双方的需求还在,哪怕不爱,也能勉强过下去。
就像汤唯主演的电影《分手的决心》里,男主角海俊和妻子一直处在不咸不淡的婚姻里,相敬如宾。
可实际上,两人都怀揣着各自的谎言。
妻子把出轨的对象包装成闺蜜;海俊把心动的女嫌疑人,包装成丧妻的老男人。
即便不爱海俊,妻子却能微笑着说:“保持夫妻关系对心脏病和高血压都有帮助,即使互相讨厌。”
两个人都从未以真面目对待彼此,但又很有默契,不约而同地掩盖掉了自身不道德的痕迹,来维系这段“正常的婚姻”。
可是对于真实自我的压抑,终究会爆发。
就像毛子与玫瑰的情况,如果不趁早调整,积极沟通,相互接纳,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那么结果只有两种:
一种是忍无可忍,撕破面具,走向无法挽回的决裂;
一种是与面具融为一体,一对好演员,用一生的时间,演完这场互相折磨、不离不弃的戏。
01
虚假关系侵入现实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朋友圈里晒着烛光晚餐的情侣,现实中却相对无言;
同居多年的夫妻默契分工家务,却从未讨论过内心的感受;
恋爱五年的男女朋友始终避谈婚姻,用“顺其自然”粉饰对未来的不安……
这种表面和谐却内心疏离的关系,被称为“假性亲密关系”。
这种关系一般有2个特征:
1、表面上很“亲密”,内心却有很深的距离感。
在外人看来,彼此很恩爱。
但实际上,一方从来不关心另一方在想什么,也不允许对方走进自己的内心。
一旦触碰到更深层次的精神沟通,就暴露各种问题。
一方或双方刻意回避,甚至拒绝沟通,关系便会以各种莫名其妙的方式结束。
小雅与丈夫结婚8年,每天早晨互相递咖啡,周末带孩子上兴趣班,邻居称赞他们“默契得像一个人”。
但每当深夜失眠,小雅看着熟睡的丈夫,总觉得两人之间隔着玻璃墙——她不敢提起自己职场焦虑,丈夫也从未透露投资失败的压力。
双方用“不吵架”维持表面和谐,实则压抑真实需求,最终演变成“同床异梦”。
2、一切关系行为,都是“角色扮演”。
两个人相处,就像有一个关系模板一样,双方完成角色的“公式化”期待,所做的一切就像是“例行公事”。
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回避内心的“在一起”。
避开坦诚和接纳,真情和付出,不敢在关系里暴露真正的自己。
就像电影《消失的爱人》里那对貌合神离的夫妻,Nick与Amy。
结婚多年的他们,早已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激情,在这段婚姻只剩下“表演”。
Amy想要的婚姻,是完完全全在她设定的模板内进行的。
她要求Nick扮演她所期待的丈夫,而不去关心真实的Nick是什么样子的。
据《社会心理学研究期刊》2023年一项涵盖全球5000对伴侣的调查显示,目前超过60%的长期伴侣关系中存在假性亲密特征。
这种隐形的情感困境,正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幸福感。
02
关系变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甜蜜表象下是无尽沉默,朝夕相处间隔着无形屏障。
很多人不禁疑惑:这些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究竟为何会逐渐变味?藏在“假面”之下的,又是怎样的恐惧与不安?
