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导队学习的难忘经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2:20 2

摘要:1981年1月寒冬腊月,我们结束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正式编入了连队,即112师335团2营炮连,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钢刀淬火 风雨砺剑

——我在教导队学习的难忘经历

作者冀瑞鸿

一、副连长爱兵如子,视战友为亲兄弟

1981年1月寒冬腊月,我们结束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正式编入了连队,即112师335团2营炮连,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时任38军112师335团2营炮连副连长王兴修

我们的连队配置是:

一排和二排六个班六门82迫击炮;三排四个班四门82无后坐力炮。

三个排十个班共配置火炮十门,每一个战斗班配备一门火炮。我们班所配置的是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该炮口径82毫米,炮身重:34.3公斤,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750米,直射距离300米,破甲深度150毫米,射速每分钟5-6发,是一种机动方便快捷的便携式火炮。

炮兵连队的军事训练十分紧张。在一次夜间固定目标实弹射击后,我跑步前去目标地观察炸点时,因夜间视度不良、跨越障碍物时不慎崴了脚。虽然我坚持完成了夜间射击训练,却脚腕红肿不能行走了。

由于训练强度大,加之刚入伍极度想家,我又患上了重感冒发高烧。第二天连队人员全部到营区以外进行野外战炮训练,班长孙书江要求我在宿舍里休息。

副连长王兴修留守在连队到室内外巡查时,忽然看到我躺在床上、脸色发红,便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急切地说:“你发高烧了很严重,赶紧去医院看看”。随后就打电话向团卫生队要了一辆车,接我住进335团卫生队医院。

经医护人员检查,我脚腕部软骨损伤红肿,又患严重感冒、体温高烧接近40度。医护人员随即对我进行治疗,经打针吃药、强制休息,我的病情逐渐好转。

在住院第三天下午,王副连长来到医院看我。王副连长是个急性子,说话嗓门大,直来直去、性格豪爽,是典型的山东人,新兵都有些怕他。

但其实,王副连长是个热心肠的人,对全连每一个战友都十分关心和爱护。遇有战友身体患病,他就让饮事班做病号饭;连里一有战士过生日,他都会叮嘱食堂做长寿面加荷包蛋;有时他还找战友谈心,十分和蔼可亲。

王副连长拎着两瓶罐头和一兜水果放在床头柜上,将手轻轻扶在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想家了吧?看你气色身体恢复的还不错”!此时,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热泪盈眶、十分激动又说不出话来,就像看到了我家中最亲的家人一样。

副连长又说: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根据你在连队的表现,为了培养连队骨干,连队领导决定破格推荐你到112师教导队骨干集训队学习、深造。我连的张德平、侯太平、宋建录三人已经到达教导队参加学习。你先不要着急,先安心养好病,等身体康复出院再去报到”。

当时我在教导队时拍的照片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内心非常激动!连声说:“谢谢副连长!谢谢连长和指导员!我一定不负重托好好学习,坚决完成首长赋予的光荣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向首长汇报”。

王副连长走后,我的心理波涛汹涌、激情万分,感觉神情气爽、信心百倍,似乎病也好了。于是,我找医院医生申请要求出院,经医生确认我病情好转后,同意让我出院。

当天我就兴高采烈地回到连队,3月6日我收拾好行囊前往112师教导队报到。

二、教导队紧张又充实的学习生活

我们参加集训的112师教导队营地,坐落于河北省涞水县某地。

营房四周蜿蜒曲折的围墙,被营房外的一片片桃园所包裹。营区大门口,有两位卫兵站岗执勤;走进营区内道路干净、整洁;十多栋红墙蓝瓦营房宿舍排列整齐;一排排杨树在宿舍两旁耸立;操场上,一队队学员战友正在队列训练。

