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闹大后,他和工作室先后出来道歉,但网友并不买账,随后多家官媒发文点名批评,随着当地村民站出来说话,更多细节被曝光,这下蔡国强再怎么道歉也难平众怒了。
最近,蔡国强和始祖鸟在雪山放烟花的事引发了网友热议。
事情闹大后,他和工作室先后出来道歉,但网友并不买账,随后多家官媒发文点名批评,随着当地村民站出来说话,更多细节被曝光,这下蔡国强再怎么道歉也难平众怒了。
事情刚一发生,主办方立刻搬出一套看上去很“专业”的说法来回应,他们强调使用的烟花材料都是所谓的“可降解”产品,燃放过程中的排放也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甚至还说在燃放之前,就已经做了野生动物的“驱离和引导”,同时环保部门也出面背书,说整个过程手续齐全,合法合规,听上去好像面面俱到,找不到问题。
可这些说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根本没有说服力,在村民眼里,这些词汇就是一堆生硬的术语,听不懂也不关心,村民只看见、只感受到那天晚上的真实场景:烟花的爆炸声震得羊群到处乱跑,孩子和老人被吓得捂耳哭喊。
要知道,这次放的烟花不是像城市庆典那样高空绽放,而是紧贴着山体炸开,声音和震动就像一场接一场的爆破,燃放之后,空气里还有一股刺鼻的化学味道,持续了好久都没散掉。
这些切身感受,比任何所谓的检测数据都更直接,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过年在家里放几挂鞭炮,烟雾都能呛得人直咳嗽,你现在规模这么大,还贴着山体炸开,污染和影响怎么可能小。
所以他们一听到“完全合法合规”的说法,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主办方和环保部门站在一起,根本没有真正面对他们的困扰。
问题不在于老百姓不懂科学,也不是他们完全排斥环保说法,而是他们厌烦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他们生气的点很明确:明明自己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可品牌和艺术家却用一堆术语来搪塞,完全无视他们的生活体验。
这次沟通的矛盾,可以说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位了,主办方一味强调技术和标准,试图用数据和文件证明自己没错,而村民说的是切身的痛苦,羊群受惊、孩子受吓、空气难闻。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频道,根本对不上,一个在讲技术合法性,一个在讲生活冲击感,双方各说各的,自然越吵越僵。
事情闹大之后,大家都在等始祖鸟的回应,可品牌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道歉,而是悄悄把宣传视频撤掉,这种做法看起来就很心虚,像是想把事压下去,结果只让人觉得更可疑。
等到他们终于发布声明,情况更糟了,网友很快发现,他们在国内外发布了两个不同版本。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始祖鸟的态度显得非常低姿态,强调会“以更谦卑的姿态敬畏自然”,还承诺邀请环保机构来做评估,并提出要在西藏启动环保项目,整体语气像是在认真认错,努力安抚情绪。
但在国外的声明里,风格完全变了,他们只说这次活动“和品牌价值观不符”,又甩下一句“正在和艺术家以及中国团队沟通”,这等于把责任推给中国团队和合作方,自己却装成“无辜”的一方。
网友们一看直接炸锅了:为什么对国内市场说得那么卑微,对国外市场却急着撇清关系?难道在他们眼里,中国消费者就只需要随便安抚一下,而国外的受众才是真正要维护的?
这种明显的双面做法,比破坏环境本身更让人愤怒,原本大家讨论的焦点还是“生态破坏”,结果现在升级成了“品牌不诚信”和“两面派”。
更麻烦的是,这件事还把母公司安踏也拉下水,毕竟安踏收购了始祖鸟,而安踏平时宣传的口号就是“敬畏自然”。
可大家一对比,就觉得讽刺:一边说要保护环境,一边又赞助这种破坏生态的活动,还在危机处理中玩双重话术,这让消费者开始怀疑,所谓的“环保理念”是不是只是一句广告口号,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承诺。
不难看出,这场公关风波本来有机会在第一次道歉时止损,只要一开始就坦诚认错,表明会补救,舆论可能不会发酵得这么严重,但始祖鸟先是撤视频,又搞出双版本声明,彻底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损害了品牌的诚信和形象。
这场争议的本质,其实和公关辞令没关系,核心矛盾只有一个:艺术能不能凌驾在大自然的规则之上?
专家的分析直接击中了要害,把主办方所谓的“环保措施”拆得七零八落,比如他们宣传的“可降解材料”,听起来很环保,但在高原这种低温环境下,分解速度极慢,残留的化学物质会在山里长期存在,不断破坏生态。
而且爆炸带来的冲击,还会破坏山体表层的植被和有机质保护层,这些表层一旦毁坏,山体就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植物学家指出,如果根系受损,植被可能上百年都恢复不了,这对自然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创伤。
他们还提到所谓的“驱离动物”,结果同样站不住脚,专家说,像雪豹这种对光和声音极为敏感的大型动物,可能会因此受惊甚至受伤。
而一些生活在地下的动物,比如鼠兔、旱獭,就算当时被吓跑,最后还是会回到原本的栖息地,但环境已经被污染,它们最终可能因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而慢慢死亡,所谓的“驱离”,几乎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
当烟花表演的短暂绚丽和科学家列出的风险放在一起时,问题就显得格外尖锐:一个艺术作品的价值,能否大到足以牺牲自然环境?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因如此,人民日报等官媒才会直接点名批评,大家都清楚,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不是一句公关话术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缺少了最基本的敬畏自然。
从事件曝光到官方连夜进山调查,过程本身就证明了一件事:不管你手续再合规,技术数据再漂亮,只要触碰了生态底线,最终都会遭到反弹。
真正的户外精神,是与自然共处和保护,而不是炫耀和破坏,真正的艺术,也应该是让人和自然靠得更近,而不是成为制造伤害的理由。
新派新闻 2025-9-22 当地村民讲述始祖鸟喜马拉雅烟花秀切身感受:味道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
极目新闻 2025-9-21 人民日报、新华社就“烟花秀事件”发声,植物学家:生态一旦破坏,恢复或需上百年
来源:笑史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