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烽火里,军人持枪守山河,文人握笔护文脉,赤诚与坚强在硝烟中交织成照亮黑暗的光。循着虚拟人物任素宁的滚烫日记,让我们沉浸式走进电视剧《阵地》,触摸那段裹着血与火、浸着痛与泪的过往,看先辈们如何在绝境中点亮不灭的心灯——
抗战烽火里,军人持枪守山河,文人握笔护文脉,赤诚与坚强在硝烟中交织成照亮黑暗的光。循着虚拟人物任素宁的滚烫日记,让我们沉浸式走进电视剧《阵地》,触摸那段裹着血与火、浸着痛与泪的过往,看先辈们如何在绝境中点亮不灭的心灯——
《阵地日记》
任素宁
9月23日 雾
清晨,和同学去军营报名当救护员,我心里始终拱着一团火,只想离炮火近些,再近些。雾还未散,营门口却已响起操练的号子。报名桌前,韩大勇叉腰站着,左臂的绷带还渗着昨夜的新血。他扫了一眼我的表格,眉头拧成绳,一把将纸反扣:“救护队不缺人,缺的是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前线是刀山火海,不是女学生该去的地方。”我急得瞪他,他无视,声音低却硬:“今晚部队开拔,你别跟。”我瞬间涌上泪,又听他说:“我若回不来,你替我写下去。”说完转身,背影被雾吞没,只剩靴跟敲在青石上的闷响,一下一下,像夯进我心里的桩。
这些天,我见了三次张曙。第一次,在岩洞课堂,看见张曙踩着碎石进来,他先教孩子念歌词:“炸弹炸不碎读书声——预备,起!”正说着,炮弹声突然在洞外炸开,岩洞里都晃动了,有沙砾雨点般落下,孩子们尖叫,他却笑着把沙粒从脸上抹掉,说:“再来!声音要压过飞机声!”
第二次,是在万人反轰炸大游行上,张曙拿着喇叭挥动双臂指挥唱《胜利的明天》。
嗓子劈了,他仍把节拍一下一下钉进空中。万人跟着吼,地皮发颤,连远处烟囱上的乌鸦都被惊起。那一刻,我觉得歌声真能把乌云撕开。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城南桂花里14号。警报尖叫,天空撕裂。两架日机掠过,黑影投在院墙,火光像巨兽张口吞没了一切。待烟尘稍散,我和众人扑过去,只见瓦砾滚烫,木梁斜插。门口处,张曙蜷身成弓,女儿达真被护在他怀里,小手还紧攥父亲衣襟。
血浸透了他手中的谱纸,音符被染得模糊不清,他的指节被灰土覆得发白,攥着谱纸却像护着一根火种。大家围在废墟边,心很痛,谁也说不出话。风掠过断墙,卷起一页残谱,我伸手按住,把它贴在胸口——你未唱完的歌,我们活着的人替你唱;你的孩子,我们共同护住。
张曙牺牲的消息传开,大家都自发地来到灵堂祭奠。沫若先生来了,克农处长来了,夏衍叔叔一直在,众人含泪唱他新曲,起音微乱,却越唱越齐,声浪盖过飞机远去的轰鸣。
此刻我明白:歌可以炸穿硝烟,字可以炸破阴霾,呐喊更能炸醒山河——炸出民族绝境求生的血路,也炸亮我们穿越黑暗的心灯!
见字里硝烟,触岁月滚烫
敬请锁定CCTV-1黄金档
电视剧《阵地》
致敬那段以赤诚护山河的峥嵘岁月!
撰稿:符峥嵘 苏耀丹
编辑:广西卫视
图片: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广西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