以小雅夫妻为例,他们看似完美的日常互动,实则是对内心脆弱的回避;Nick和Amy的婚姻剧本,则是双方对真实自我的隐藏。
陷入假性亲密关系的人们,有的是爱意消散,有的是因恐惧而不敢去爱。
心理专家刘小波认为,对个体来说,长期的亲密关系本身就是极具挑战性的。
一旦关系渐渐进入长期状态,人内心压抑的自卑、被伤害和抛弃的不安、对失去自我的担忧,便统统浮出水面。
这时候,人们既需要学会自我接纳,也需要穿越对外部世界的恐惧。
只有内核稳定,有安全感和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亲密关系中给予源源不断的能量。
由于家庭环境或过往的情感经历,有的人对表达情感、依赖对方有着难以摆脱的恐惧和羞耻感。
他们没有信心,也不相信世上会有无条件的爱。就像童年缺爱的松子,在亲密关系中不断讨好,却始终不敢展露真实的自己。
为了维持一段关系,他们只能选择戴上假面,扮演最好的“自己”。
不敞开心扉、不坦露脆弱,就不会受到伤害,但也不会产生真正的情感联结。
这种新型的“爱无能”,把人困在毫无精神默契的假性亲密关系里慢慢窒息。
顾城曾说:“你不爱种花,你说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假性亲密关系”的本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不受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的影响。
殊不知,保护自己的屏障,同时也是隔绝彼此的高墙。
有句话说:“比起拥抱缠绵,面对面流泪好像更像爱情。”
袒露了彼此真实的脆弱,才有可能获得更坚固的联结。
真诚与信任,才是一段稳定感情的基础。
接受真实的自己,保持坦诚沟通的勇气,不再因害怕受伤而怯于去爱,如此,便能破除假性亲密关系,让两颗心真正靠近。
03
如何获得真正的亲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完美的关系不存在,足够好的关系就已珍贵。”
真正的爱是勇者的游戏,因为恐惧和不信任所建立起来的假性亲密关系,从来就没有触及到爱的核心。
爱一个人,意味着把最真实的自己袒露给对方,而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认为不堪的一面。
所以,想要获得真正的亲密,便要学会接受、勇敢和面对。
· 在爱人之前,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人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就缺乏自我价值感,认定“差劲”的自己不值得被爱。
比如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一个极度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
她从小生长在一个父亲偏爱妹妹的家庭环境中,为了获得父亲的关注,她总是做鬼脸讨父亲欢心。
这种成长经历让她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总是处于一种讨好型人格的状态。
在她和作家男友的关系中,她为了维持这段关系,不断地忍受男友的暴力和冷遇。
她内心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爱,所以即使面对伤害,也不敢离开。
她没有真正地接纳自己,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就给自己设定了很低的位置。
当她后来遇到理发师等其他人,每一段关系她都拼尽全力;
却总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接纳自己,而陷入一种表面上很依赖对方、看似亲密,实则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真实情感联结的状态。
所以,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前,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相信,自己生而值得被爱。
即便有的人不爱自己了,自己也值得被爱,这也是我们最底层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如此,才能在亲密关系中建立真正的亲密,而不是陷入假性亲密的怪圈。
· 勇敢袒露,并积极回应伴侣的袒露
2004年,有研究者对96对已婚夫妇进行了为期42天的日记追踪。
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自我表露和伴侣表露都有助于增加亲密感。
因此,打破“假性亲密关系”的恶性循环,大概需要从敢于袒露真实完整的自我开始。
电影《心灵捕手》中,咨询师Sean接待了一个男孩。
他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但因为对方太过完美不敢表露心意。
Sean 跟他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相处的一个细节:
“我太太一紧张就放屁,有天晚上放屁太大声把狗吵醒了……她以为是我,我不忍心告诉她,就说是我。天呐,她把自己臭醒了……”
但他也温柔地回忆着:“正是这些被人称之为不完美的小瑕疵,让她成为了我太太,这是她可爱的地方。”
真正亲密关系的建立,在于表达、回应和接纳。
在我们能担心自己被抛弃、被人看到不完美的时候,可能对方也在挣扎要不要摘掉面具,卸下伪装,把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
而改变,就来自于我们勇敢的第一步。
· 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面对冲突。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说过:
“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
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好的亲密关系也一样,不是不会吵架,就不会遇到矛盾冲突。
而是在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双方在不断的沟通磨合中自我成长,有能力去修复亲密关系。
即便可能会受伤,但我们有能力去承受这种风险。
敢爱,也敢离开。
真正的亲密关系,始于接纳完整的自我。
当伴侣双方都能卸下社交面具,坦然展露脆弱与瑕疵时,关系才会生长出真实而深厚的根系。
它无需聚光灯的烘托,更不必活成他人眼中的范本——
它是深夜促膝时毫无保留的倾诉,
是晨光熹微中无需掩饰的会心一笑,
是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修炼出的那份直面脆弱的从容与笃定。
愿你既有敢爱的勇气,也能在关系中保持独立与依存的平衡。
如此,便能穿越假性亲密的迷雾,收获经得起时光推敲的幸福与满足。
爱,一种主动的活动
彼得·保罗和玛莉合唱团有句歌词:“必须经过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而为一。”亲密关系最好的样子,不是永不面临破损的可能,而是哪怕在关系受到挑战后,彼此仍有对未来的信心和能力。
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才能维系好一段亲密关系。那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呢?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到—释放—转化”三步曲来修复自己“爱的能力”;首先色彩心理疗愈师引导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并探索自己爱的匮乏的根本原因;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与自己建立链接,觉察自己的感受,不再以评判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接纳一切的“不完美”,允许一起的发生,走出负面情绪的束缚,从心里真正的爱自己。
爱是驱动人生的原动力,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我们便能有真正的爱,也有能力去爱别人。如此,重写爱的剧本,打造幸福的亲密关系。
来源:七彩人生O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