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深化移风易俗 让“文明之花”常开常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1:31 1

摘要:在黄洋镇古店村,村民曾云普刚刚用15个文明积分,从村里的“文明新风积分超市”兑换了一瓶洗衣液。这些积分是他通过平日主动清扫村道、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的。“现在做好事不仅能上红榜,还能换生活用品,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他笑着说。

在黄洋镇古店村,村民曾云普刚刚用15个文明积分,从村里的“文明新风积分超市”兑换了一瓶洗衣液。这些积分是他通过平日主动清扫村道、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的。“现在做好事不仅能上红榜,还能换生活用品,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他笑着说。

▲白水镇快活村村民用积分兑换奖励现场

从“积分超市”到“知客宣讲”,从“集体婚礼”到“家风馆”……近年来,旺苍县创新推行“1233”工作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

“一个关键”核心引领,下好移风易俗“一盘棋”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要靠制度扛着、组织领着。”旺苍县握紧“组织保障”这一关键抓手,出台《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三年行动方案》和《红白事10条倡导性标准》,将文明乡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2023年,县财政专项投入100万元推进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

▲移风易俗舞台剧展演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地‘禁’与‘罚’,而要疏堵结合、示范引领。”部门联动的“协同网”进一步织密治理覆盖。市场监管部门严管乡厨备案,公安部门严查酒宴中的赌博滋事,民政部门将“大操大办”与救助政策挂钩,纪检监察部门紧盯党员干部违规办酒。2023年以来,1.5万余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400余名驻村干部劝停各类酒宴300余场,党员带头效应在基层持续放大。普济镇清江村党员祝映强六十大寿办酒不收礼,国华镇古松村老党员林礁生前捐出遗体……这些身影成为最鲜活的“文明教材”。

两榜效应”创新机制,推动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

“上了红榜全家光荣,黑榜可丢不起这个人。”黄洋镇古店村村民曾云普因主动清扫村道登上红榜,带动不少村民效仿。旺苍县巧用村庄熟人社会特性,建立红榜正向激励与黑榜反向约束机制,推动群众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全县各村(社区)依据村规民约制定“两榜”标准,对文明办酒、孝老敬亲等行为晒红榜弘扬,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行为贴黑榜曝光,线上通过“川善治”平台公示,线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示,好坏对错一目了然。

▲东河镇新四村积分光荣榜展示

“上黑榜不意味着一棍子打死。”东河镇灵溪村村干部介绍,村民可通过做好事、参加公益累积积分,达标后可撤榜。这种“柔性约束”既保住群众面子,也激发改进行为的动力。更让村民上心的是“两榜”与奖惩的挂钩:红榜群众优先享受民政救助、劳务培训等政策,黑榜群众在评优、信贷等方面受限。更有“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加持,村民以文明行为换积分,1分可兑换1元生活用品,“文明新风积分超市”让好习惯有了“真回报”,村民们从“看别人干”变成“自己抢着干”。

“三治结合”协同发力,为文明新风“撑腰”

如何让新风尚可持续?旺苍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

“以前葬礼花圈堆成小山,最后烧了还污染环境;现在村里立了规矩,花圈从简,既合情又省钱。”国华镇古松村村民曹永强说。他曾在一场村民葬礼后提出建议,村里很快出台《文明办酒宴实施细则》,将“白事简办”写入村规。这正是旺苍“自治筑基”的生动体现——全县村社通过“三下三上”流程修订公约,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兜底,让“群众的事群众定”落到实处。

▲原创红色音乐剧《爷爷的马灯》

法治“硬约束”与德治“软浸润”同步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 + N名法律明白人”制度覆盖全县,100余处法治文化广场、长廊融入日常生活,“电影前一刻钟宣讲”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人心。同时,“最美家庭”评选、家风家训上墙、红色舞台剧《爷爷的马灯》展演等活动,让德治润物无声。全县1000余对新人签订“婚前幸福之约”,500余名科级干部家属签署家风廉政承诺书,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三化宣传”乡音传理,把文明新风“讲进心里”

“乡音土话讲政策,听得懂、记得牢!”旺苍县挖掘知客文化,组建380余支志愿服务队,用方言开展移风易俗宣讲500余场次,送文化下乡100余场。以古松村为原型的小品《莫因办酒返了贫》在全省展演,“红城金牌知客”创作的《劝赌》等名段广为传诵,本土文化成为传播新风的鲜活载体。

▲旺苍县青年人才联谊暨集体唐风婚礼活动

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也焕发新活力。全县吸纳500余名乡土人才加入红白理事会,200多名成员成长为村干部,实现“办酒信息早知晓、宣传引导早介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利用春节、重阳等节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活动500余场,选树文明家庭3567户、“好公婆・好媳妇”4253名,让群众在参与中潜移默化。

红黑榜前,村民们讨论着谁家上了红榜,谁家又从黑榜上消失了。如今的旺苍,越来越多群众从新风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旺苍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肖倩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文明新风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