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宇宙最终局的定律,指孤立组织、系统的混乱度(熵)会自发增加,最终促使组织和系统走向无序、死亡。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这一概念,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封闭系统若缺乏外部能量输入,必然衰败。
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宇宙最终局的定律,指孤立组织、系统的混乱度(熵)会自发增加,最终促使组织和系统走向无序、死亡。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这一概念,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封闭系统若缺乏外部能量输入,必然衰败。
在商业领域,熵增表现为企业的僵化与衰退:组织臃肿、创新停滞、效率下降。熵增的过程,就是企业走向衰败和死亡的过程。
任正非曾直言:“华为终将死亡,但我们要延缓这一天。”他将熵增视为企业“自然死亡”的根源,并引入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开放系统与持续变革对抗熵增。
任何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但任何企业生命的质量、能量和长度是不同。因此,真正成功的企业很少,而伟大的长青企业更是廖廖。在商业实践中,如何跳出熵增魔咒,主要有三大策略 :
一、开放系统:引入“负熵流”
封闭系统必然熵增,唯有开放才能注入活力。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通过“不变思维”构建开放生态:坚持“无限选择、最低价格、快速配送”三大不变原则,同时不断向新领域(如AWS云计算、FBA物流)输入能量。亚马逊市值的三次颠覆(超越书店、零售巨头、IT企业)正是以开放系统对抗熵增的典范。
华为则通过“流量思维”打破封闭:每年投入营收的16%用于研发(2024年超900亿元),并引入IBM等外部管理经验,推动组织持续进化。其“炸开金字塔”的管理模式,打破层级壁垒,形成灵活的网络型结构。
二、组织变革:组织重构和再造激发活力
百丽时尚通过数字化与组织重组实现熵减:建立品牌创意(BIC)团队统筹多品牌战略,并推行“敏捷迭代”模式,将架构从“零售驱动”转向“品牌+零售”双核驱动。其鞋类开发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使设计到生产的周期缩短50%,快速响应市场潮流。
韩都衣舍则以“小团队赋能”对抗大企业病:采用倒三角管理模式,赋予产品小组决策权,10人团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成为快时尚领域的“特种部队”。
三、危机意识:驱动持续创新
“惶者生存”是熵减的核心哲学。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警告“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 8个月”,任正非则通过《华为的冬天》强化危机文化。这种忧患意识推动企业主动变革,避免路径依赖。例如,华为末位淘汰制与干部轮岗机制,强制组织保持活力。
总之,熵增定律主宰着企业的生死,伟大的长青企业却以开放、变革与危机意识书写了反熵增的传奇。在数字化时代,唯有将熵减思维融入战略基因,企业方能化混沌为有序,化不确定性为确定性,不断穿越周期,逐梦未来。
来源:金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