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别了夏天的"烧烤模式",我们终于迎来了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秋季。但你是不是也发现,一到秋天就容易口干舌燥、皮肤起皮,甚至都有点打不起精神?
顺应天时,养生事半功倍
告别了夏天的"烧烤模式",我们终于迎来了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秋季。但你是不是也发现,一到秋天就容易口干舌燥、皮肤起皮,甚至都有点打不起精神?
甘肃省名中医李蔚主任指出,这其实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该调整养生策略了!
李蔚主任解释说,秋天的性格属于"内敛型",藏着"燥"和"收"两个关键词:
️ 天然"脱水机":秋风一吹,空气湿度暴跌,人体水分跟着蒸发。口干舌燥、鼻子冒火、干咳没痰?都是"秋燥"在作妖!
开启"存储模式":夏天忙着生长,秋天就得低调攒能量——就像松鼠囤松果,咱们的气血也要从体表"收"回体内,为冬天抗寒做准备。
因此,秋季养生应围绕两大主题:"防燥润肺"和"养收顺气"。
核心口诀:润!白!酸!忌苦!
李蔚主任建议:
每天用食指指腹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3-5分钟,可以畅通鼻窍,预防感冒和鼻炎。
清晨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静坐或站立,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呼气的同时念"呬"(音同"戏")字,直至呼尽。重复6次,有助于泄出肺部的浊气,滋养肺脏。
李蔚主任强调,其实秋天养生超简单,就一个字:顺!顺着天气吃、顺着太阳睡、顺着心情玩,身体舒服了,冬天才能火力全开~
秋风起,防感冒正当时
今日秋风节气,标志着正式进入仲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正是感冒的高发期。最近身边打喷嚏、咳嗽的人是不是明显多了起来?
别担心,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就能有效远离感冒困扰。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份秋风节气后的防感冒指南,赶紧收藏起来吧!
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
️ 温差加大:白天温暖,早晚凉爽,体温调节系统承受压力秋风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病毒更易入侵室内聚集:天气转冷,人们在室内时间增多,增加病毒传播机会身体适应期的脆弱:
季节转换时,人体需要时间适应气候变化免疫力会出现暂时性波动,防御能力下降"洋葱式穿衣法"最科学:
内层:透气排汗的纯棉衣物中层:保暖的毛衣或薄羽绒外层:防风防水的外套重点保护部位:
✅ 颈部:围巾保护,防止风寒入侵✅ 腹部:避免露腰,预防受凉✅ 足部:保暖袜子,寒从脚起作息调整: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晚上10点前入睡☀️ 适当晨练:早晨阳光温和时户外活动30分钟居住环境:
勤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必须洗手科学戴口罩: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口罩不摸脸:避免手接触口、鼻、眼消毒常用物品:手机、钥匙等定期消毒适合秋季的运动:
♀️ 快走:每天3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太极拳:柔和缓慢,适合各年龄段♀️ 慢跑: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添加衣物空气质量差时改为室内运动穴位按摩防感冒:
迎香穴:鼻翼两侧,按揉3-5分钟,预防鼻炎风池穴:脑后两侧,按压至酸胀感,祛风散寒简易药茶:
儿童防护措施慢性病患者感觉要感冒了?这样做:
立即休息:减少活动,给身体修复时间多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清淡饮食:粥、汤面等易消化食物适当保暖:避免再次受凉观察症状:如加重及时就医"感冒了就要吃抗生素"
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滥用反而破坏免疫力
"发热就捂汗"
过度捂热可能导致脱水,适当散热更重要
"感冒了继续运动出汗"
生病时需要休息,剧烈运动加重病情
"多种感冒药一起吃"
可能造成药物过量,损伤肝肾
秋风节气是感冒的高发期,但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好时机。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完全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做好防护,健康度过这个秋天!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如有具体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祝您和家人健康每一天!
来源:甘肃老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