师教导队是一个培养和造就基层骨干人才的摇篮,也是锤炼军人意志的熔炉。其主要任务,是培训连队基层班长骨干,教导队集训是根据全军《军事训练大纲》进行的。

采用封闭式管理教学,高强度训练方式,恰似千锤百炼,不断打造和培养学员们掌握过硬的军事专业技能和体质,提高战术指挥能力,教学法及专业能力。

我们本期教导队学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入伍一年以上,在连队表现突出军事过硬的老兵,而我是入伍刚刚不到四个月的"新兵蛋子",又由于病情晚到教导队一个星期。但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跟上集训队的学习任务。

我们首先学习的科目是《内务条令》。上课时我认真听讲,领会学习内容;课余饭后,又经常和同班学员张德平(湖北人)一起,到室外坐在小马扎凳子、面对营区红砖院墙背诵条令。

通过自己先背记、然后我背他看、他看我背、互相交替背诵。背诵速度加快、印象加深,整本条令全都记在脑子里。

第一次《内务条令》考试我就得到98分的成绩;第二次《纪律条令》考试达到100分;第三次教学法考试和第四次装甲知识都是100分;张德平也取得了很好的考试成绩。班务会上班长经常表扬我们俩;中队长历明宏、教导员王进德也曾对我俩多次表扬,说我们俩的学习成绩突出、为中队树立了良好形象。

我感到心里美滋滋的,这也是新老兵协同作战取得的战果。我暗自总结:只要努力坚持、方法找对了,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于是,我鼓足了学习热情,完成好每次学习和考核,为集训学习、训练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战炮射击综合训练,是检验战炮集训的综合能力考验,从射击精度、单兵素质和人员配合要求高、难度强度大,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班长下达用炮指令,三炮手将脚架置地,二炮手将炮身放在脚架上,一炮手(瞄准手)调整好水平喊:“好”的口令;班长随即下达射击指令:“正前方目标,表尺加5,方向向左003,向目标前沿瞄准,一发装填”!

一炮手按着班长指令重复口令,调整瞄准镜的距离、方向密位分划;弹药手将已准备好的炮弹传递给二炮手,二炮手装填后,喊:“一发装填好”!一炮手喊:“好”!班长喊:“放”,一炮手喊:“注意观察”!只听“轰”的一声完成整套的射击过程。在射击时战炮班人员要和炮身呈十字形,以防跑后喷火140度角烧伤。

射击完成后,待班长喊:“撤炮”时,每个炮手迅速完成拆卸、撤离阵地。从“用炮射击”到“拆炮撤离”用几秒钟的时间结束了射击。全班做好协同作战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保证火炮在战场上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我们通过集训、学习,掌握了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组织指挥能力,综合素质和体能也得到增强。同时,培养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放弃、不气馁、勇敢地迎接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集训科目,取得了优良成绩,也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三、参加112师受阅,为津巴布韦分列式表演

在集训期间,大约是当年3月份,教导队接到上级命令,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和给津巴布韦外宾训练表演,需全面组织进行分列式、阅兵式训练。

整个教导队共分三个中队,一中队和二中队为步兵方队,三中队由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组成的中队。每个中队为一个方队,进行了为其三个月的强化队列训练。

我在三中队三区队,每天训练十分紧张、忙碌,都是汗流浃背,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仍然坚持在训练场上。队列训练单兵动作中经常练习站军姿,头顶烈日一站就是三个小时,有的战友经常晕倒在训练场上。

腿踢肿了,脚起泡了,鞋子踢破了,尤其第二天早上下床的时候腿疼痛的难忍不敢走路,面对这些困难我毫不动摇,从未喊过累,仍然坚持训练。

队列训练的开始是区中队分练,最后是三个中队(方队)统一合练。

教导队大队长李贵民是沈阳人,嗓门格外大,几乎每天都在指挥三个方队合练。手拿大喇叭喊:“一二一、一二一,脚踢起来保持离地高度,小腿带大腿,步幅保持75厘米,前后摆臂小臂端平,抬头挺胸,步调要一致”。

整个方队时不时的高喊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加强战备、准备打仗”。阅兵曲不停地播放,耳朵里每天都是阅兵曲的声音,连睡觉时,耳朵里还回响着《解放军进行曲》的阅兵旋律。

