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关停潮来了,转型风暴下准幼师该去往何处?|《教育家》9月第3期目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5:26 1

摘要:66 打破区角游戏质量瓶颈的多重路径 | 徐璐67 优化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评价体系 | 姚杨 曾艳梦68 以全域自主游戏,助力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本刊编辑部71 让“不动的机器人”走起来 | 邢星72 多元协同,探索幼儿园红色文化实施路径 | 曾兵容 杨星瑶卷

本期目录

卷首语

01 珍视教育的节制之美 | 程秀兰

成长马拉松

04 当教育一路疾驰,“学得慢”孩子的春天在哪 | 王妍妍06 “电子父母”之后,原生家庭之苦何解 | 孙岩 杨三梅07 警惕“习惯性反问”的隐性伤害 | 徐夫真

专题报道

09 幼儿园关停潮来袭,“新学前”何以引领破局 | 本刊编辑部10 学前教育的转型风暴中,我该往何处去 | 王妍妍 杨景歆12 人口变局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挑战与重构 | 牟映雪14 重塑课程,培养新时代儿童教育工作者 | 潘月娟16 打破传统壁垒,锻造“跨界复合型”队伍 | 秦旭芳 丁玉18 产教融合:迈向协同育人新生态 | 丘毅清 余一帆20 以学生为中心,探寻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 季玥22 价值奠基 系统重构 协同赋能 | 范铭24 打造学前教育专业的“最近发展区” | 张亚军

封面

26 实施品格教育,要有“行走在刀锋上”的敏锐度 | 谷珵

思享

28 一位ADHD教师的自我发现与教育探索 | 杨景歆30 从杂乱现场到思维在场,重构自主游戏材料观 | 武秀文 宗玥32 不要安慰我,要看见我 | 武晟琪

教养心语

34 踮起的脚尖与飞翔的幻想 | 武美娟

课程档案

36 活化本土资源,创新主题活动 | 王翠38 拓宽边界,践行主动学习 | 盛梅菊 周李梅39 立足儿童视角,玩转弹珠游戏 | 管利蓉40 以传统文化课程润养童心 | 聂秀艳 李旭蕾

专业成长

41 多维协同,优化教师管理制度 | 董蓉42 教育家精神视域下的反思与实践 | 向琳43 激活青年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 | 孙凤意44 从“保”到“教”,以劳育心 | 高思琪45 轻负高效,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 叶艳琴46 从匠艺到哲思: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重境界跃迁 | 吴敏48 研训一体化,为教师数字化教学赋能 | 赵娟 张丽50 提升卫生保健素养,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孙志朋 孟华伟

发现

51 支持性游戏:照亮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之路 | 常玲53 普特共享户外游戏,奏响积极成长乐章 | 付一洪54 推开特教班的成长之窗 | 邹慧霞56 多维支持,助特殊需要儿童逐梦前行 | 王童娟

家园之桥

57 用“小小生活圈”为家园共育赋能 | 桂钰娟58 “幸福银龄拾光计划”:为代际教育赋能 | 李建华60 构建需求导向的伙伴式家园关系 | 乌云巴图 乌东其木格61 创新家园模式,打造共育新生态 | 马伟生

治校

62 点亮城乡学前教育提质升级的“希望灯塔” | 谢小燕64 绘就集团化办园的内涵生长图谱 | 魏然

探索

66 打破区角游戏质量瓶颈的多重路径 | 徐璐67 优化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评价体系 | 姚杨 曾艳梦68 以全域自主游戏,助力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本刊编辑部71 让“不动的机器人”走起来 | 邢星72 多元协同,探索幼儿园红色文化实施路径 | 曾兵容 杨星瑶卷首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被无数家长奉为圭臬的箴言,正在将学前教育推向一场无声的“内卷”。这种超前的压力,迫使儿童脑部神经通路在未成熟时被强行塑造,过度的知识灌输如无形之锁,禁锢了幼儿自由探索的翅膀。当探索的内在动力减退,被动接受便成为习惯;当“学习”被要求而非自主,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便悄然滋生,最终将侵蚀幼儿宝贵的自信心与学习内驱力。我们不得不驻足反思:这场以 “爱” 为由头的抢跑,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急功近利的追逐中,而在张弛有度的守护里。节制不是教育的退缩,而是一种深沉的智慧:它懂得在喧嚣中留白,在纷繁中取舍,在浮躁中聚焦,让成长如植物拔节般遵循自然的规律。……当教育一路疾驰,“学得慢”孩子的春天在哪成长马拉松在社会快速发展阶段,许多父母往往不自觉地陷入比较的旋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进步飞快,焦虑感便陡然滋生。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各种缘由: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课外班上得不够多?实际上,当孩子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或是经常控制不好力度等情况时,这些表现很容易被误解为智力发育问题。然而,这很可能只是孩子“学得慢”的早期信号。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学得慢”的类型?又该怎样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与环境,培养其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我们采访了《学得慢的孩子们》一书作者、韩国小儿神经科专家金泳熏,探讨从“学得慢”向“学得好”转变的核心动能。……幼儿园关停潮来袭,“新学前”何以引领破局专题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学前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幼儿园数量连续三年减少,2024年较2022年减少了3.59万所。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幼师岗位需求的快速下滑,进而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数据显示,在2025年的高职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教育类专业总体调减量达到了175个,其中撤销了49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布点。数字的变化,标志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回顾过去十年,受二孩政策放开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经历了快速扩张。从众多中高职院校的兴办,到某本科院校单专业扩招400人,人才培养规模显著扩大。然而,规模的急遽增长也伴随着挑战,部分院校在师资配备、教学资源及课程体系优化方面,未能及时同步跟进。如今,面对出生人口的周期性变化,行业规模调整已成为既定事实,这也促使教育体系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质量——如何让职前培养和职后需求,更加顺畅地衔接?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儿童发展支持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核心不在于数量的简单收缩,而在于培养目标的升级与培养模式的重塑。这要求我们主动拥抱变革,积极构建一个“新学前”教育培养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命力,将体现在其主动打破边界、融合多学科智慧、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儿童发展引导者的能力上。本期专题报道,我们聚焦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新学前”的建设图景。当教育、心理、健康、艺术与科技的知识脉络在此交汇奔涌,“新学前”所孕育的,不单是一个专业的发展,更是对“何以为儿童,何以为未来”这一教育根本命题的叩问与应答。

……

实施品格教育,要有“行走在刀锋上”的敏锐度

——专访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四川省特级教师余琳封面当“儿童社交退缩”“情绪管理能力缺失”“集体规则意识薄弱”等词汇逐渐出现在低龄教育讨论中,幼儿园阶段品格培养的迫切性已经愈发凸显。在焦虑被不断前置的时代,家长们渴求孩子更早掌握认字、算数的本领,却常常忽略如何让他们学会面对冲突、理解共情、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余琳认为,品格教育并非宏大命题,而恰恰藏匿于孩子每日细微的选择和行为之中。品格教育究竟如何融入日常,避免沦为形式化的说教?让我们跟随余琳的思考,去探寻品格教育成为孩子生命中活跃基因的路径,为其描绘稳固的人生起点。……

一位ADHD教师的自我发现与教育探索

视点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为主症的神经发育障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普遍认为ADHD只存在于儿童时期。实际上,医学研究发现有30%—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在深圳某小学教书的数学老师车车,便是一位注意缺陷的成人ADHD患者。从教两年后,她在自媒体账号“车棍儿老师在教书”上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与确诊经历。这位青年教师在与长期自责状态和解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下一代包容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