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想想看,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明明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却总觉得疲惫不堪?或者莫名其妙这里痛那里酸,医生却说你“没问题”?蛤蟆先生最初也是这样,直到心理医生苍鹭点破真相:多数人都是被最亲的人慢慢折磨坏的。
古人云:“病由心生,心病还须心药医。”你可曾想过,那个总也说不上哪里不舒服的身体,可能正替你的情绪背着锅?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本火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它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的病,都是长期跟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得的!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想想看,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明明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却总觉得疲惫不堪?或者莫名其妙这里痛那里酸,医生却说你“没问题”?蛤蟆先生最初也是这样,直到心理医生苍鹭点破真相:多数人都是被最亲的人慢慢折磨坏的。
《黄帝内经》早有明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科学也证实,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的情绪中,免疫力会大幅下降。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适,很可能是情绪在通过身体“喊救命”!
最让人警醒的是,这种情绪压力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比如“我这都是为你好”的父母,用关心编织的牢笼;或是“你该怎么怎么样”的伴侣,以爱为名的情感绑架。就像蛤蟆先生,表面看生活优渥、朋友成群,内心却早已被周围人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
情感勒索是最常见的“健康杀手”。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努力符合家人的期望,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模样,唯独丢失了自己。这种长期的情感消耗,最终以头痛、失眠、胃肠不适等身体症状表现出来。难怪有人说,很多疾病都缘起情绪!
但别急,既然能“病”出来,就能“好”回去!首先要学会识别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关系。是不是某个人的电话总能让你心情低落?是不是某类场合总让你胃部紧绷?这些身体信号比大脑更诚实。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修炼的,正是这种情绪免疫力。下次再遇到让他人情绪失控的事,不妨学学蛤蟆先生,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事真的重要吗?我能控制吗?值得我付出健康代价吗?
其次,设定情感边界至关重要。对消耗你能量的关系说“不”,不是自私,而是自爱。就像手机需要充电,情绪也需要断电保护。每天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是发呆喝茶,也是极好的“情绪疫苗”。
最重要的是,像蛤蟆先生那样勇敢求助。找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出汗,甚至寻求专业帮助,都是给情绪排毒的好方法。记住,善待情绪就是最好的健康投资。
身体就像个老实的孩子,你忽略的情绪,它都会默默记住。所以今天起,别再只关心身体指标,多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快乐吗?那些最亲的人,是在滋养你,还是在消耗你?
毕竟,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身心都舒服。而这,需要我们从勇敢面对那些“亲”出来的病开始。你的情绪感冒了吗?是时候给它开一剂心药了!
来源:好艾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