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到千万粉丝:一个贵州打工妹如何在网络暴风中守护初心,又为何在百万签约前选择回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2:17 4

摘要:现在更多人叫她小黑妹,千万粉丝围观她的生活。可谁能想到,三年前她还穿着那身褪色的工服,在广东某厂的车间里埋头干活。那支火遍全网的舞蹈视频?不过是下班后心血来潮的一跳罢了。

从流水线到千万粉丝:一个贵州打工妹如何在网络暴风中守护初心,又为何在百万签约前选择回家

那台缝纫机还在转动,但李静早就不坐在那里了。

现在更多人叫她小黑妹,千万粉丝围观她的生活。可谁能想到,三年前她还穿着那身褪色的工服,在广东某厂的车间里埋头干活。那支火遍全网的舞蹈视频?不过是下班后心血来潮的一跳罢了。

“就想让大家乐呵一下。”事后回忆,她语气淡淡的。

网红这条路,外人看着光鲜,内里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婚礼那天的事,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憋屈。宾客们拿手机拍这拍那,本来挺喜庆的场面,经过一番剪辑配文,就成了她“忘本炫富”的铁证。

那些骂声,比家乡冬夜的山风还要刺骨。

她没急着跳出来解释什么。有些事,说多了反而显得心虚。做得清清楚楚,问心无愧就行了。礼金全捐了,剩菜分给环卫工人了,这些都有据可查,但她懒得拿出来证明什么。

三年来,120万悄悄流向家乡那三所小学。贫困学生的名单她记得比谁都清楚,可这事从没在她的视频里出现过。孩子们写感谢信,她会认真回复,但绝不会拍成素材。

“好好读书,这是走出去的路。”话朴素,道理却深刻。

可当那家娱乐公司拿着百万合同找上门时,她毫不犹豫地摇了头。搬去北京?父亲的病床前需要人照料,合同再诱人也比不上这份责任。那张合同到现在还压在抽屉底下,估计早就过期了。

网络暴力这东西,来得猝不及防。2022年那波谣言攻势,差点把她整垮了。什么“假慈善”,什么“乱搞男女关系”,字字诛心。躲在被窝里,她也哭过。

法庭上坐着的那个人,明显瘦了一圈。判决下来后,有记者问感想,她只说:“人不怕不完美,就怕被人恶意中伤。”

外婆传下来的苗绣手艺,一针一线都有讲究。现在她用这门手艺帮乡亲们赚钱,200多个妇女跟着她学,手工艺人的收入也涨了不少。这活儿比拍段子累多了,但踏实。

“女人要有自己的钱,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创业培训班上,她总是这么跟那些农村女性说。50多家网店开起来了,虽然规模不大,但足够改变一些人的生活轨迹。

那次餐饮店投资失败,她在视频里复盘得毫不避讳。80万打了水漂,教训深刻。5000多万的播放量,评论区里一片心疼声。有人说,就冲这份坦诚,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的宣传片不算热门内容,但她还是坚持拍。自掏腰包买分类桶送给各个村镇,生态环境部转发了她的视频,算是官方认可。

在厂里待过的人,最懂打工人的不容易。那条曝光欠薪的视频,直接引来了相关部门的介入。“打工的人也是人,凭什么被人踩在脚下?”这话说得够硬气。

流量和良心,钱和人品,这些选择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李静,也就是小黑妹,似乎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山里的那条小河,不急不躁地往前流。

坚持比成功更难。这个浮躁的年代,她偏要慢一点,稳一点。也许,这就是她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吧。

来源:孙青讲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