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龙 || 情系延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2:14 1

摘要:2007年3月,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积极组织美术创作人员到石太铁路太行山隧道、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建筑工地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画出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作品。深受施工一线广大干部工人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赞扬。转眼间18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令人

作者 周金龙

情系延安

阳春三月来采风,

黄土高坡陕西中。

铁路修建太中银,

路地共筑情意浓。

2007年3月,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积极组织美术创作人员到石太铁路太行山隧道、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建筑工地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画出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作品。深受施工一线广大干部工人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赞扬。转眼间18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令人难忘。

我写的散文《情系延安》、《"朝圣"延安》、工地人物速写、陕北人物速写等作品,分别发表于《中国铁道建筑报》、《中国建设报》、《天津日报》《铁道工程建筑管理》等报刊上发表。下面呈现展示发表的作品原件,请大家欣赏!

/《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4月7日第4版/

周金龙


"阳春三月来采风,拍照写生晋陕中,黄土高坡景色美,筑路工人入画中。"阳春三月,我接到上级通知,派我和天津画家一起赴山西的太行山隧道、陕西的吴堡隧道施工一线去写生。到施工一线体验生活,画陕北老人、画筑路工人、画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这里正在修一条太中银铁路工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承建的是全线最长的12公里的陕西吴堡隧道。这里距延安160余公里,忙里偷闲之时想到了延安,想到了窑洞、南泥湾、黄土高坡和红布花衫的陕北女娃娃。陕北人说话有些嗲,因为他们都喜欢将一个词叠读:山梁梁、塔尖尖、兰花花、泪珠珠、娘亲亲、窑洞洞……让我想起我撒娇时候爱说的吃果果、睡觉觉、戴帽帽

那日春光明媚,太中银铁路指挥部专门派了一辆小车送我们一行3人去延安,从指挥部到延安一路上峰回路转、一个个窑洞、一座座黄土高坡出现在眼前;汽车行进3小时到了延安。

延安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曾多次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去朝圣,去看一看老一代革命家生活战斗过得地方。因为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这里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记载着老一代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历程,在这块平凡的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13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培育了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上述精神为特征的延安精神,至今仍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图强。如果有生之年不能去瞻览这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实在是憾事一件。

/周金龙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河桥边留影。/

我多年的心愿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延安第一站自然要先看慕名已久的圣地标志延安宝塔山,而后参观杨家岭,枣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站在老一辈革命家故居前,不由得感慨万千。当还没来到这里时对这里当年的艰苦环境感触还不深,当我亲眼见到了这窄窄的小山沟,这简陋昏暗的窑洞我的内心真的很不平静,很难想象老一辈革命家们是怎么度过那艰苦卓绝的岁月的。

但就是在这窄窄的小山沟里,就在这简陋的窑洞里,老一代革命家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忘我的牺牲精神,改写了中国千年的屈辱历史,创造出旷世的伟业,引导中国走上自立于世纪之林的宽广之途。在毛泽东书写《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的小桌子面前,我更是不由的发出衷心的感叹,毛泽东确实无愧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辉必将世代传播下去。

如今的延安变化将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她令世人瞩目。这个革命的圣地,这个岁月的摇篮,从来,我们就不能小觑。

第一次去延安,领教了延安的深厚、领教了金西凤的浓烈、领教了好吃的臊子面和油炸糕。渴望能在梦里再重温,在延安的好时光。

天色已晚,在返回驻地的时候我们又一次路过宝塔山,耳边不由的回想起贺敬之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发表于《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4月7日四版头条)

(发表于《中国建设报》2009年4月19日三版)

/周金龙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窑洞前留影照片。/

周金龙简介

周金龙,1963年3月出生,湖北随州人,1981年10月入伍铁道兵11师52团,中共党员,历任战士、文化战士、文书、报道员、新闻干事、企业文化中心副主

任、高级政工师、大路画家。

1988年5月, 从事企业文化宣传报道工作。30年来,在《中国铁道建筑报》、《人民铁道》、《工人日报》、

《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建设报》、《首都建设报》及省部级报刊电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稿件和工地速写作品约10000多篇(幅)。自1991年至2003年连续12年被《中国铁道建筑报》评为"通讯报道积极分子一等奖"。2005年10月和2008年10月,创作

《一线牵》、《大山不在寂寞》、《探

亲》、《爱情鸟》《巾帼不让须眉》等国

画作品,被选送到中国美术馆参加十四届大路画展并获得优秀奖和铜奖。

近年来,先后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大路画展,其国画作品"风雪边疆"、"梦"等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铜奖。

编辑:乐在其中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