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助听器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国家 30% 以上的水平,除了消费观念差异外,产品性能参差不齐、验配服务门槛高、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成为制约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助听器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国家 30% 以上的水平,除了消费观念差异外,产品性能参差不齐、验配服务门槛高、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成为制约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
当前市场上,助听器品牌主要分为进口品牌与新兴科技品牌两大阵营。进口品牌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占据中高端市场,但普遍存在验配流程繁琐、价格昂贵(动辄数万元)、适配性不足等问题;新兴品牌则依托数字化技术,在智能化功能、便捷化服务上寻求突破,试图打破行业垄断。本次横测选取了四款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产品 ——未来客 0101B(国产品牌)、唯听(国际知名品牌)、飞利浦(进口品牌)、町石(网红品牌),从核心参数、降噪能力、音质表现、验配服务四大维度展开深度对比,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客观选购参考。
一、核心参数表格对比
为让用户快速掌握四款产品的基础差异,我们先从硬件配置、核心功能等关键维度进行梳理,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二、对比测评环节:从核心场景出发,深度验证产品实际表现
(一)降噪能力对比
降噪功能可以直接影响用户在嘈杂环境(如菜市场、地铁、餐厅)的听力体验。我们选取了三种典型场景进行实测:地铁车厢(80-85dB噪音,含低频震动音与人群嘈杂声)、餐厅(65-70dB噪音,含餐具碰撞声与多人对话声)、街头(75-80dB噪音,含汽车鸣笛声、风声),通过专业噪音测试仪记录四款产品的降噪效果与言语清晰度。
未来客0101B降噪优势在于其四大技术的协同作用:
首先,它的AGC自动增益补偿系统能根据环境噪音强度自动调节声音增益,避免小声听不清、大声刺耳的问题。在地铁场景中,系统可快速识别低频震动噪音,将增益降低 15-20dB,同时保持言语频段(1-4kHz)的增益稳定;
其次,其搭载的N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实时分析噪音的频率特征,针对性过滤固定频率噪音(如地铁轨道震动音、餐厅餐具碰撞音),过滤精度可达0.1kHz,远高于唯听的1kHz 精度;还有,自适应AI智能降噪:通过机器学习,可记忆用户常去场景(如家里、公园、餐厅)的噪音特征,下次进入相同环境时自动切换最优降噪模式,无需手动调节。
再结合创新定向增强技术,通过双麦克风阵列,能聚焦正前方120°范围内的声音,抑制侧后方噪音。在街头测试中,该技术可将后方汽车鸣笛的音量降低30%,同时增强前方同行者的言语声,解决了传统助听器“噪音无差别过滤”的弊端。
唯听助听器的降噪系统仅能依靠单级AGC(自动增益补偿)与基础环境降噪两种核心技术,面对多频段、高复杂度的噪音环境时,短板暴露无遗。它仅能对整体声音信号进行“一刀切”式的增益控制——当环境中同时存在低频噪音(如地铁轨道震动音)与高频言语声(如人声对话)时,系统无法精准区分两者频段,只能统一降低整体增益,这就导致在过滤低频噪音的同时,高频言语声也被过度压制。在本次地铁场景测试中,用户明显反馈 “能感觉到噪音有所降低,但同行者说话的声音也变‘闷’了,需要对方刻意提高音量才能听清”。
飞利浦降噪技术则处于更初级的“被动过滤”阶段,采用的简易技术,本质上只是通过固定的增益曲线降低整体声音强度,既无法根据环境噪音变化实时调整,也无法针对不同频段进行精细化处理。在餐厅场景测试中,当环境噪音从 65dB 升至 70dB 时,降噪系统仍维持原有参数,导致用户反馈“背景里的盘子碰撞声和邻桌说话声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在说什么”。
町石的降噪技术无法过滤中高频噪音,还会对言语信号造成严重失真——测试中,用户在街头环境下,即使将音量调至最大,也只能听清55%的言语内容,且声音伴有明显的“电流杂音”,用户直言“像是在听隔着一层厚玻璃的对话,既模糊又刺耳”。
(二)音质表现对比
