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新的热搜,词条叫“董宇辉首获人民文学奖”。不感到惊诧是不可能的,毕竟在我的印象里,董宇辉不是带货的网红吗?一个人能用全部的时间来带货,做网红,赚数之不尽钱财,同时竟然还能斩获“人民文学奖”……鲁迅的话需要改一改:所谓天才,大抵也做不到如此吧。
一条新的热搜,词条叫“董宇辉首获人民文学奖”。不感到惊诧是不可能的,毕竟在我的印象里,董宇辉不是带货的网红吗?一个人能用全部的时间来带货,做网红,赚数之不尽钱财,同时竟然还能斩获“人民文学奖”……鲁迅的话需要改一改:所谓天才,大抵也做不到如此吧。
如果能搁古代,李白写完《将进酒》恐怕还得开个直播冲销量。
更关键在于,我虽然不关注这名大网红,但江湖上他的传闻太多了,想要不耳闻,实难做到。于是,诸如什么“羽扇纶(lún)巾”、“越王勾践剑”以及“‘辗转反侧’到了湖北博物馆”之类的传说,都曾给大量网民带去过不少快乐的气息。
董宇辉的粉丝必然觉得我这喝醋一般的语气,是羡慕、嫉妒。
那我只能说,的确如此,一点没错。如果可以再多一点什么,只能是悲哀、失望。
羡慕和嫉妒是成立的,因为文学奖既然能够青睐董宇辉,那么值得被它同等对待的人,在这个国家至少超过50%。这样一来,另外多出来的一点失望和悲哀,也便同样成立了——若所有人都配一个文学奖,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文学的发展已经“登峰造极”,要么是恰恰相反的病入膏肓。
《人民文学》,是挂着“文学”和“人民”的名义,一家国家级、国企化的纯文学机构。它本身就拥有无数的资源,能够获得各种国家所提供的最大化帮扶。这样的企业却因为销量的问题与网红合作,靠网红卖书,并授予网红文学的头衔,本身也是在说明刊物的质量问题。
没有人会质疑余华、莫言甚至贾平凹他们这些人够不够资格拿到人民文学奖,只要你读过他们的一些作品。极为少数、特异的文学获奖者,正表明文学奖的挑剔和“特殊”——特殊,是不与金钱勾连的。文学就只是文学,是用一种感觉清晰的描述另一种感觉的文字;是一种让你读来惊艳,过后回甘的语句;是让你大受震撼,久久无法平复的书籍。而不是卖出去多少本书,不是羽扇lún巾,更不是那让人无法理解和揣摩的“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或许他们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才给董宇辉搞了一个人民文学奖的传播贡献奖。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点体面了。没有谁能够想到,在今天,文学奖的颁发,竟然因为对方卖出去很多书。
卖出去很多书,不应该发个什么“推销员大奖”之类的东西吗,你不能在用并不文学的方式大量揽收金钱之后,再用金钱攫取一个“文学”的名号。否则这就会让人抗拒,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不再遮掩的新理念:钱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名声,还包括智商、天赋、水平等等,只要流量够猛,明天的诺贝尔奖也可能出现在薯片包装上。后面那些当然是假的,但那些人正在用金钱,有些甚至是权力,为自己留名。
今天可以是文学奖获得者董宇辉,那么明天呢,你也可以制造出一个类似于爱因斯坦那样的人,只要你足够的不要脸。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一遍董宇辉斩获人民文学奖时的颁奖词,共勉。
“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一切都说得太好了,唯独没有提到董宇辉写过哪篇让人“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的文学作品。
在掌声和订单中,文学正被一笔一笔地买断。
来源:天涯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