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圣地诵新篇 蓼河灯火映千年—— “一条大河”融媒体直播第一季泗河篇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5:25 1

摘要:“圣人门前水倒流”为泗河流域的先贤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沿着泗河流向继续前行,9月17日至18日,“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文脉新韵”第二站来到“孔子故里”——曲阜。

图为曲阜万仞宫墙光影秀。■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国庆 摄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 肖珊

“圣人门前水倒流”为泗河流域的先贤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沿着泗河流向继续前行,9月17日至18日,“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文脉新韵”第二站来到“孔子故里”——曲阜。

晨曦微露,静卧在田野里的洙泗书院等候着访客的到来。推开洙泗书院的大门,满院挺拔苍翠的古柏散发出历史气息。“从前孔子在这里删诗书、兴礼乐,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通过教育薪火相传。”曲阜师范大学洙泗书院副院长、洙泗经学院院长宋立林说,“我们在这里举办了各类活动,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现在的洙泗书院正通过复兴讲学和礼乐活动,让文物古迹“活”起来。宋立林表示,未来洙泗书院将建设成为东亚经学的高地,拥有研究、讲学、交流、礼乐、藏书等多项功能。

文脉的传承,既要守好“源头”,更要育好“幼苗”。据了解,曲阜市创新打造了“九礼四仪”,以孔子文化进校园为引领,在全市中小学全覆盖开展学礼进校园活动,打造“和乐少年”“儒雅少年”等60余个德育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学生启智润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源泉。

在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学校系统开展国学课堂、非遗技艺体验、礼仪实践等多元活动。在这里儒家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滋养心灵的春雨,“仁义礼智信”的种子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

校长苏明介绍,学校围绕“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学校”的目标,将孔子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校园,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的新生态。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也在市井街巷中生动上演。书院街道的文化“两创”产业中心,展示着壁画、拓片、弦丝画等文创产品。山东汉风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团队正将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

“这款‘孔庙祈福’系列的拓片非常受欢迎,在景区和电商平台的销量都很好。”山东汉风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孔先生介绍,“我们先结合儒家文化元素进行原创设计,再进行机械化制作‘母本’及人工制拓等流程,生产出的工艺品让游客不仅能了解拓片文化,也能把曲阜文化‘带’回家。”

穿过古巷,来到孔府。这里是孔子嫡裔(长子、长孙)世代居住的官邸,也是儒家“礼”文化的生动载体。

游人驻足于楹联家训前,感悟千载儒风文脉传承。“孔府文化对曲阜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文脉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市民徐女士的话道出了文化共鸣。

近年来,三孔景区推进数字化让遗产“活”起来,上线运营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一边游三孔,一边与孔子及其弟子“互动”。通过“孔府过大年”“明礼中国年”等特色活动,向世界传播“家”“礼”“福”文化,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转化。

孔府菜博物馆将“礼”延伸到了日常烟火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子留下的饮食智慧。孔府菜凝聚着儒家文化特色和底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质的美食文化瑰宝。”三孔文博讲解中心讲解员宋娟正通过直播镜头向观众讲解孔府菜的历史。

如今,在深挖孔府菜历史渊源的同时,实现了贴合现代味蕾的创新,让孔府菜从博物馆的展柜走进大众餐桌,让古籍中的饮食智慧落地为烟火日常,让传统文化在袅袅炊烟中生生不息。

当夜幕降临,蓼河的灯影亮起,曲阜正用“夜游”的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近年来,圣人原乡尼山圣境、儒风雅韵明故城、桨声灯影古蓼河打响了“夜游曲阜”品牌,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0.9天延长到1.5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在蓼河古街景区,河上灯光交错,两岸游人往来,身着汉服的演职人员给现场游客呈上视觉盛宴。

蓼河古街景区负责人朱女士介绍,码头游船夜游演绎项目借助数字光影媒介,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景科技演艺,古街则以明清古街与新中式风貌建筑为载体,融合了古街的烟火气与新城的现代感,成为既富传统内涵又具现代时尚的“文商旅综合体”和“沉浸式古风市集”。据介绍,自景区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我非常喜欢乘船夜游这个项目,在观看演出中了解了曲阜的人文历史。”来此游玩的小郑激动地说,“作为‘00后’,非常喜欢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如今,古老的曲阜以“守正”之心传承千年文脉,以“创新”之力焕发文化活力,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