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训告诉 60岁以上老年人:老了不要拿生命去运动,后悔就晚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4 18:12 1

摘要:那会儿他常跟我说:"咱这一辈子,教书育人,问心无愧。"桌上的粉笔灰经常沾到他的中山装上,我总笑他"一身书卷气"。

"山坡上的旧时光"

"老头子!你醒醒!"我拍着病床上的老伴,泪水止不住地流。

医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幸亏送来及时,再晚点后果不堪设想。"我握紧他冰凉的手,心如刀绞。

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九月,院子里的桂花刚刚飘香。六十五岁那年,王德明从四十年的教书生涯中退了下来。

他是市二中的物理老师,备课本上的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讲台上从不用扩音器,嗓门却能传到教室最后一排。

那会儿他常跟我说:"咱这一辈子,教书育人,问心无愧。"桌上的粉笔灰经常沾到他的中山装上,我总笑他"一身书卷气"。

退休那天,学生们捧着花,簇拥着他走出校门。有人喊:"王老师,您记得常回来看看!"他挥挥手,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可我看得出,他心里其实空落落的。

回家路上,他难得地挽着我的胳膊,秋风吹过他的头发,银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伴,四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他叹了口气。

那天晚上,我蒸了他爱吃的南瓜馒头,炒了几个小菜,还煮了他喜欢的黄豆猪蹄汤。

王德明却只吃了半碗饭就放下筷子,望着窗外发呆。窗外的老槐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跟我们一样,已经陪伴这个老旧小区几十年了。

"怎么了?不合胃口?"我问,顺手帮他盛了碗汤。

"没事。"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咱们老了。"

那声"老了"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我心上。

从那以后,王德明像是着了魔。每天清晨五点,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起床去附近的青峰山爬山。

起初我还为他高兴,觉得他找到了新的寄托。他刚退休那阵子,常常坐在沙发上发呆,调来调去找不到电视节目看,桌上的《人民日报》翻了一页就不耐烦地合上。

那时老小区里不少退休的老头儿都斗不过时间,不是下象棋就是喂鸟逗猫,有的干脆整日躺床上,等儿女上门嘘寒问暖。

"德明心里憋着劲儿呢,找点事做挺好。"隔壁的刘大娘曾这么跟我说。

可渐渐地,我开始担心起来。

那年冬天特别冷,北风呼啸着穿过我们的小区,老旧的铁窗框被吹得咯吱作响。凌晨四点多,我被冷醒了,摸摸身边,王德明已经起来了。

厨房的灯亮着,他正往热水壶里灌水,穿着那件儿子前年送的红色冲锋衣,看起来有些滑稽。

"外面冷得很,今天别去了吧。"我递给他一杯热牛奶,里面加了蜂蜜,是我们年轻时最爱喝的。

"出汗了就不冷了。"他倔强地穿上运动鞋,那是刚刚流行起来的气垫鞋,听说一双要二百多块钱,是女儿从城里给他买的。

我叹了口气,从老式木柜子里拿出毛巾:"擦汗用。"那是我们用了十几年的老毛巾,洗得发白,但还算厚实。

"用不着,我又不是娘们儿家。"他推开我的手,大步走出了家门。门关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凌晨格外刺耳。

厨房的老式挂钟嘀嗒作响,我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坐在那张用了三十年的木椅上,看着窗外的黑夜,心里忐忑不安。

隔壁的李大爷也是个运动爱好者,从化肥厂退休后天天去公园晨练。去年他爬山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

"德明啊,咱这把年纪了,该悠着点。"有天在楼下遇见李大爷,他一边拄着拐杖,一边劝王德明,"你看我,现在连个台阶都费劲。"

"那是老李没本事。"王德明回家后不以为然地对我说,"我以前带学生野营,爬过比青峰山高几倍的山呢!那会儿一个人背着三十斤的装备,走一天都不喊累。"

他说这话时,眼睛里有种久违的光彩,让我想起了我们刚结婚那会儿,他在学校组织野外拉练,学生们都喊他"铁人王"。

可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啊。

有次我收拾他的衣服,从那件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掏出一张体检报告。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血压偏高,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连忙把报告给他看。

"医生不懂。"他撇撇嘴,把报告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你看那老张,比我小两岁,整天吃降压药,现在动都不敢动了,活得跟行尸走肉似的。"

那个夏天,小区里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天傍晚都有不少老人在那里活动。王德明却嗤之以鼻:"那叫健身?那是哄老头儿老太太玩的。真正的运动是要见汗水的!"

老旧小区的广播喇叭里,时常播放关于老年人健康的节目,提醒大家适度锻炼、注意安全。王德明却总是不屑一顾:"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劝老人'慢点慢点',好像我们都成了废物!"

邻居们都劝他:"老王啊,适当锻炼好,别太拼了,看你每天回来脸都白得跟纸似的。"

"你们懂什么?"他反倒更加倔强,声音提高了八度,"现在不动,老了只能躺床上让人伺候。我才不要当那种等死的老头子!"

