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开始“拷问”AI!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你,就是下一个牛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4:51 3

摘要:一场名为“寻找下一个牛顿”的暑期主题活动,摒弃了传统的题海战术,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们与前沿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学生向DeepSeek提问,叩响科学殿堂与未来之门

这个暑假,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涌动着一股不寻常的探索热潮。

一场名为“寻找下一个牛顿”的暑期主题活动,摒弃了传统的题海战术,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们与前沿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好奇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勇于质疑、深度思考的种子。

初衷:不止于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AI”不应该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为何以“寻找下一个牛顿”为题?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樊彬校长解释道:“牛顿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找到了万有引力的答案,更在于他敢于对‘苹果为何落地’这一寻常现象提出追问。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明白,提出一个精彩的问题,其价值有时远超于背诵一个标准的答案。AI时代,知识获取变得无比便捷,但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才是未来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鼓励学生将DeepSeek视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伙伴”或“思维磨刀石”,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领域——从浩瀚宇宙到微观粒子,从历史谜题到未来科技——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

现场:精彩问题迭出,展现非凡思考力

活动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堪称“脑洞大开”,充分展现了Z世代独特的视角和不受拘束的想象力。

· 对经典理论的“挑衅式”追问: 一名初中生问道:“DeepSeek,如果牛顿当时坐在榴莲树下,他被砸中的疼痛感会让他更快发现万有引力吗?”这个问题看似玩笑,实则触及了科学发现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深刻哲学思考。

· 跨学科的奇思妙想: 一位热爱生物和信息科技的同学提出了一个融合性课题:“能否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演化?我们如何设置参数来观察物种的兴衰?”这已远超课本范围,展现了项目式学习的雏形。

· 充满人文关怀的探讨: 也有同学关心科技与伦理的平衡,提问说:“如果未来AI能创作出比贝多芬更伟大的交响乐,那人类艺术家的情感价值该如何定义?”

面对这些充满挑战的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与AI进行多轮对话,甄别信息,梳理逻辑,并将AI提供的思路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起点。整个过程,重点不在于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而在于体验完整的探究路径。

成效:思考能力在“提问”中悄然生长

“我从来没想过,提问竟然这么难,也这么有趣!”八年级的李同学兴奋地分享道,“为了问出一个好问题,我查了很多资料,这个过程比我以前直接抄写答案学到的多得多!”

家长们也纷纷为活动点赞。一位学生家长在活动反馈中写道:“孩子回家后,不再是埋头刷题,而是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讨论‘黑洞信息悖论’,虽然我们听不懂,但他眼睛里闪烁的光,是前所未有的。这种主动求知的欲望,比任何分数都珍贵。”

展望:让提问的种子长成创新的森林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校长表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的人。这次‘寻找下一个牛顿’活动,是我们将AI技术深度融合于素质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让我们看到,当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他们展现出的思考深度和广度是惊人的。学校将继续搭建更多这样的平台,保护每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因为今天这些宝贵的提问,很可能就是明天改变世界的起点。”

这场暑期思维风暴已然落幕,但它所激发的涟漪正在校园内外扩散。在AI的辅助下,武侯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正以提问为舟,以思考为桨,勇敢航向那片属于未来创新者的无垠海域。谁又能断言,下一个牛顿,不会从这群敢于向机器发问的少年中诞生呢?

来源:成都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