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花石杂谈相信,许多朋友在网上肯定都看到过一种说法,即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是一个名叫坎巨提的国家,而对于这个国家对中国进贡到什么时候,网上的说法很多,最觉的说法是它对中国进贡到1947年,另外还有朝贡到1911年和1936年等等说法。那么坎巨提究竟在哪里?它和中
桃花石杂谈相信,许多朋友在网上肯定都看到过一种说法,即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是一个名叫坎巨提的国家,而对于这个国家对中国进贡到什么时候,网上的说法很多,最觉的说法是它对中国进贡到1947年,另外还有朝贡到1911年和1936年等等说法。那么坎巨提究竟在哪里?它和中国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中国究竟朝贡到了哪一年呢?
坎巨提(红色)地区,有些观点认为深黄色区域也属坎巨提
要说坎巨提的历史,当然还是要先从坎巨提究竟在哪说起。具体说来,坎巨提(Hunza)是指今天巴控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境内的罕萨山谷周边地区。这个地区从很早的历史就是丝绸之路不同路线的交汇处,因此从很早就具有了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目前能够看到的历史记载里,对于坎巨提周边地区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在当时,坎巨提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犍陀罗王国的一部分。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上,坎巨提在多数时候都是从属于周边其它政权的一部分,如印度莫卧儿王朝、阿富汗杜兰尼帝国以及锡克帝国等,其自身并多数时候并没有形成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地位的本土政权。
但虽然曾经被许多周边政权统治过,坎巨提地区却有一点非常独特,也就是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在整个欧亚大陆上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坎巨提地区的布鲁绍人
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判定一个民族的族群属性时,这个民族所说的语言在很多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语言学家能够在其语言中发现它和其它语言的微妙联系,通常都能为一个族群的起源提供非常有力的线索。
比如之前桃花石杂谈在文章中曾经多次提到过的吉普赛人,在这个族群刚刚出现在欧洲的时候,曾被认为是来自埃及,因此才被称为吉普赛人(Gypsies,房源来源于欧洲语言里的埃及一词)。但近代语言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个族群的语言和南亚次大陆的一些族群同源,最终确定吉普赛人其实是源自印度。
但坎巨提核心地区罕萨山谷周边的主体族群却恰恰在这一点上非常独特,即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孤立语言,是亚欧大陆上少有的几个没法被归入任何一个主要语系的语言。
现代仍通行布鲁夏基斯语的地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说明一下这一点究竟有多特殊。在目前全球81亿人口里,使用孤立语言的人口只有2亿多,占比也就是在3%左右。而在亚欧大陆上现存的孤立语言就更为稀少,基本上只有日语、朝(韩)语、阿依努语、琉球语、尼夫赫语和巴斯克语等等不足10种。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坎巨提主体民族的语言,即布鲁夏斯基语。
近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曾经对这种布鲁夏斯基语进行过研究,也曾经发现过它和周边其它一些语言的联系,如北高加索语系、叶尼塞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等,但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最终这些联系都被认定不足以将其归入任何一个语系,所以直到目前,布鲁夏斯基语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孤立语言,因此也没法为说这个语言的族群的起源提供太多的线索。
而说布鲁夏斯基语的族群也就是坎巨提周边的主体族群,这个族群通常被称为布鲁绍人。而布鲁绍人应该从很早开始也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和周边其它族群非常不同,所以也逐渐产生了独特的民族认同。在公元15世纪前后,当地开始出现了相对自治的政权。
坎巨提统治者自称是亚历山大后裔
而也许是为了突显自己族群的独特性以及自己家族统治坎巨提地区的正当性,坎巨提的统治者曾经长期自称是西方史书中记载的在公元前3世纪东征南亚次大陆的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的后代,而这种认同后来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布鲁绍人的族群认同。
当然,和许多其它族群的创世传说类似,布鲁绍人的这种认同在近代也并未得到严肃历史研究的佐证,一些DNA研究显示他们最常见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是R1A1和R2a,而这一结果并不能表明他们的祖先来自希腊(西方记载中的马其顿可被视为古希腊城邦分支,与现代国家北马其顿不同)。
