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睡眠障碍的常用药,能长期口服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17:21 1

摘要:最近几年,门诊里来看睡眠障碍、手脚麻木、焦虑烦躁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年轻人,年纪轻轻,症状却一箩筐,跟“五十岁大叔”一样。问他们有没有吃维生素B1,十个里八个摇头,剩下两个说:“那不是B族维生素嘛,吃多了会中毒吧?”听到

维生素B1,看起来不起眼,名字也不够“酷炫”,不像褪黑素那样跟熬夜的年轻人绑定,也不像褪黑素那样刷遍社交平台,更不像钙片、维C那样家喻户晓。

但它确实是那种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救命的角色。你以为它只是个“补脑”的小角色?不,它有时候是在帮你“续命”。

最近几年,门诊里来看睡眠障碍、手脚麻木、焦虑烦躁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年轻人,年纪轻轻,症状却一箩筐,跟“五十岁大叔”一样。问他们有没有吃维生素B1,十个里八个摇头,剩下两个说:“那不是B族维生素嘛,吃多了会中毒吧?”听到这,我是真的想扶额叹气。

先说个冷知识:维生素B1缺乏,不只是手麻脚麻的问题,它是能让人“疯掉”的。历史上出现过因为B1严重缺乏而产生精神异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病例。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维生素B1,也叫硫胺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能量转化器”。没有它,碳水化合物就像一堆堵在锅炉里的煤炭,烧不起来。没有能量的神经系统,就像断电的城市,灯灭了,信号没了,甚至连最基本的“指令”都发不出去。

你会发现自己开始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晚上怎么都睡不着,手脚无力、偶尔还刺痛抽筋。更严重的,走路像踩棉花、心跳紊乱、记忆力断片,甚至出现幻觉、妄想。

这些,很多人以为是焦虑症、抑郁症,跑去吃抗抑郁药,结果症状越吃越糟,因为根本的原因不是“心理”,而是“神经饿了”。

维生素B1,是神经系统的“饭”。

再来看看周围神经损伤。这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病,打游戏打到手麻、键盘敲到手指僵硬、腰突压迫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都是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治疗这类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维生素B1几乎是标配。它能稳定神经膜的电位,促进神经再生,减轻炎症反应,是神经修复的“润滑剂”。

说到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可以一直吃维生素B1,吃得越多越好?

答案是:可以长期吃,但别乱吃。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维生素B1是水溶性的,不像维生素A、D那样容易在体内储存、引起中毒。多了会随尿液排出,不会在体内积累。但你要说,我一天吃个几十片,图个“万无一失”——那也不行。因为一味超量反而会扰乱体内的平衡,有些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轻则皮疹瘙痒,重则呼吸困难。

正常补充、规律服用,是关键。尤其是那些经常熬夜、爱喝酒、节食减肥、胃肠吸收不好的人,B1几乎是“刚需”。酒精会抑制B1的吸收和利用,肠胃不好的人也吸收不了那么多B族维生素,长期下来,就埋下了病根。

顺带一提,中国人饮食结构本身就容易缺B1。

我们是以米饭为主的民族,而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B1几乎被磨没了。以前农村人说“吃糙米养人”,其实是有道理的。南方某些地区传统上吃糙米、红薯、玉米,反而B1摄入更充足。现在一碗白米饭,B1含量低得可怜,再加上高强度生活节奏,身体每天的B1需求量远远高于表面推荐量。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哪个食物能补维生素B1?当然有,瘦猪肉、动物肝脏、全麦面包、豆类、坚果这些都不错。但问题是,你一天要吃多少才能达到治疗量?

以瘦猪肉为例,每100克含B1大概0.6毫克,而神经损伤治疗量往往是50毫克起步。你能一天吃八斤猪肉吗?补充维生素B1,靠饮食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你已经有症状的时候。

更有意思的是,维生素B1还有“安神”效果。它参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尤其是对GABA(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支持作用明显。换句话说,B1缺乏的人,容易陷入亢奋、焦虑、失眠。有些人吃了抗焦虑的药没效果,结果查出来B1低得吓人。补上去之后,居然睡得香了,脾气也好了。

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生理机制。

我们也不能神化维生素B1,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它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低估。尤其是在这个饮食精致、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的时代,它已经从“辅助营养素”变成了“基础保障”。

长期吃行不行?

行,前提是有明确的适应症和合理的剂量。不要自己拍脑袋决定吃多少,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很多人以为维生素是保健品,自己随便买来吃,其实不同品牌、不同剂型,吸收率差得很远。有些是片剂,有些是活性酯化形式,有些需要配合B6、B12一起使用,单独吃效果差,联合使用才是王道。

说到底,维生素B1不是“补品”,而是“药”。它的用途不止于“补”,而是“修”。

现实中,很多患者拖着神经损伤不去治疗,等到走路都开始不稳了才来看医生,到那时候,神经已经萎缩了,再补B1也救不回来。神经可不是橡皮泥,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它有窗口期的,错过了就真晚了。

而另一些人,吃了两天B1,觉得没效果就停药了。你以为神经是开关吗?按一下就通电?神经修复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至少得吃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别再把维生素当儿戏了。

人们对各种“高级营养素”趋之若鹜,却常常忽略了这些基础的、默默无闻的小分子。维生素B1,不响亮、不浮夸,却是你神经系统的“基础电源”。断了它,再好的心理调节、再贵的营养品,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最后想说一句:维生素B1能不能长期吃?可以。但关键不是“能不能”,而是“该不该”。别等症状找上门,才想起来它的好。更别等神经彻底“断线”,才后悔当初没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朱敏,张佳音.维生素B1在周围神经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02):45-48.

[2]王晓峰,李玉.维生素B1缺乏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2023,31(04):251-254.

[3]李晶,陈志东.维生素B族联合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2,33(17):2056-2059.

来源:药师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