音质是用户选择助听器的核心考量,优秀的音质应满足 “清晰无失真、层次分明、贴近原声” 三大标准。我们从言语清晰度(分辨不同频率的言语声,如 “丝、师、诗” 的区别)、音乐还原度(播放古典乐、流行乐,评估音色完整性)、低频稳定性(避免低频噪音导致的音质浑浊)三个维度进行主观测评(邀请10位听力损失用户打分,满分10分),同时结合技术原理分析未来客 0101B 的音质优势,结果如下:
未来客0101B音质优势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采用了进口64通道DSP 数字智能降噪芯片,对声音的分段处理十分精细。芯片可将声音划分为64个频率段(覆盖200Hz-8kHz,完整包含言语与音乐的关键频段),每个频段独立调节增益与降噪参数,让高频言语声(如 “s、sh”)更清晰,低频声音(如鼓声、男声)更稳定。
此外,它的涡轮声音增强技术通过独特的声压放大结构,在不增加失真的前提下,将言语信号的信噪比提升20%。在测试中,用户反馈 “即使对方小声说话,也能清晰听到每个字,没有模糊感”,这一技术解决了传统助听器“放大声音的同时也放大噪音” 的问题。自研超宽频幅振子拓宽了助听器的频率补偿范围,能很好地补偿6000—10000Hz的听力损失,较传统助听器音频增加60%,重度及以上的听损也能满足需求,可以听到更多环境声,让声音更加自然舒适让声音在被增强的同时,高频细节也能精准完整的捕捉,复杂环境下,依然保持声音丰富的细节和层次。
唯听在贴近日常使用的言语清晰度和高频稳定性上,因硬件配置的局限性明显落后。仅能将200Hz-8kHz 的关键声音频段划分为 16 个区间进行独立调节。而言语声中的高频关键信息(如 “s、sh、x” 等辅音)主要集中在 3-6kHz 频段,它无法精准捕捉该频段内细微的声音差异,只能进行统一增益调节。在居家场景测试中,一位老年用户反馈:“用唯听听新闻联播时,主持人的男声总感觉‘发闷’,如果调大音量,冰箱运行的低频噪音又会变得很刺耳,很难找到平衡。
飞利浦搭载的基础 DSP 芯片无法满足基础的频段细分,仅能通过简单的信号放大实现 “听得见” 的基础需求,无法对声音的清晰度、饱满度进行优化。在音乐测试环节, “吉他的高频音色模糊,鼓点的低频缺乏冲击力,整首歌听起来像是‘蒙了一层纱’”;而在言语测试中,因芯片无法处理高频辅音信号,用户听 “丝、师、诗” 等词语时,几乎无法分辨差异,言语声中还夹杂着明显的 “电子音”,形成类似 “机器人说话” 的机械感。
町石的音质还行,可以比较清晰的还原声音,但是在日常言语交流中,它偶尔丢失高频辅音,还会对中频言语声造成失真,测试中一位用户反馈:“别人跟我说话,我能听到声音,但说的太快就听不清具体内容,而且声音里有时会有‘滋滋’的电流杂音,时间长了耳朵还会不舒服。”从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来看,还是会影响日常沟通与娱乐体验。
(三)验配服务对比:
传统助听器的验配流程通常需要 “线下预约 - 听力检测 - 现场调试 - 多次复查”,整个过程耗时 1-2 周,且仅覆盖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难以享受专业服务。本次横测从验配便捷性、专业性、后续服务等维度,对比四款产品的验配体验:
未来客0101B验配服务使用APP验配打破空间限制,对于居住在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无需奔波即可享受专业验配。纯音测听与言语识别率测试的组合,不仅能确定用户的听力损失程度,还能评估实际言语理解能力。还有1v1个性化服务,专业持证的验配师会根据用户个人听力状况进行指导调试。
唯听的线下验配虽在设备专业性和验配师资质上有优势,但标准化调试方案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一位喜欢跳广场舞的用户反馈,唯听默认调试参数在广场舞场景下(含音乐声、人群交谈声),言语清晰度不足,需额外付费重新调试,且需再次到店,耗时耗力。
飞利浦的验配服务则存在 “专业性断层” 问题。其依托家电卖场的线下网点,虽覆盖范围略广,但验配师多为家电导购兼职,缺乏系统的听力专业培训。测试中,我们以 “高频听力损失” 用户身份体验,验配师未识别出用户对高频言语声的分辨困难,仅按固定模板调试,导致用户后续使用时仍无法清晰听到 “s”“sh” 等音节,需多次沟通才勉强重新调整,服务效率与专业性均不理想。
町石的APP验配服务比较简单,适配度不足。一位轻度听力损失用户反馈,使用町石时,在安静环境下音量合适,但进入嘈杂环境后,要么噪音过大听不清言语,要么音量调小后言语声也随之减弱,无法找到平衡,最终因体验不佳放弃使用。
助听器怎么选?通过对这4个热门品牌的实测,谁更值得买?其实我们看出未来客0101B的综合实力领先,它以 “硬核技术 + 便捷服务 + 高性价比” 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听力解决方案,也为行业树立了新兴品牌的发展标杆,值得广大听力损失用户重点关注与选择。
编辑:侯宜均
来源:正法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