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门冠军赛那天,镜头扫过看台,几个小姑娘举着张继科的海报,嗓子都喊哑了。
“再输下去,林诗栋的巴黎梦就要提前醒了。”
澳门冠军赛那天,镜头扫过看台,几个小姑娘举着张继科的海报,嗓子都喊哑了。
现场解说没敢接话,但弹幕炸了:王皓是不是把林诗栋带进了死胡同?
先说最扎心的数据。
林诗栋最近五站比赛,三次输外战,两次倒在队友拍下,世界排名从第一滑到第二。
听起来只是数字,可国乒的规矩是:外战不稳,奥运门票直接打折。
王皓的问题不是脾气大,而是“复制粘贴”式指导。
他当年是直板横打的天才,可林诗栋是横板两面弧圈,步伐偏小。
王皓总想用“反手强行侧身”那套老功夫,结果林诗栋正手空档被对手瞄着打,澳门站打瑞典莫雷高德,连丢三个正手位,王皓在场边急得转圈,暂停却只挤出一句“胆子大一点”。
球迷喊张继科,真不是瞎起哄。
去年张继科在直播间拆过林诗栋的球:说他的小碎步像“踩了刹车”,正手引拍太高,像“扛着锄头打球”。
当时弹幕笑疯,现在回头看,句句戳痛点。
但张继科真要来,得先过三道关。
第一道是编制。
国乒教练竞聘刚结束,新名单里没他名字,想插队得等巴黎奥运后大调整。
第二道是时间。
张继科现在综艺+俱乐部两头跑,真要带林诗栋,得从每周三次直播改成每天七小时泡球馆。
第三道最微妙:他当年是“赌性”打法的代表,林诗栋现在缺的却是“稳”。
一个敢在赛点拧直线的人,怎么教徒弟“先求稳再求凶”?
其实还有更现实的选择。
邱贻可带孙颖莎时,最拿手的是“心理按摩”。
孙颖莎2022年低谷期,他天天陪她练发球,一句重话不说,最后莎莎在世乒赛一串三日本主力。
林诗栋现在最怕的不是技术,是“想赢怕输”的包袱。
邱贻可要是能抽两个月盯男队,说不定能先把心病治了。
但邱贻可也有麻烦。
女队这边,蒯曼、钱天一都在涨球期,他分身乏术。
国乒历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临时借调可以,长期跟队得看领导拍板。
最该着急的是王励勤。
乒协副主席分管男队,林诗栋是他上任后重点推的“00后门面”。
澳门赛后,王励勤连夜开了三小时会,据说在教练组群里发了条“不破不立”,配图是2001年蔡振华换马琳教练的老照片。
换教练不是万能药。
马龙当年被吴敬平“放养”两年,自己琢磨出“六边形”打法。
但林诗栋才19岁,技术框架还没定型,真拖到洛杉矶周期,可能就晚了。
球迷喊张继科,本质是焦虑。
他们怕再出一个“伤仲永”,怕林诗栋像当年的郭跃,被教练组一句“性格不好”耽误十年。
但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不是你怕,问题就会自己消失。
现在最该做的,是让林诗栋先离开舒适区。
哪怕不换新教练,也得给他配个专项步伐教练,或者请王皓把训练录像发给张继科,每周开一次“远程会诊”。
小修小补,总比干等着崩盘强。
毕竟,国乒的奥运名单从来不是“谁最红”,而是“谁最稳”。
林诗栋还有一年证明自己,时间真的不多了。
来源:愉悦的河流w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