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杀到总统府,马科斯已难以招架,老天也不帮他,中国紧急发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5:18 1

摘要: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警民对峙多人被抓,17万菲军公开“站队”,全国进入“红色警戒”状态,中国驻菲大使馆甚至发布了极为罕见的预警,提醒在菲中国公民远离示威区域。

天灾来袭,“怪物级”超强台风“桦加沙”正朝着菲律宾呼啸而来,气象部门已经拉响了最高警报,可就在天灾降临之前,一场更猛烈的人祸风暴,早已席卷了这个国家。

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警民对峙多人被抓,17万菲军公开“站队”,全国进入“红色警戒”状态,中国驻菲大使馆甚至发布了极为罕见的预警,提醒在菲中国公民远离示威区域。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爆菲律宾的乱局?马科斯还能否招架的住?

“天灾”“人祸”,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预警,却共同指向了马科斯总统正面临的绝境:一边是自然的狂怒,一边是政治的崩塌。而那场名为“万亿比索游行”的全国性示威,正是这场完美风暴的引爆点。

9月2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老马科斯在1972年宣布戒严的周年纪念日,历史的宿命感仿佛笼罩在马尼拉上空。从首都马尼拉到宿务,从达沃到碧瑶,超过二十座城市的怒火被同时点燃。

在马尼拉,人们聚集在黎刹公园,更涌向了乙沙大道的人民力量纪念碑——那里,是1986年推翻他父亲独裁统治的历史性地标。内政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国有近十万人走上街头,光是马尼拉一个地方,上午就有4.9万人,下午另一处又聚集了超过1.5万人。

民众的愤怒是具体而滚烫的,一位抗议者手里举着的标语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为什么你们有钱搞‘幽灵’工程,却没有预算给卫生部门?”这句质问,直指风暴的核心——一场牵涉万亿比索的防洪工程腐败丑闻。

讽刺的是,这场丑闻最早还是由马科斯总统自己在7月的国情咨文中承认的,他说有近万个防洪工程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项目,很多都只是存在于纸面上的“幽灵项目”

财政部估算,仅2023至2025年间,腐败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185亿比索,而媒体估算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可能高达1万亿比索,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是近1600比索的损失。

数字或许抽象,但现实却无比残酷,在一个有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家,这笔钱意味着什么?答案就在建筑承包商萨拉·迪斯卡亚那28辆亮闪闪的豪车里。她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对此直认不讳,这种赤裸裸的炫富,彻底引爆了公众的怒火。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9月8日的全国直播听证会上,承包商们捅破了天,他们承认被迫向多名众议员和政府高官支付回扣,比例高达项目总额的25%。

丑闻发酵,公共工程部长和交通部长应声辞职,连总统的表弟、众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也在9月17日宣布辞职,此举被外界普遍看作是“舍车保帅”的无奈之举。

马科斯承诺成立独立调查小组,还暂停了2026年的防洪项目资金,但这些举动在民众眼中,不过是杯水车薪。他竞选时拍着胸脯保证,要把大米价格降到每公斤20比索,可老百姓坐等又等,等来的确实马上就要吃不起大米的现实。

承诺落空,经济也亮起红灯,今年第一季度,菲律宾的外国投资额同比暴跌了82%,一位政治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马科斯的反腐姿态,不过是“表演性动作”,根本不符合其家族一贯的作风。

这场全国性的抗议,对马科斯而言是致命危机,但对他的前盟友、现对手——杜特尔特家族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政治良机。曾经在2022年大选时亲密无间的两大家族,如今的权力斗争已经摆上了台面。

联盟的裂痕在5月的中期选举中就已显现,12个改选的参议院席位中,马科斯阵营只拿到了6席,表现远不如预期,而杜特尔特阵营则稳稳拿下5席。选举后,马科斯还在呼吁团结,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却公开呼吁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反对派”,这无异于公开决裂。

即便前总统杜特尔特本人正被远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羁押,他依然能在达沃市第八次当选市长,家族中另有四名成员也赢得了当地的其他公职。这表明,杜特尔特家族拥有一个独立于马科斯、且极为稳固的权力大本营。

而且,民心的天平早已倾斜。马科斯的支持率已经跌到了25%的冰点,而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却高达59%。这悬殊的数字清晰地揭示了,民众已经在两大政治家族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玩火的地缘豪赌

国内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马科斯又在外交上走了一步险棋,他似乎想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制造热点,来转移国内矛盾,顺便换取外部支持。

今年8月,马科斯在印度接受采访时,就台湾问题发表了惊人言论,声称如果台海有事,菲律宾“无法置身事外”。此言一出,立刻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应。

中方毫不客气地批评其言论是“玩火”,中国外交部更是用了“三个持续”的严厉措辞,驻菲大使馆也向菲律宾外交部提出了正式交涉。

马科斯的试图通过在台湾问题上迎合美国,来换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律宾的更多支持,然而,这场豪赌显得既幼稚又鲁莽。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同样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官员的施压下,都巧妙地回避了就台海立场做出明确表态。

马科斯的冒险操作,不仅没能为他解困,反而让菲律宾陷入了更孤立、更危险的境地。抗议爆发前的敏感时期,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进行了辞行拜会,紧接着大使馆就发布了那份罕见的预警。这些外交动作组合在一起,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中菲关系,已经因为马科斯的外交转向而严重受损。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当抗议者们选择在戒严纪念日这一天,聚集在推翻老马科斯政权的人民力量纪念碑下时,这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催泪弹的烟雾和水炮车的轰鸣中,人们仿佛看到了1986年的幽灵。

近40年前,他的父亲老马科斯,同样是深陷腐败丑闻,同样是面对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最终在军方倒戈后,乘坐美军的直升机仓皇流亡。如今,小马科斯面临着何其相似的困局:同样是震动全国的腐败指控,同样是军方启动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戒”,同样是与美国之间复杂的利益捆绑。

结语

当抗议者与警察在通往总统府的道路上对峙,当集装箱货车被点燃,当石块、瓶子和自制燃烧弹在空中飞舞,当冲突造成一人死亡、数十名执法人员受伤时,这一切都在拷问着马科斯。他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危机,更是家族宿命的轮回。

他能否真正回应民众对治理腐败、关注民生的最基本诉求,还是会重蹈其父的覆辙?答案,或许就在那些愤怒的街头,在每一个为基本生存与尊严而战的菲律宾人心里。

信息来源:

鲁中晨报2025-09-16《菲律宾全国军队进入“红色警戒”》

新京报2025-09-22《菲律宾抗议活动发生冲突 1人丧生多人被捕》

上观新闻2025-09-21《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紧急提醒在菲中国公民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

上观新闻2025-09-23《“怪物等级”台风来袭:横扫菲律宾北部,逼近中国南部,风圈半径320公里》

来源:卸岭力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