我们结婚四十年,从来没见他这么固执过。年轻时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就算学生闯了祸,他也只是语重心长地批评,从不发火。

每天早晨,天还蒙蒙亮,他穿着那件褪了色的蓝运动服,戴着儿子去年送的运动手表,背着水壶出门。楼道里的声控灯早就坏了,他摸黑下楼,我常担心他会摔倒。

到了晚上回来,满头大汗,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脸色发白,额头上的青筋凸起,却精神抖擞地向我炫耀:"今天比昨天快了三分钟!那个平时吹牛的老赵,连我一半的山路都爬不上去!"

说这话时,他眼里闪着光,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我家窗台上有盆兰花,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时女儿送的。王德明虽然嘴上不说,但每次浇水都小心翼翼,还特意从市场买来细嘴的小水壶,生怕水洒到花瓣上。

有一回,我正在厨房择菜,听见他在客厅里自言自语。我悄悄探头一看,只见他对着那盆兰花,挺直了腰杆:"瞧我这身板,比那些年轻小伙子还硬朗呢!谁说我老了?昨天在山上,有个小年轻喘得跟牛似的,还是我拍着他肩膀让他歇会儿呢!"

他说完,还得意地笑了笑,拿起旧报纸仔细地擦拭花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悄悄回到厨房,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他这是在跟时间赛跑啊,跟那无情流逝的岁月较劲呢。

那年秋天,我们小区的老年活动室开张了,有太极拳班、书法班,还有合唱团。我试着劝他去参加:"德明,你写得一手好字,去教教大家怎么样?"

"教什么?"他不屑地哼了一声,"那些人写字就是图个乐呵,认真学的没几个。再说了,写字算什么运动?"

我不再说什么,只默默地洗好他每天汗湿的衣服,在他的水壶里放上蜂蜜水。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发现他的脸色越来越差,原本红润的脸颊变得灰白,每次爬山回来都要在沙发上躺好一阵子才缓过劲来。

有天晚上,我听见他在卧室里翻箱倒柜。

"找什么呢?"我问。

"我那块表,怎么走得不准了?"他皱着眉头看着手表,"今天明明比昨天爬得快,可它却显示慢了两分钟。"

我走过去,轻轻地说:"可能是电池快没电了吧。"

"不行,明天得再快点。"他自言自语道,眼神有些恍惚,"不能输给时间,不能认输..."

那是个雨后的早晨,地面湿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老小区的下水道又堵了,积水像一面小镜子铺在地上。

我劝他别去,递给他一杯热豆浆:"今天休息一天吧,下雨路滑。"

"下雨天人少,正好爬得快些。"他一口气喝完豆浆,抹了抹嘴,"早去早回。"

我拗不过他,只好在他背包里偷偷塞了件干毛巾和几块红糖。那是我们年轻时常吃的老红糖,听说补血。

王德明踏着积水出了门,背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我站在窗前,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里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那天,我心神不宁,总觉得会出事。平时这个时候,我会去菜市场买菜,今天却怎么也提不起劲来。

收音机里正播放着老年健康节目,我心不在焉地擦着桌子,不知怎的,手一滑,打翻了王德明平时喝水的搪瓷杯。杯子在地上滚了两圈,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是我们结婚时的一对杯子,三十多年过去,早已磕碰得不成样子,可他就是舍不得换。我蹲下身子去捡,忽然觉得心口一阵刺痛。

正打扫卫生时,电话铃响了。是那种老式的黑色转盘电话,铃声刺耳。我慌忙接起来,心"砰砰"直跳。

"是王德明家属吗?"电话那头是个陌生的声音,"您丈夫在青峰山上晕倒了,现在已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请您尽快过来一趟。"

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我颤抖着挂上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楼道里暗得很,我不小心被台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老旧的公交车吱呀作响,我坐立不安,恨不得下车自己跑去医院。车窗外,青峰山巍峨矗立,此刻在我眼里却格外可怖。

当我赶到医院,看见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一股寒意直透我的心底。平日里中气十足的他,此刻安静得可怕,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大娘,您丈夫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加上体力透支,差点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医生语气严肃,推了推眼镜,"幸好发现及时。他这个年纪,不能再这样激烈运动了,否则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我握着王德明的手,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你这个倔老头子,我说什么你都不听,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王德明醒来后,难得地没有反驳。他望着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留下斑驳的影子。他沉默了许久,才低声说:

"我就是怕...怕自己没用了。看到单位里那些比我大几岁的老师,退休后没几年就卧床不起,子女轮流伺候。我不想那样..."

原来,他害怕衰老,害怕被人看轻,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他用登山来证明自己仍然强壮,仍然有价值。

"傻老头。"我拍拍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几十年粉笔留下的痕迹,"谁说你没用了?家里的电器坏了还得你修,院子里的花草还等着你打理呢。再说,我们不是说好了要一起慢慢变老吗?"