但布鲁绍人的这种认同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当时他们很可能认为自己和中亚南亚周边族群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所以不愿被其统治乃至同化。
坎巨提都城罕萨周边景象
在这种背景下,公元1761年,坎巨提首领弥尔(坎巨提历任首领都自称弥尔)·希斯洛汗(汉文史料称其为黑斯娄)派遣自己的儿子到叶尔羌向清廷朝贡。此后,坎巨提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属国。而在坎巨提人的世界观里,也将中国和自己视为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国家。
而且坎巨提对清朝的忠诚也并非仅仅口头表态,而是曾经有过实际的行动。在清朝道光年间,之前就曾经在我国新疆发动叛乱的和卓家族后裔曾从中亚浩罕汗国入侵我国新疆地区。在这个紧要关头,坎巨提首领弥尔加赞法尔·阿里汗一世(Ghazanfur Khan,汉文史料称其为夏孜牌尔)曾为清军提供协助,帮助清军平定了此次战乱,也因此获得了清廷的重赏。所以坎巨提和清朝的关系确实曾经非常紧密。
描绘清军平定和卓之乱的画作
不过在公元1860年,来自今天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多格拉王朝征服了距离坎巨提不远的吉尔吉特地区,对坎巨提形成了强大压力。而当时清廷深陷第二次鸦片战争,自顾不暇,也无力为坎巨提提供援助。在这种背景下,坎巨提在继续对清朝称臣的同时,也开始向多格拉王朝进贡。而在公元1870年代入侵我国新疆地区的阿古柏曾一度阻碍了坎巨提和清朝的联络,但在他被击败之后,坎巨提还曾照例向清廷遣使贡金。
此后,坎巨提地区又逐渐陷入了当时亚欧大陆的一个重要历史进程,也就是英俄大博弈的漩涡之中。公元1888年,俄国上校格罗姆切夫斯基(Bronislav Grombchevsky)进入坎巨提。一年之后,英属印度官员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10几年后曾率英军入侵我国西藏地区)也进入坎巨提,对其进行威逼。
此后,英国人就以修建道路及电报和邮政基础设施为名开始对坎巨提周边展开渗透。公元1890年,英国人开始向坎巨提边境上的查尔特堡(Chalt Fort)增兵,并修建道路,引发了坎巨提和近邻那格尔的高度警惕。
率军入侵坎巨提的英国官员杜兰
坎巨提和那格尔很快派出代表与英国人谈判,要求其停止修路并撤出查尔特堡。但英属印度官员杜兰(Algernon Durand)却反而继续增兵,并加快了道路修建进度。之后坎巨提和那格尔拒绝向英属印度继续中转当时在中国的英国人所发出的信件,而英国人很快以此为由对坎巨提和那格尔发出最后通牒。
在这种情况下,坎巨提和那格尔也没有坐以待毙,曾经尝试对英国人盘踞的查尔特堡发动攻势,但被英军挫败。而在公元1891年12月1日,英军开始向坎巨提位于山地的都城罕萨进军。在此过程中,英军在石制城堡尼尔特堡(Nilt fort)遭到了坎巨提和那格尔联军的顽强抵抗,杜兰本人也中弹受伤。但此后英军在猛烈火力掩护下用炸药炸开了堡垒大门,最终攻占了尼尔特堡。
描绘英军入侵坎巨提之战的画作
此后,坎巨提和那格尔联军又退守罕萨峡谷,凭借天险迟滞英军的进攻。但在几天围困之后,英军通过偷袭攻占了坎巨提和那格尔联军阵地,最终在当年12月23日攻克了坎巨提都城罕萨。而作为独立的坎巨提最后一位君主,弥尔萨法尔·阿里汗(Safdar Ali,汉文史料称其为赛必德艾里罕)携两个兄弟撤至中国,最终被清廷安置在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
此后,清廷驻欧公使薛福成还曾通过外资渠道与英国交涉坎巨提事宜,最终与英国达成共识,中国承认坎巨提为“两属之国”,并册立萨法尔·阿里汗之弟穆罕默德·纳齐姆汗(Muhammad Nazim Khan,买买提艾孜木)为坎巨提弥尔,英国则将坎巨提视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但不阻止其继续对中国纳贡。
外交官薛福成曾就英国入侵坎巨提进行交涉
公元1898年前后,英国人曾经向清朝地方官员提出中国放弃对坎巨提的宗主权,并曾觊觎坎巨提周边中国领土,但遭到喀什噶尔道台黄光达的严辞拒绝。这样坎巨提对清朝一直进贡到了1911年清朝灭亡时为止。
1911年之后,宗藩体系不复存在,坎巨提对中国的朝贡也告一段落。但在二战之后,英帝国走向解体,在印巴分治方案制定过程中,仍然拥有一定自主性的坎巨提却又动了与中国重建宗藩关系的心思。
一些资料记载,1947年7月,坎巨提曾经向中国国内派出使团,表示愿望重新承认中国为其宗主,希望借此逃脱被印巴任何一方吞并的命运。但当时蒋介石政权忙于打内战,同时也不愿与即将独立的印巴发生矛盾,所以在与坎巨提使团接洽3个月的时间内始终没有给予其明确答复。最终坎巨提代表团只得黯然离去。而这段接触,也就成为了网上说坎巨提对中国朝贡至1947年说法的来源了。
1947年曾派使团来中国的贾马尔,此照片为1960年代拍摄
当年10月22日,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而坎巨提所属的克什米尔地区正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坎巨提不选边站队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了。11月3日,当时的坎巨提弥尔贾马尔致电巴基斯坦首任总督真纳,宣布坎巨提加入巴基斯坦。此后,坎巨提在巴基斯坦境内以自治的身份继续存在。
到1974年,坎巨提发生又反对其贾马尔的暴动,之后巴基斯坦取消了坎巨提的自治地位。但贾马尔仍然保留了弥尔头衔,即在名义上仍然是坎巨提的君主,只是不再拥有实权。1976年贾马尔去世,其子加赞法尔(Mir Ghazanfar Ali Khan)继承其弥尔头衔,持续至今。总体来说,坎巨提也确实是一个曾经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但随后也经历过复杂历史的地区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桃花石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