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山外贵州人】从优秀士兵到茶山领头雁 吴先鹏带领村民赚超百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04:58 1

摘要:9月下旬,茶树管护迎来黄金期。经向雷山县农业农村局协调,3台无人机经过4天的持续喷洒,成功为西江镇脚尧村的3000多亩茶园筑起“防护屏障”。

9月下旬,茶树管护迎来黄金期。经向雷山县农业农村局协调,3台无人机经过4天的持续喷洒,成功为西江镇脚尧村的3000多亩茶园筑起“防护屏障”。

“秋季是茶树喷药、除草、施肥、修枝的关键时期,此时喷洒农药,经过半年时间的降解,明年的春茶才不会受影响。今年合作社的茶叶产量近3吨,产值180余万元,是近年来销量最好的年份。”脚尧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先鹏说。

从训练场到茶山,从保家卫国到创业者,再到村干部,吴先鹏的身份一直在变,奋斗的场景在变,但退役军人身上那份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终不变。

扛钢枪护安宁 回村创业谋生机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退役军人吴先鹏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候,目光紧紧锁定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看到各方队迈着整齐步伐接受检阅,特别是武警部队方队首次擎军兵种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时,吴先鹏尤为热血沸腾。

“这次阅兵展示了很多先进武器装备,彰显我国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自豪。我也曾是武警,他们的身姿让我想起那段时光。”吴先鹏说。

2013年,刚高中毕业的吴先鹏踊跃报名参军。“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这身迷彩;扛起钢枪,就要守护好一方安宁。”入伍时,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

在训练场上,他尽情地挥洒汗水,挑战自我,别人跑5公里,他就跑6公里;别人做200个俯卧撑,他就做300个。三个月后,他获“爱警精武好战士”荣誉。

在武警广西总队的两年军旅时光艰苦而充实,吴先鹏从初入军营时的青涩懵懂,到逐渐成长为坚毅果敢的合格军人。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优良的作风,2014年和2015年两次获“优秀士兵”荣誉。

2015年9月,吴先鹏退役返乡,并顺利入职雷山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工作之余,他经常回脚尧村。回村的路上,看着一垄垄绿油油的茶山,却少见年轻人身影,曾经活力四射的村子如今暮气沉沉,吴先鹏感慨万千。

2018年1月,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村过年。某天晚上,大家围着火炉畅聊一年的收获,当谈及村里的变化时,大家都沉默了。

“我们一致认为脚尧需要改变,尤其是年轻人回村发展。”吴先鹏说。头脑风暴之后,大伙把能做的事列了清单:送快递、做茶、卖野菜、养蜂、卖腊肉等。

综合考量后,恰逢西江千户苗寨有家快递公司转让,吴先鹏和4位伙伴决定承包。2018年4月,吴先鹏从县公安局辞职。

虽早出晚归,但众人干劲十足,营收稳步上升。不过,好景不长,受疫情影响及景区禁止快递车辆进出,业务量骤降,2020年6月,首次创业失败。

老茶山遇新招 质与量双提升

生在茶山,长在茶乡,吴先鹏对茶叶和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一头扎进祖辈侍弄的茶园,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立雷山县脚尧一味三杯茶叶专业合作社。

“脚尧村有3000多亩茶园,可多数茶农只会种茶,缺销售渠道,村里茶企也大多独自经营。成立合作社,就是为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吴先鹏说。

万事开头难。为掌握先进的银球茶制作技艺,吴先鹏四处拜访制茶大师,却屡屡碰壁。“雷山是茶叶大县,行业竞争激烈,没人愿意轻易传艺。”吴先鹏说。

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制茶经验丰富的舅舅求助。从茶叶采摘、杀青、揉捻,到手工造型、烘干,每道工序他都反复钻研,一丝不苟。

茶青加工需20小时持续作业,极为磨人。“军营两年叠‘豆腐块’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不急不躁的性子,做事精益求精。”这份韧劲支撑他攻克了技术难关。

