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都认不出!那些中国电影的日本译名魔改现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02:41 1

摘要:有人说,中国电影到了日本,片名就像进了一个“整容院”——有的改得焕然一新,有的改得亲妈都不认识。明明是个热血大片,结果翻译成日文后听起来像是感人肺腑的恋爱故事;本来是一部爱情片,结果日语标题一看,嗯?怎么像科幻片?仿佛片名翻译的现场就是个大型“自由发挥”现场。

有人说,中国电影到了日本,片名就像进了一个“整容院”——有的改得焕然一新,有的改得亲妈都不认识。明明是个热血大片,结果翻译成日文后听起来像是感人肺腑的恋爱故事;本来是一部爱情片,结果日语标题一看,嗯?怎么像科幻片?仿佛片名翻译的现场就是个大型“自由发挥”现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被“魔改”的中国电影名,看看哪一个最让你“文化冲击”。

那些“重灾区”们

在这些电影中,“星爷”的喜剧电影可谓是一个“重灾区”。这类电影标题很多时候包含着只有我们才能懂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管不顾地直接翻译,一头雾水的就轮到看到标题的日本人了。

例如《九品芝麻官》就被直译为『広州殺人事件』(广州杀人事件),原本是一部充满幽默和智慧的官场喜剧,硬生生地变成了悬疑大片。但毕竟日本可没有“几品”的概念,与其费劲巴拉解释不如把故事内容直接展示出来来得方便。像这样将故事的核心内容直接呈现给观众,而不是简单地逐字翻译,这样不仅能保留电影的原汁原味,还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还有《大内密探零零发》,它的日文译名『008皇帝ミッション』(008皇帝使命)虽然保留了数字和“皇帝”这两个关键词,但如果不提皇帝,真的很难联想到这是哪一部作品。

这个海报设计也真是……

再看这个『詩人の大冒険』(诗人的大冒险),简明扼要的同时热血沸腾,虽然点明了原片内容,但要猜出这是《唐伯虎点秋香》,确实需要费一番脑筋。

怎么感觉全是大冒险电影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0061 北京より愛をこめて!?』(0061 来自北京的爱!?),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爱情电影,是不是做梦也想不到它其实是周星驰的经典作品《国产凌凌漆》?

其他就算了007为什么会变成0061?

另一个“重灾区”是文艺片。与商业大片不同,文艺片往往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非故事情节的紧凑和逻辑的严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它们在命名上更具挑战性,很难用一个简明扼要的标题来概括其精髓。

当看到『恋する惑星』(恋爱的行星)时,会不会觉得这是一部科幻浪漫电影呢?『楽園の瑕』(乐园的瑕疵)是不是有点像一部探索人性的悬疑片呢?还有『天使の涙』(天使之泪),有没有一种奇幻爱情电影的意味呢?其实它们都是文艺片大师王家卫的经典作品,『恋する惑星』是《重庆森林》,『楽園の瑕』是《东邪西毒》,『天使の涙』是《堕落天使》(这个还和原片有些关联),但即使看过原片,也很难理解片名想表达什么。

王家卫的“受害”情况也很严重

同样的还有『一瞬の夢』(一瞬间的梦),是贾樟柯的《小武》,初看时觉得云里雾里,看完原片又觉得怅然,发生在小武身上的这一切,何尝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梦境呢?小武的命运,似乎注定了要在这场梦境中游走。

这个翻译其实别有一番意境

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日文译名为『初恋のきた道』(初恋来临的路),电影勾勒了一个淳朴的爱情故事,正如其日文译名所传达的那样,这是一条充满初恋情怀的道路,给人以清新细腻的感觉。

其实日本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呢

明明是日语,

居然从英语来?

但日本人的想象力也不是一直都这么丰富,实在想不出来怎么“恶搞”的时候怎么办呢?答案是:照抄英语。

《霸王别姬》这部经典之作在日本的各个城市每年都会重映,吸引着无数影迷前往观看。它的译名是『さらば、我が愛』,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里的“愛”仅仅指代爱情,但实际上,这层含义远不止于此。《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为《Farewell My Concubine》,直译为“再见,我的妾”。日文译名正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因此这里的“愛”实际上指的是“愛人(情人)”。

而从英文翻译过去的日文译名远不止此,如《无间道》的英文译名是《Infernal Affairs》,直译为“地狱事务”,但这次日文译名为『インファナル・アフェア』,只是照抄了英文发音,不懂英文的人只能感受到片假名地狱。

做间谍确实是“地狱事务”啊

还有《大话西游》,英文译名为《Chinese Odyssey》,即“中国的奥德赛”。奥德赛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讲述了他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艰险返乡的冒险历程。日文的『チャイニーズ.オデッセイ』也是英文的音译。尽管如此,这个译名却意外地贴切,让人一目了然地明白电影讲述的是一只猴子的奇幻冒险之旅。

片名剧透?看完才懂?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三国时期的故事情有独钟,因此我们出口到日本的三国电影总是备受青睐。然而,由于日本缺乏丰富的三国文化背景,观众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成语和典故。面对这一挑战,日本制作团队找到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案——直接将主要角色的名字写入片名中!

日本人的三国游戏

例如,《鸿门宴》在日本被改编成了『項羽と劉邦』(项羽和刘邦),这一改直接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知道影片的核心人物。不仅如此,“项羽和刘邦”系列还衍生出了更多作品,如《王的盛宴》,日版名为『項羽と劉邦 鴻門の会』(项羽和刘邦 鸿门宴),以及《西楚霸王》,日版则称为『項羽と劉邦、その愛と興亡』(项羽和刘邦 那份爱与兴亡)。日本人是有多喜欢项羽和刘邦啊。

怎么感觉变成同人了

当然,日本的翻译虽看着无厘头,但有些电影在看完之后,观众仍然能够领悟到标题背后的深意。如『グリーン.デスティニー』(绿色命运),初看觉得怎么也和《卧虎藏龙》对不上号,待看完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绿色命运”指的是影片中那把象征着神秘力量的青冥剑。

章子怡手中拿着的就是青冥剑了

还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日文译名相当直接:『狙った恋の落とし方』(如何赢得心仪的爱情),而整部电影讲述的正是主角们追求爱情的故事,几乎是对电影内容的直接概括。

李安的《色戒》,在日本叫『ラスト、コーション』(最后的警告),只有看到影片结尾才能明白,所谓的“最后的警告”正是女主角王佳芝的一声“快走!”。

这些“魔改”过的电影译名,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则让人忍俊不禁,更有一些让人一头雾水,却又在看完影片之后回味无穷。电影标题也承担起了“中介者”的角色,把一个时代、一种情感,甚至一种幽默风格,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包装后呈现给陌生的观众。也许正是这些看似“跑题”的译名,才让人忍不住在好奇心驱使下走进电影院,从而邂逅一段不一样的影像旅程。所以说,电影片名的“整容”现场,有时候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艺术创作。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来源:日本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