他的眼角湿润了,那是我认识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他流泪。

"你记得咱们年轻时候看过的电影吗?《牧马人》。"我轻声说,"里面有句台词我一直记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可奋斗不是拿命去拼,而是珍惜每一天啊。"

那是七十年代我们刚结婚时一起看的电影,在露天电影场,蚊子嗡嗡叫,可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回家路上,王德明握着我的手,说要做一辈子努力向上的人。

病房里安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声。窗外,几只麻雀在电线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叫着。

"老伴,"他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哽咽,"对不起。"

我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他的手。

那次住院成了转折点。回家后,王德明不再一头扎进剧烈运动中。他把那双气垫鞋放进了鞋柜最里层,那块运动手表也收进了抽屉。

他开始在小区的广场上打太极拳,跟着老年活动站的王师傅学习。起初动作还有些生硬,慢慢地越来越流畅。我有时会在旁边看着,看他和其他老人一起,动作舒缓而协调。

"老王,今天这个'白鹤亮翅'做得不错啊!"太极拳班的张大爷夸他。

王德明笑得像个孩子,回家路上走路都带风。

闲暇时,他报名参加了社区的书法班。那是我们年轻时他最爱的爱好,只是工作忙,慢慢就放下了。现在,他又拿起了毛笔,一笔一划,认真得像当年备课时一样。

有时候,他会和我一起去公园散步,看鱼戏荷叶,听风吹杨柳。我们走得很慢,不赶时间,像是要把每一步都走进心里。

小区里的老槐树开花了,香气四溢。我和王德明坐在树下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中年人匆匆赶路,还有和我们一样的老人,慢悠悠地晒着太阳。

"你看那对小年轻。"王德明指着远处一对年轻情侣,"想不想我们年轻的时候?"

我笑着摇摇头:"哪有空想那些,忙着生活呢。你忘了?那会儿工厂刚分的房子,我们高兴得不得了,晚上搬完家后,坐在地上吃方便面,你还说这是'乔迁之喜'呢。"

他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是啊,想想都四十多年了。咱们这辈子,也算是见证了不少变化。"

有天傍晚,我们坐在小区的长椅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勾勒出岁月的痕迹。远处,一群孩子在荡秋千,笑声清脆。

"老伴,"他突然说,"谢谢你。"

"谢我什么?"我有些诧异,放下手中织到一半的毛衣。

"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包容我的固执。"他握住我的手,那只手粗糙温暖,"还记得我们年轻时候的约定吗?"

我点点头。那是我们刚结婚那年,在东风公园的长椅上,他说要和我白头偕老,不离不弃。

"现在我明白了,岁月不是用来抗争的,而是用来珍惜的。"他望着远处的青峰山,眼神柔和,"每一天都是礼物,不需要用生命去证明什么。"

社区活动中心开了老年大学,王德明报名学习了电脑课。他笑着对我说:"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那个倔强要证明自己的老头子,变得豁达了许多。

他开始用电脑和远在国外的女儿视频聊天,学会了在网上看新闻,还加入了退休教师群,和老同事们交流。课余时间,他把自己的太极拳心得整理成小册子,发到社区老年活动站,很受欢迎。

如今,王德明的运动手表被闹钟取代,那件褪色的蓝运动服也挂在了衣柜深处。每天早上,我们一起在小区里慢慢地走,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享受着这平凡而珍贵的时光。

我们不再赶时间,不再和谁比较,只是静静感受生活的美好。他常说:"慢一点,再慢一点,才能看清这世界的模样。"

有时候,他会望向远处的青峰山,眼神中带着一丝怀念。但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珍视。

"老了不要拿生命去运动。"现在他常对小区里那些拼命锻炼的老年人说,"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福气。"

前几天,他遇到了当年总爱和他比赛爬山的老赵。老赵的腿脚不好了,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

"老王,你看我这不争气的身体,还是你明智啊。"老赵感慨道。

王德明拍拍他的肩膀:"别灰心,慢慢来。我那会儿也是拼命证明自己,差点把命都搭上了。"

回家路上,他握着我的手,声音低沉:"老伴,幸亏有你。要不然,我可能已经..."

我打断他:"别说这些不吉利的。你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是啊,好好的。我现在才明白,人这一辈子,不在乎走得多快,而在乎身边有谁陪着走。"

昨天晚上,我们坐在阳台上乘凉。远处的青峰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山脚下的城市灯火辉煌。

"你说,人为什么总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呢?"他忽然问道。

"因为我们总以为时间很多。"我看着他,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每一道皱纹,我都熟悉,"等到发现时间不多了,才明白什么最重要。"

他点点头,握住我的手:"幸好,我们还有时间。"

窗台上的兰花又开了,恰如我们的晚年,不张扬,却格外芬芳。阳光透过花瓣,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宛如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平凡却温暖。

在这个安静的黄昏,我们相依而坐,不言不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来源:身心调养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