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4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洗手、修指甲时,从没注意过自己的指甲形状和颜色。可其实,指甲就像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些潜藏的大病,可能会悄悄通过它发出信号。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在日常门诊中发现,不少患者是在发现指甲异常后才就医,没想到竟查出严重疾病。“指甲的变化,往往不是偶然。”医生提醒,当指甲出现这4种异常时,最好尽快就诊排查。
家住广东的刘叔叔是一名退休老烟民,平时身体强壮,几乎没怎么得过病。前阵子他剪指甲时发现,指甲比以前更弯了,像个“鹰爪”。家人觉得不对劲,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早期肺癌。
医生解释,这种变化叫做杵状指,是指甲末端变厚、变圆,像鼓槌一样拱起,多与慢性肺部疾病有关,尤其与肺癌、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关系密切。
为什么肺病会影响指甲?因为肺功能下降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末端组织供氧不足,指甲床就会代偿性增厚、变形。这种变化往往是渐进的,一旦突然出现,就需要高度警惕。
有些人发现自己指甲中央凹了下去,像个小汤匙,这种情况被称为匙状甲。它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是身体在“喊救命”。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一旦缺铁,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指甲组织得不到足够营养,就可能变得薄而脆,形成凹陷。
尤其是女性、素食者、慢性胃出血患者,若出现匙状甲,务必尽早做血常规及铁蛋白检查,明确是否为贫血引起。
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慢性失血(如胃肠道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可能是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信号,绝不能仅仅补铁了事。
有些人发现,指甲上突然多了一两道横向凹槽,像是被刀划过一样。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博氏线,多见于指甲突然停止生长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指甲是由甲母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形成的,一旦身体遭遇剧烈打击,比如高烧、严重感染、大手术、急性中毒或化疗,甲母细胞就会短暂“停工”,留下生长中断的痕迹。
博氏线的深浅、数量、位置,可以反映出身体异常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时间点。医生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有时能倒推出患者疾病发作的大致时间。
所以,如果你发现指甲上出现明显横沟,且曾有过重大疾病史,不妨让医生帮你追踪身体恢复情况。
· 苍白指甲:多见于贫血、白蛋白下降、肝硬化等疾病。
· 发黄指甲:可能与淋巴水肿、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相关,尤其是“黄甲综合征”患者,指甲厚重、增大且生长缓慢。
· 发黑指甲:如果是突然出现的单侧黑线,需警惕恶性黑色素瘤;若是多个指甲变黑,也可能和肾功能障碍、药物反应有关。
医生强调,指甲颜色的变化往往是全身代谢或系统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浮肿、皮肤瘙痒)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指甲异常都代表大病。有些可能是局部外伤、营养不良、真菌感染造成的。但如果指甲变化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不适,就不能掉以轻心。
指甲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6个月,任何影响身体代谢、免疫、循环系统的慢性疾病,都可能在指甲上留下“痕迹”。
事实上,很多医生在体检时,都会观察指甲、舌苔、皮肤等细节,这不仅是传统中医的望诊方法,也是现代医学对患者整体评估的一部分。
1. 保持营养均衡: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群,是指甲健康的基础。
2. 避免频繁染甲油、做美甲:化学物质可能损伤甲床,导致变色、脆裂。
3. 注意手部卫生:勤剪指甲、保持干燥,能预防真菌感染。
4. 戒烟限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末梢血液循环,使指甲生长变慢、变差。
5.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慢性病或家族病史者,应关注指甲等外在变化,作为健康“晴雨表”。
很多人重视脸上的皱纹,却忽视了指尖的“风暴”。其实,健康的大病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早有迹可循。
指甲虽小,却能映射出身体的变化。它不会说话,但会“写日记”,默默记录身体的点滴异常。
所以,别再忽视你那几毫米的指甲了。当它悄悄发出警报时,也许正是你该去医院走一趟的信号。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常见慢性病防控知识手册》.2023年版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学》第五版
[3]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访谈资料,健康时报,2024年6月刊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