5月的一天,教导队全员整装出发,乘坐卡车前往112师师部集合。

阅兵现场已经聚集了四十多个列队整齐的,其他兄弟部队的阅兵方队,观礼台多位首长就坐等候,旁边还有津巴布韦来中国学习的武官(有三十多人)他们黝黑的皮肤,身着中国65式陆军军服,脚穿黑色中国陆军布鞋。

阅兵正式开始,军、师首长和津巴布韦的一位主要领导一同检阅了部队。检阅结束后,分列式开始拉开帷幕,教导队的三个方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每个方队的战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威武雄壮,整齐的步伐,表现出38军钢铁部队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我军的军威国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中,结束了这次受阅。

教导队学员们的表现赢得了军、师首长和外宾的好评,我们光荣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我在教导队受训时,结束阅兵训练后留影。后面是大队部和红旗

四、参加华北大演习

紧接着,教导队又接到上级新的命令:教导队参加我军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实兵对抗陆空演习,即华北大演习(代号:“802演习”)

6月18日下午我们整个教导队全体官兵开赴松林店火车站。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协助搭建火车站台。随后,一辆辆坦克、装甲车驶上平板火车,驾驶员固定加固坦克、装甲车车辆,随同本次列车运往演习场地。

为了便于军事行动隐蔽,随后我们进入闷罐车,下午五点钟整个军事专列飞速向演习方向进发。

经过一整夜的长途跋涉第二天早上到达张家口宣化火车站。我们换乘装甲车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小山村,即河北省宣化塔尔村公社夭子头大队驻扎。

这次军事演习,共出动兵员人数11万,坦克、装甲车、火炮和飞机等大量现代化装备。

演训时我们身穿伪装网、头戴钢盔,驱车到达进攻出发阵地的准确位置(即观礼台右侧)。

经过反复多次预演,最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81年9月14日至18日,正式举行代号“802演习”。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要领导在演习场观礼台观摩。

演习正式开始,红、蓝、黄、白色烟雾分界线由细变粗逐渐扩散,天上一架架飞机轰隆作响从观礼台上空飞过,空降兵跳伞像漫天飞舞的花瓣徐徐降落。

我教导队参演全员在进攻出发阵地以班为单位进入装甲车,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排山倒海之事,浩浩荡荡急剧向敌方区域推进。途中看到有很多步兵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在坦克的掩护下前进。

炸药包向连珠炮似地把地表土层炸上了天空。火炮声、飞机轰鸣声、坦克、装甲声声声震天,整个演习场地进入了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充分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势不可挡。

在全体参演部队的努力下,“802演习”任务圆满完成。各部队陆续撤离演习驻地,当地老百姓夹道含泪告别,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我们也随车有序撤出演习住地,返回教导队营房。

五、圆满完成教导队学习任务毕业

返回教导队后,我们对其他未完成的科目进行训练。

1981年11月8日,按军事训练大纲我们圆满完成了教导队的训练和学习任务。

本次集训结束前的最后考核有以下科目:

一是战炮专业科目,①战炮与实际野外(夜间)射击训练;②目测距离、对运动目标射击、进攻、防御;③861电台理论。

二是共同科目,有⑤单兵和班队列;⑥军体器械、体能训练科目;⑦跨越障碍、五公里越野;⑧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

三是军事理论与实践,有⑨军事地形学;⑩教学法;还有外军研究、三防理论、装定改装等20多项科目训练考核。

经考核,我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均达到优秀成绩,教导队给我们颁发了毕业证。

在将近一年的骨干集训中,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练就了一身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不仅学到许多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我的军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纪律严明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这段经历不仅是对体能与技能的全体考核,更是对意志和精神风貌的深刻磨砺。使我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按期返回连队接受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这是我在教导队学习期间的考试成绩单

通过教导队的加钢淬火,我们带走了沉甸甸的收获,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永久回忆!

38军战友会推荐

38军沈阳战友会会长:许孟德

38军沈阳战友会副会长于东明

来源:依依然拜读历史1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