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让我琢磨开了,为啥隔了两代,长相还能这么像,答案藏在基因里,说白了就是咱们从祖先那儿“继承”来的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前几天跟我妈视频,她指着我刚剪的短发说“跟你姥姥年轻时一个样”。
挂了电话我对着镜子瞅,还真发现眉毛的弧度跟老照片里的姥姥没啥差别。
这事儿让我琢磨开了,为啥隔了两代,长相还能这么像,答案藏在基因里,说白了就是咱们从祖先那儿“继承”来的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所有生物体内都有DNA,这东西就像一串带密码的珠子,珠子上的“字母”A、C、G、T排列不一样,造就了猫、狗、人还有路边小草的区别。
咱们人类个体之间的DNA,大部分都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只够让每个人长出独特的模样,但最有意思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一次听说海牛的近亲是大象时,我差点把手里的饮料喷出来,海牛圆滚滚的身子,整天在海里游,大象壮实得很,在陆地上晃悠,咋看都不像一家人,可基因不会骗人,它们的DNA里藏着共同祖先的痕迹,比海牛和海豹的亲缘关系近多了。
还有海豹和海象,看着是“海洋兄弟”,实际上它们在陆地上的近亲是熊,这要是搁动物界搞“认亲大会”,怕是得乱套。
咱们人类跟黑猩猩、倭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本来想跟着老说法,说咱们跟黑猩猩的DNA有98%多相似,后来发现新研究说,那些难比对的DNA片段算进去后,相似度其实接近90%。
即便如此,也够说明问题了,几百万年前,咱们和它们可是有着共同的“老祖宗”。
像小鼠这种常见的实验动物,跟咱们的DNA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科学家常拿它们做研究,很多生理功能的基因都能对应上。
如此看来,DNA就像一张“亲戚图谱”,不管外表差多远,亲缘近不近,一查就知道。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基因祖源检测的套件,花几百块钱,吐口唾液寄过去,过段时间就能收到一份报告,告诉你祖先可能来自哪个地方。
我有个朋友试过,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纯北方人,结果报告说他有10%的南方基因,后来回家问爷爷,才知道太奶奶确实是南方人。
这检测到底咋回事,其实就是抓DNA里的“地域标记”。
过去几百年,不同地方的人在当地生活,DNA里会慢慢积累一些只有那个地方人群才有的小变化,这些变化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地域身份证”。
检测时,实验室会把你的DNA和数据库里各地人群的DNA对比,要是发现你有某个地方的“标记”,就说明你的祖先可能从那儿来,这里面还有更细致的讲究。
男性的Y染色体只会从父亲传给儿子,顺着这条染色体查,能摸清家里男性一脉的祖先,而线粒体DNA只靠妈妈传给孩子,不管男女,都能通过它找到母系祖先的痕迹。
更绝的是,很多人的DNA里还藏着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尼安德特人是咱们智人的“远房亲戚”,几万年前就消失了,可他们和智人杂交过,所以现在不少欧亚大陆人的基因里,还留着他们的“小尾巴”。
这基因检测就像给祖先“写信”,虽然见不着面,却能通过DNA知道他们曾在哪个地方生活过,挺神奇的。
说到遗传,难免会想到疾病,确实有一些病跟基因有关,比如泰-萨克斯病,小宝宝出生三五个月就会显现症状;还有亨廷顿病,往往要到成年后才会发病。
这些由基因异常导致的病,有的会代代相传,但不是说有致病基因就一定会生病。
就拿癌症来说,很多人担心“家里有人得癌症,自己会不会也得”,其实癌症的发生很复杂,基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有的基因突变是后天来的,比如长期晒太阳晒伤皮肤,或者接触了不好的东西,都可能让DNA出错,只有少数癌症,是因为从父母那儿遗传了致病基因,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有问题,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说一定会得癌,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这些生活习惯,都能降低风险。
我认识一位阿姨,她妈妈和姐姐都得了乳腺癌,她去做了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也携带BRCA1突变。
一开始她很焦虑,后来听从医生建议,定期体检,还坚持锻炼、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现在身体一直好好的。
搞不清为啥有人觉得“遗传了致病基因就等于生病”,其实基因只是给了一个“可能性”,最后会不会成真,还得看咱们怎么过日子。
毫无疑问,遗传让我们和祖先在生理上有了联系,但日子是自己过的,健康与否,更多时候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长相到健康,基因确实把我们和祖先紧紧连在一起,它像一本“家族日记”,记录着一代代人的遗传信息,让我们能透过自己的DNA,看到祖先的影子。
但这本“日记”不是定数,我们既能通过它了解过去,也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决定未来的生活。
毕竟,相似的基因只是起点,不一样的人生,才是咱们自己活出来的精彩。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