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2日,韩国仁川机场呈现出一派熙攘之景。偌大的机场内,人群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处处都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当地时间9月12日,韩国仁川机场呈现出一派熙攘之景。偌大的机场内,人群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处处都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330名从美国回来的韩国人刚下飞机,脸上还带着疲惫和委屈。
就在8天前,也就是9月4日,他们还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建筑工地干活,突然就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的人带走拘留了。
这事儿说起来挺魔幻的,他们本来是来帮美国建工厂的,结果反倒成了“非法工作者”。
这些被拘留的韩国人,手里都拿着合法证件,有的是ESTA免签许可,有的是B-1商务签证。
他们不辞万里,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只为投身于现代汽车与LG能源解决方案携手合资兴建的电池工厂项目,以满腔热忱参与其中,共筑行业新篇。
这个工厂不便宜,要花43亿美元,本来计划明年投产,投产后一年能给3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池。
从常理而言,此类能够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带来先进技术的项目,宛如稀客佳宾,本应被奉为座上之宾,备受礼遇。
然而,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看法却与之相悖,该机构并未认同此观点,而是秉持着截然不同的立场。
他们说ESTA和B-1签证不能在美国干建设活,就算是帮美国公司建工厂也不行,这话一出来,这些技术工人的身份立马就变了。
前一天还是“受欢迎的外国投资者”,第二天就成了“非法工作者”,还被戴上手铐脚镣带走,那场面,跟抓重刑犯似的。
有个被拘留的韩国员工后来写了“拘留日记”,里面说的情况挺让人揪心。
拘留中心一个房间挤80个人,床垫是发霉的,水还有异味,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难满足。
刚开始连毯子都没有,只能靠朋友送的一条毛巾保暖,直到第四天,才被转到两人一间的房间。
三天之后,ICE才首次进行问讯,还要求他们签署“自愿出境”文件,那文件中,“非法”二字反复出现,仿佛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们。
某员工坚称自身出差合规合法,言之凿凿,本望获理解,不料却遭官员揶揄调侃,如此场景,着实令人唏嘘。
换作谁遇到这种事,心里都得又委屈又愤怒,可担心反驳了处境更糟,也只能忍着,这事儿传到韩国,老百姓炸了锅。
仁川机场航站楼外聚了好多抗议的人,举着牌子嘲讽穿ICE制服的“特朗普”形象,牌子上写着“你叫我们来投资,却又把我们抓走!这就是你们对待盟友的方式吗?”不光是机场,韩国国内还爆发了“反特朗普”游行。
韩国政府也赶紧行动,包机把316名被拘人员接了回来。
有意思的是,这么多人里,只有1个选择留在美国,这个数字想想都觉得讽刺,美国这波操作,是真把韩国人的心伤着了。
本来这事儿就够乱了,越往深了挖,越觉得美国政策有点“自相矛盾”,《日经亚洲》就说,这事儿暴露了特朗普政府两项政策的冲突。
一边要严抓移民问题,把非法移民赶出去,另一边又逼着有先进技术的外国公司来美国开工厂。
就是既想要人家的投资和技术,又不想要人家带来的工作人员,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最后就以抓人的荒唐方式爆发了。
现代汽车CEO何塞・穆尼奥斯在9月11日的汽车新闻大会上终于说了实话,他说电池工厂建设需要专业人员,好多技术和设备在美国根本找不到。
这话听着挺委婉,其实就是在说,美国本土没足够的技术人才建这种高科技工厂。
这也是美国移民当局大规模执法后,现代汽车高管第一次公开表态。
这话一出口,大家也都明白了,原本计划年底投产的工厂,肯定要推迟到2026年了。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就在8月底,韩国最大在野党领袖李在明访美时,还带去了韩方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当时韩美刚达成贸易协定,大家都期待着双方在造船、半导体这些领域能好好合作,结果才过了10多天,美方就突袭了韩企的工厂。
后来,有韩国官员披露,令人诧异的是,特朗普竟鼓动获释的韩国工人留在美国,宣称要让他们培训美国人。
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做法,谁能接受啊?工人们都拒绝了,有家属直接说“我绝对不会让家人再踏近美国一步”,还有工人说“我不认为有人还想留在美国”。
现在韩企对美国的态度也变了,有调查显示,受访的14家韩企里,已经有10家明确说要考虑调整在美项目计划。
韩国大邱大学有个汽车行业专家叫李浩根,他就预测,如果美国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一直持续,韩国汽车企业可能会彻底离开美国市场,转而把钱投到拉美、欧洲或者中东这些更稳定的地方。
换作任何一家企业,也不想把钱投到一个政策说变就变的地方。
其实不光是韩国企业,这事儿给全世界想跟美国合作的国家和企业都敲了警钟。
首先得明白,美国所谓的“盟友”身份,根本保护不了企业免受政策反复的影响。
就算你是能给美国带来大量投资和就业的盟友企业,也可能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以前韩国对美国挺“忠心”的,这次之所以敢“挺直脊梁”抗议,就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再说说美国自己,它一直喊着要“重振制造业”,可现在看来,移民政策的极端化执行,已经开始反过来伤害它的经济利益了。
连技术工人正常工作都没法保障,那“重振制造业”不就成了一句空话?现代-LG工厂投产推迟,就是最直接的后果。
对于全球的跨国企业来说,这事儿可能会让它们重新考虑要不要去美国投资。
本来大家看美国市场大,想去分一杯羹,可现在发现政策风险这么大,谁还敢轻易去?像德国宝马集团,2024年就放缓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的扩建计划,转而增加墨西哥工厂的投资,日本丰田汽车也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研发项目从美国转移到了加拿大。
这些企业的选择,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政策稳定、营商环境好的地方,才更值得去。
特朗普政府好像还没意识到,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资本和技术是会“跑”的。
它们会流向那些欢迎它们的地方,而不是动不动就把人抓起来的地方。
一边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把来帮忙建设的技术工人戴上手铐脚镣,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最后只会让“美国梦”变成“美国噩梦”。
对于韩国企业来说,这次事件就是一盆冷水,让它们清醒了,美国市场机会是多,但政策风险更大。
就像那个被拘留的韩国工人说的“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会回去”,毕竟,谁愿意在一个随时可能把自己铐起来的地方投资呢。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