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下半年,又有一批怀揣强国强军梦想的热血青年奔赴军营,书写青春新篇章。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兵役机关通过采取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精准对接选送、强化兵役服务等暖心措施,激励引导高素质兵员扎根军营、长期服役,实现高学历应征青年尤其是知名高校、热门专业大学生参
今年下半年,又有一批怀揣强国强军梦想的热血青年奔赴军营,书写青春新篇章。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兵役机关通过采取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精准对接选送、强化兵役服务等暖心措施,激励引导高素质兵员扎根军营、长期服役,实现高学历应征青年尤其是知名高校、热门专业大学生参军入伍与留转军士的“双攀升”,形成了选才育才的良性循环。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前,我军装备发展日新月异,部队岗位专业区分也越来越细,无人机操作手、网络设备维修员、机电设备技师等岗位,对兵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兵役工作需要乘势而上,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带着技术和创新而来,主动选择在军营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奋力把素质优势转化为对部队建设发展的贡献力和支撑力。可见,激励引导高素质青年在部队长期服役,不是抓好兵役工作的选择题,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答题,需要以创新思维持续精准发力,为强军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尊重高学历应征青年素质能力的多样性,着力提高专业适配度,把合适的兵员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兵役机关应当主动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考虑应征青年意愿和身体条件的同时,更要充分了解接兵部队人力资源需求,把高素质应征青年对口补充到需要的部队和岗位,达到单个新兵与部队岗位“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专业人才获得感、成就感,从而真正把高素质兵员留在部队,让他们施展才华、建功岗位,为战斗力快速生成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滴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兵员征集关乎战斗力生成、人才培养和部队长远发展,需要工程化的系统思维。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的各种激励政策,疏堵点、破梗阻、解难题,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走进军营。这只是迈出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完成本地区征集任务的基础上,与兵员服役部队“同频共振”,携起手来激励引导他们在部队长期服役、建功立业,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提升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当务之急就是校准政策导向,既在激励高素质青年参军热情上下功夫,又在优待褒奖上出实招,用带着温情的惠军举措为军人军属筑起“温馨港湾”,让每一份戍边担当、每一份后方守望、每一份绿色坚守皆能在家乡找到最温暖的回响。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军营是承载希望、建功立业的热土,期待更多高素质人才在这里播撒智慧、大展身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价值。牢固树立为强军事业作贡献的政策导向,从精准选送入手提升征兵工作效益,千方百计助力更多扎根军营的高素质青年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写下更加灿烂的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