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南老城科技新城正式发布《关于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最高30万元的现金奖励、装修补贴及融资贴息等“政策礼包”,向国内外优质消费品牌抛出橄榄枝,标志着这座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正式开启商业配套升级的“二次创业”。
——最高30万奖励激活消费新引擎
近日,海南老城科技新城正式发布《关于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最高30万元的现金奖励、装修补贴及融资贴息等“政策礼包”,向国内外优质消费品牌抛出橄榄枝,标志着这座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正式开启商业配套升级的“二次创业”。
分级奖励:首店落户最高获30万“开业礼”
“我们瞄准的是品牌首店带来的‘鲶鱼效应’。”澄迈县老城科技新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着园区规划图介绍,此次政策将首店分为三级:国际品牌国内首店可获30万元一次性奖励,海南首店奖励15万元,澄迈首店奖励10万元。所有奖励将在门店正常运营满3个月后发放,确保品牌“落地生根”。
这一政策迅速引发市场响应。某知名咖啡品牌海南区域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在老城科技新城开设海南首店,不仅能获得15万元奖励,若装修投入达标还能申请最高30万元补贴,相当于前期投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据悉,政策发布首周已有5个品牌提交入驻申请,其中包含2个国际轻奢品牌和3家米其林餐厅推荐名录企业。
全链条支持:装修补贴+融资贴息破解企业痛点
政策亮点不仅在于现金奖励。针对首店装修成本高的问题,《措施》明确:装修实际投入超100万元的门店,可按10%比例申请补贴,单店最高30万元。这意味着一家投资300万元装修的旗舰店,最多能获得30万元财政支持。
融资难题同样被纳入政策视野。新城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首店贷”绿色通道,对成功获得贷款的门店提供最高50%的贴息支持,每店年度贴息上限10万元。“从提交材料到放款,过去需要2个月,现在最快7天就能完成。”某股份制银行澄迈支行行长透露,政策实施首月已为3家首店审批贷款2800万元。
审批革命:“一站式”窗口让开业提速30天
在政务服务中心首店服务专区,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批团队正在为企业办理证照。“过去要跑5个部门、提交23份材料,现在一个窗口交件,3天就能拿齐所有许可证。”刚完成手续的某潮牌门店负责人感慨。
这种“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首店开业平均周期从90天压缩至60天。更令人瞩目的是“先营业后补证”的创新机制:对不影响安全经营的次要材料,允许企业先行开业,在30个工作日内补交即可。“这是真正把企业需求放在了第一位。”海南省商业联合会秘书长如此评价。
产城融合:科技新城补齐商业“最后一公里”
作为海南数字经济核心承载区,老城科技新城已集聚华为、腾讯等37家头部企业,但商业配套滞后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短板。“政策出台前,园区员工夜间消费外流率达65%。”管理局商业发展处处长提供的数据,印证了补齐商业短板的紧迫性。
此次政策特别强调“产业+消费”双轮驱动:在重点扶持餐饮、娱乐、零售等业态的同时,要求首店品牌须与园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形成互动。例如,某智能健身品牌计划在门店设置VR运动体验区,与周边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联调;而拟入驻的数字艺术展馆,则将定期举办区块链艺术展,吸引园区青年群体参与。
政策护航:三年有效期打造自贸港消费标杆
据悉,该政策所需资金将全部纳入澄迈县财政安排的园区产业发展专项,三年总投入预计达5000万元。为避免政策叠加冲突,明确规定与省、县其他同类政策重叠时,按“从优、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我们不仅要引进首店,更要培育‘首店经济’生态。”澄迈县主要领导在政策解读会上强调,未来将通过每年举办“消费创新峰会”、设立首店品牌孵化基金等举措,推动老城科技新城从“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示范区”跃升。
随着首店政策的落地,这片曾以代码和算法为特色的土地,正涌动着消费升级的新活力。正如某国际品牌中国区拓展总监所言:“这里不仅有自贸港的政策红利,更有政府与企业共同培育市场的诚意。”这场关于商业创新的实验,或许将为海南产城融合提供新的范本。
来源:三农乡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