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0日,“张善子抗战美术研究成果及文献展”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举办了近百场展览的展览馆长,我心中涌起难舍之情。这份不舍,不仅源于对精心布展的展品的眷恋,也不仅是对每天上下打扫展厅的日常的怀念,更是对张善子先生——这位诞生在芭蕉井的伟大艺术家和爱国者
丹青铸史 精神永存
写在张善子抗战美术文献展落幕之际
杨 彦
2025年9月20日,“张善子抗战美术研究成果及文献展”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举办了近百场展览的展览馆长,我心中涌起难舍之情。这份不舍,不仅源于对精心布展的展品的眷恋,也不仅是对每天上下打扫展厅的日常的怀念,更是对张善子先生——这位诞生在芭蕉井的伟大艺术家和爱国者的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
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危急时刻,张善子先生挺身而出,以笔为戈,用饱含热血与激情的画笔,创作了《怒吼吧,中国》《精忠报国》《群虎扑向富士山》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抗战美术作品。正是这些壮举,让我们作为主办者、观赏者和后来者,都获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这,或许就是我难舍之情的真正由来。
精心筹备 各方协力
在抗战胜利8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幸得到汪毅老师的支持,他将自己花费数十年心血研究的张善子抗战美术成果和文献无私展出。随后,我们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政协文史馆、内江市政协、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和内江市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等单位反复协商,通力合作。
布展过程中,我们与汪毅老师一起研究设计、制作展品,多次调整布展方案,还为展览专门创作歌曲诗词,编排文艺节目,力求全方位展现张善子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开幕盛况 反响热烈
展览开幕式盛况空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内江市政协领导、重庆现当代研究所所长等嘉宾先后致辞。汪毅先生就张善子抗战美术研究作了生动演讲。内江市艺术家们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开幕式后,各界人士近百人参观了展览。
展览期间,观众络绎不绝。内江师范学院教授孟光全一家三兄弟特地从各地汇集芭蕉井观展;眉山市中医院女医生黄慧琴表示,要学习张善子精神,勇猛精进,做一名好医生;内江市市中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朝华留言:“纪念抗战胜利,传承先辈精神。”
政协观展 主题党日
九三阅兵后,观展人群络绎不绝。内江市政协机关数十名干部专程来到芭蕉井,参观张善子抗战美术研究成果及文献展,并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包中强观展后表示:“近年来,正是有汪毅、杨念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用心挖掘、潜心研究、精心布展,才让我们对张善子这位内江走出的文化名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学爱好者周兴全动情地说:“我曾好几次提笔想写写张善子、汪毅和芭蕉井展览馆馆长杨念,但又几次放下笔。因为我担心笔管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人间大义;怕纸张太薄,承载不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厚重恩情和不灭精神。参观展览后,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令人敬仰的特质:横向看,他们的所行都是满满正能量的人间大义;纵向看,他们都在传承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媒体关注 广泛传播
本次展览得到人民网、澎湃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川观新闻和内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的跟踪报道,引起极大反响。自由媒体人匡星星等也前来参观展览,录制专题节目,使展览得到更广泛传播。
展览横跨“七七事变”(7月7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和“九一八事变”4个重要抗战纪念日,于9月20日圆满闭幕。
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唤醒与传承。正如观众所言:“今开玉匣观青史,犹见银钩勒永年。”张善子的艺术精神与爱国情怀,将永远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历史,必将铭记这次展览!
作者:杨 彦
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