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将出现大反转!美国正在步入大英帝国霸权崩塌末期的处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01:33 1

摘要:”——刷到这条评论时,刚看完联合国最新加沙停火草案被否决的新闻,屏幕上的火光映得人心里发凉。

“英国佬当年在耶路撒冷埋下的那颗雷,今天还在炸。

”——刷到这条评论时,刚看完联合国最新加沙停火草案被否决的新闻,屏幕上的火光映得人心里发凉。

百年前一张薄薄的《贝尔福宣言》,像把钥匙,拧开了中东的地狱之门,也拧松了大英帝国最后一颗螺丝。

1917年,伦敦街头还在挨德国飞艇轰炸,内阁却忙着给罗斯柴尔德家族写信,承诺帮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安个“民族之家”。

听起来像慈善,其实是战时融资的利息——犹太银行团给前线输血,帝国用别人的土地付账。

阿拉伯人当时被卖了还替人数钱:英国外交官一边拍着麦加谢里夫的肩膀说“你们放心”,一边把同一块地皮许给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民族。

这种“一房两卖”的套路,后来成了殖民外交的经典教材。

二十年不到,伦敦就尝到了回旋镖。1939年《白皮书》想踩刹车,限制犹太移民,结果两边一起骂:阿拉伯人嫌“给得太少”,犹太人骂“背信弃义”。

伊尔贡的炸弹开始往英国军营里扔——当年帮着打土耳其的犹太民兵,现在把枪口对准了伦敦派来的总督。

最讽刺的是,这些炸药里有些成分,还是英国情报部门当年训练游击战时教的配方。

二战把桌子掀了。

纳粹的焚尸炉让犹太难民成了烫手山芋,英美两国却默契地关紧大门:美国把轮船“圣路易斯号”拒之门外,英国在塞浦路斯设集中营拦截偷渡船。

丘吉尔在日记里写“不能让巴勒斯坦变成犹太版的阿尔及利亚”,翻译成人话就是:帝国快破产了,没空收拾烂摊子。1947年伦敦干脆把皮球踢给联合国,就像房东把着火的老屋钥匙扔给邻居:“你们谁爱救谁救。

以色列建国那天,英国军官正收拾行李撤出海法港。

阿拉伯联军用的步枪是恩菲尔德,以色列民兵的司登冲锋枪也刻着“Made in Britain”——两边用英国武器打英国埋的地雷。

更尴尬的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一世的部队里,还混着前英国殖民地军官当顾问,堪称“帝国最后的团建”。

美国人捡漏的姿势很熟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刚把美元扶上王位,中东的油井就成了新王冠上的宝石。

沙特的酋长们发现,比起伦敦那些爱打高尔夫的绅士,华盛顿的牛仔更懂“保护费”的艺术:第七舰队护航油轮,CIA帮王室镇压异见,代价只是石油用美元结算。

这套“石油美元”的血泵,把中东的原油直接输进了华尔街的血管。

但泵机现在开始老化。2023年10月的火箭弹划破夜空时,CNN直播间里专家还在重复“两国方案”,可屏幕外的现实早变了: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撮合下握手,土耳其公开拍卖美军基地,连埃及都开始用人民币买小麦。

当年英国用一纸宣言搅浑的水,如今美国用航母编队也压不住波澜。

最魔幻的是,当年《贝尔福宣言》的原件,现在静静躺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恒温柜里,旁边摆着阿拉伯联盟1947年提交的抗议书。

两件文物隔着三十厘米玻璃,像中东百年恩怨的缩影:一边写着“应许之地”,一边写着“强盗契约”。

而玻璃外的游客们,正用TikTok直播打卡:“看!

历史在这里打了个死结。

帝国坟场从不缺墓碑。

苏伊士运河边的旧碉堡上,还留着1956年英军撤退时士兵刻的涂鸦:“我们走了,你们慢慢吵。

”字迹被风沙磨得模糊,却像句迟到的预言——从贝尔福到加沙,每一道墙都在重复同一个教训:用别人的土地做交易,最后买单的永远是下一场战争里的普通人。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