近年来,为了提升茶叶的品质,吴先鹏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生产设备。他带领合作社成员改良茶树品种,规范种植流程,严格把控茶叶的质量关。

在脚尧村,不少茶山宛如梯田横卧在山间。此前,村民固守传统窄行间距、竖行排列的种植习惯,对年轻的吴先鹏等人更是不认可,摆起老资历。

对此,吴先鹏特邀湄潭县种茶专家前来指导:改竖排为横排,以层层拦截营养成分,提高利用率;行间距增加至1.5米到2米,提升透气性,减少病虫害。

效果立竿见影,茶青亩产从90斤提升至132斤。以前一听到脚尧村三个字很多人都摇头,而现如今每逢采茶季,全国各地的茶商纷至沓来。

产得出,更要卖得好。作为新农人,吴先鹏除了布局线下渠道外,还积极拥抱互联网。2024年11月,他前往上海进行15天的电商培训,带动村里两名返乡创业大学生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将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靠着过硬的品质,茶叶远销北京、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出口茶叶5000余盒,一位香港茶商甚至直接签下百万元的大订单。五年来,吴先鹏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给全村带来超100万元的利润,为周边村提供200余个务工岗位。

一路走来,荣誉见证奋斗。第八届亚太茶茗大奖(绿茶组和出口茶组)金奖、中国世界功夫茶茶王赛五星优质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贵州绿茶质量推选活动一等奖……一份份荣誉,正是吴先鹏深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茶旅融合引客来 小山村拥抱大世界

在脚尧村,一栋占地600平方米的茶叶产品展示中心格外显眼。不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党校培训学员驻足,选购村里茶企及合作社的优质银球茶。

“展示中心的产品我们只按成本价售卖,零售的超额收益全部归入村集体分红,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茶农增产、群众增收、茶企增效。”吴先鹏说。

坐落于雷公山脚下的脚尧村,本就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更富集多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古朴的村落建筑、秀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此交融。而这一切的“破茧成蝶”,离不开吴先鹏、杨胜明等一批返乡创业青年的带动。

以核心茶园产地为根基,脚尧村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特色路:围绕茶产业,精心设计茶叶种植、采摘、制作等12个体验课程包,让孩子们能亲手参与茶叶全生产过程,感受农耕智慧;聚焦民俗文化,又开设民俗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体验等8个课程包,引导孩子们触摸非遗温度、感知传统魅力。

更巧的是,经吴先鹏等人的创意设计,稻田抓鱼、苗药识别、荒野厨房、溯溪徒步等村民眼中的“日常小事”,摇身变成了城市游客青睐的研学爆款。

今年暑假,脚尧村共接待四批研学团队及十余组散客家庭,人数超过200人。昔日宁静的小山村成为城市家庭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疗愈之地。

天津的游客柴金萍和儿子原本计划短暂停留,却因村里的慢生活、真山水彻底放松,主动延长了两天行程。柴女士在茶山民宿里品茶赏景,享受难得的静谧;儿子则跟着杨胜明穿梭茶园采茶、下田捉鱼、林间捕虫,活脱脱成了“半个村里娃”。离开时,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念叨:“明年暑假咱们还来!”

2025年7月举行的脚尧村第二届茶文化旅游节活动,吸引了400余名游客。8位经销商、文旅达人、农业专家等成为“新村民”,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曾经,这座只有40余户不足200人的村落,鲜有外人进出。而当下,脚尧村正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研学团队,上山逛苗寨、赏美景、品好茶。仅2024年,茶叶通过文旅渠道就实现销售额80万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吴先鹏的“军人底色”功不可没,虽已脱下军装,但军人的担当与坚韧却早已融入日常。从课程设计到游客接待,从产业规划到难题攻坚,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劲的执行力,在乡村振兴的岗位上续写军人荣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