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1:23 1

摘要: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西崔家滩村的丰禾园家庭农场,清晨的阳光透过高标准大棚的薄膜,洒在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上。农场负责人孙芳一早便来到这里,仔细查看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调整滴灌系统。这个“90后”返乡青年,敏锐地抓住盆栽蓝莓种植的新机遇,将一片传统农田改造成现

孙芳在蓝莓大棚内直播,推介自家蓝莓。

手表表盘大小的蓝莓是丰禾园家庭农场的招牌产品。 (张家楼街道供图)

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西崔家滩村的丰禾园家庭农场,清晨的阳光透过高标准大棚的薄膜,洒在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上。农场负责人孙芳一早便来到这里,仔细查看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调整滴灌系统。这个“90后”返乡青年,敏锐地抓住盆栽蓝莓种植的新机遇,将一片传统农田改造成现代化农业的样板间,创业首年,便实现60多万元的销售额。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她用智慧和坚持浇灌家乡沃土,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的新路径,成为西海岸新区返乡创业浪潮中的一抹亮色。

>>逐梦田园

城市白领返乡当农民

2018年,28岁的孙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时她是青岛市一家企业的白领,工作稳定,生活安逸。然而,每次回到老家西崔家滩村,看到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闲置,她的内心总是泛起波澜。“那时候我就经常思考,能不能用新思路改变老家传统农业的面貌?”孙芳说。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了一个令身边所有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与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创办丰禾园家庭农场。“当时很多朋友都很惊讶,但我看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坚信农业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孙芳说。

创业之初,孙芳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土地流转、大棚建设、品种选择等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她从零学起,走访考察了全国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向农业专家请教,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创业蓝图。最艰难的时候,孙芳和丈夫住在临时板房里,白天忙着基地建设,晚上学习农业技术。“那时候确实很辛苦,但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孙芳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丰禾园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5000多平方米,拥有8个高标准蓝莓大棚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孙芳夫妇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家乡蓝莓产业从粗放种植向科技化、品牌化转型。

>>科技赋能

智慧种植引领产业升级

在丰禾园家庭农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反渗透净水系统。这套由孙芳夫妇投资20万元自建的系统让蓝莓“喝”上了纯净水,有效避免了传统灌溉用水中杂质和重金属对果品的污染。“水果品质要从源头抓起,水是关键一环。”孙芳介绍。科技赋能是丰禾园成功的关键,大棚中的蓝莓通过盆栽方式种植,采用进口灭菌有机质、珍珠岩、椰糠等混合基质,有效避免积水烂根问题,更符合蓝莓生长习性。

“很多人认为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但其实科技可以改变这一切。”孙芳表示,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而是需要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她在农场里安装了一系列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大棚的通风、灌溉等。

在品种选择上,孙芳引进了花香L25、L11、F6等三个蓝莓品种,各具风味特点,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我们不仅追求产量,更注重品质。每个品种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试种后才大规模种植的。”孙芳说。这套精准化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了产量,丰禾园培育出的蓝莓果大饱满、品质优良,甜度达到20度以上,远高于市场绝大部分蓝莓的14-15度。优良的品质让丰禾园蓝莓成功进入高端市场,其中手表表盘大小的特种果更是招牌产品,春节前就能上市,每斤售价达到100-120元。

>>搭上“快车”

自学直播拓宽销售渠道

好产品需要好销路。孙芳敏锐抓住电商机遇,自学直播销售,从初次面对镜头的紧张生涩,到如今从容分享种植故事,她快速成长为月销超万元的带货主播。“这是今天早上刚采摘的蓝莓,大家看,果实很饱满,大小均匀……”在抖音直播间,孙芳熟练地向网友介绍产品特点。她的直播以“透明种植”为亮点,直接展示蓝莓种植、采摘过程,吸引了万余粉丝关注。目前,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丰禾园家庭农场日均订单超500笔,成功拓宽销售渠道。

“电商不仅是个销售渠道,更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桥梁。”孙芳认为,现代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直播方式能够直观展示种植环境和管理过程,让消费者更放心。在营销策略上,孙芳注重讲述品牌故事。她将返乡创业的心路历程、种植过程中的点滴细节都融入产品推介中,让消费者不仅买到优质蓝莓,更能感受到蓝莓背后的情怀和价值。

除了线上销售,孙芳还推出了线下采摘体验项目。每到蓝莓成熟期,农场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旺季日均接待量超过200人次。“让消费者亲自来到农场,亲眼看到我们的种植环境,亲口品尝新鲜的蓝莓,这是最好的品牌宣传。”孙芳说。

>>反哺家乡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在个人创业成功的同时,孙芳始终没有忘记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她建立了“企业+农户”联动机制,提供蓝莓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推动当地蓝莓产业从粗放种植向科技化、品牌化转型。“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孙芳说。

如今,丰禾园农场常年雇用周边村民15人,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达30余人。62岁的崔家滩村村民崔大爷笑着说:“以前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农场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孙芳还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免费向周边农户传授现代化种植技术。近三年,累计培训200余人次,带动10余户农民发展蓝莓种植,总面积200余亩。“孙芳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更是新理念。”西崔家滩村党支部书记崔启表示,在孙芳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农业,愿意留在家乡发展。

>>谋划未来

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站在新的起点,孙芳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她正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着手延伸蓝莓加工产业链,开发蓝莓果干、果酱、果汁等深加工产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初级农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只有通过深加工才能提高效益,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孙芳说,她已经考察了多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计划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家乡打造完整的蓝莓产业链。同时,孙芳还计划拓展农旅结合项目,建设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多元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孙芳看来,农业不是单一的种植,而是可以融合旅游、教育、文化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产业。

对于未来,孙芳充满信心:“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她也经常受邀参加创业经验分享会,为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指导。“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走进乡村、共创未来。”孙芳表示,乡村振兴需要新鲜血液,年轻人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正是传统农业转型的关键。

夕阳西下,孙芳依然在大棚里忙碌着。检查设备、查看苗木、安排明天订单发货事宜……这个返乡新农人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家乡的土地,也收获着自己的梦想。如今,在西海岸新区,越来越多像孙芳这样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能量。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电商销售、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