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刚半个月,上海不少家长已经被孩子的午餐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张岚的孩子刚上初中,每天中午几乎靠汤拌米饭果腹,“荤菜基本不动,偶尔吃点素菜也没味道”。开学第二天回家,孩子就直言“学校饭太难吃”。
开学刚半个月,上海不少家长已经被孩子的午餐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张岚的孩子刚上初中,每天中午几乎靠汤拌米饭果腹,“荤菜基本不动,偶尔吃点素菜也没味道”。开学第二天回家,孩子就直言“学校饭太难吃”。
类似情况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许多家长吐槽学校饭菜难以下咽。甚至连因预制菜风波被群嘲的西贝餐饮,也被不少家长“点名”希望来参与学校供餐。
9月15日,事态爆发:有家长反映学生午餐中的虾仁炒蛋有异味,校方紧急撤菜。供餐企业“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回应称虾仁存在细沙,但否认食品安全问题。这番回应并未平息家长的担忧,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绿捷公司供餐覆盖上海16个区、500多所学校,日供餐超50万份,张岚孩子所在学校正是由其供餐。
许多孩子在学校几乎不碰荤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
张岚表示,现在学校实行AB餐选择制,每餐18元,但菜单上基本是冷冻鸭块、鸭翅,还有各种油炸品如鸡排、鱼排。“孩子说鱼排像炸面团,硬得咬不动,还有腥味。”她怀疑这些是合成肉。
李琳的二年级儿子也不吃荤菜,“鸭肉有股怪味”。9月15日那批虾仁炒蛋撤下后,学校补发了面包和饼干,孩子吃得特别开心。但李琳看了配料表吓一跳:十几种添加剂,配料表堪比“小作文”。
家委会实地走访绿捷后发现,食材大多是冷冻肉和冷冻虾,有些品牌从未听说过,淘宝上都搜不到。
周琴的儿子不在绿捷供餐的学校,情况也不乐观。“肉条吃起来跟啃木头一样。”孩子放学经常喊饿,周末外出吃饭时还会和学校饭菜作比较,“差距太大”。
家长最无奈的是:孩子根本没得选。
“中午时间太短,回不了家,也不能带饭。”张岚说,有些家长试图让孩子带饼干,被老师发现后还要被“教育”一周。学校解释是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事实上,校园餐难吃的问题并不新鲜。张岚表示,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每年家长都会反映,但最后都在学校内部“消化”。即使安排家长陪餐,也只是“做样子”,因为陪餐那天饭菜明显变好。
而绿捷公司尽管屡被家长质疑,却屡屡中标,仅2025年8月一个月就拿下了70个项目,覆盖20余所学校。它还获得“中国团餐百强企业”“特金奖”等荣誉。
更让人担心的是,绿捷曾短暂控股为其检测服务的“品测公司”,两家公司注册地址相近,曾多次被地方政府联合调研。这让家长们对检测公正性也产生质疑。
好消息是,国家层面已开始行动。12月1日起,《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将正式实施,这是首个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明确要求:
建立“明厨亮灶”,操作透明建立反馈机制,问题必须整改慎用冷冻肉、油炸品、加工肉类,鼓励使用新鲜肉菜虽然该标准不适用于学校自建食堂,但对绿捷这类配餐企业将形成直接约束。
李琳说,不指望大鱼大肉,只希望孩子能吃到新鲜肉和绿叶菜。周琴则建议:“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吃一样的餐,问题自然能暴露出来。”
校园餐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希望这次风波,真能换来一顿“正常的午饭”。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