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在全面传承“老王热线”的基础上,将其更名为“丁丁热线”,并在辖区95个社区(村)投放“丁丁热线”维权工作牌,以薪火相传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叮铃铃……”
“你好,这里是‘丁丁热线’……”
9月18日,一阵急促的铃声在永宁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响起,检察官周宗明立即接起电话,原来是学生家长咨询法律问题。
给家长耐心释法后,周宗明笑着向“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记者介绍起“丁丁热线”(0951-5927261)的“前世今生”。
“丁丁热线”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老王热线”,作为一条专职于青少年维权的热线,一度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
2023年,在全面传承“老王热线”的基础上,将其更名为“丁丁热线”,并在辖区95个社区(村)投放“丁丁热线”维权工作牌,以薪火相传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说起这条热线,暖心事可有不少!”检察干警何苗接过话头,向采访团讲述了因一通电话牵出的救助故事。
2024年冬天,辖区虎女士打来电话,诉说孩子因家庭变故和户籍问题无法入学。原来,虎女士和丈夫先后养育了3个孩子,但一直未办理结婚证。
2023年,两人感情破裂,虎女士外出打工,3个孩子跟着父亲生活。不久后,小龙父亲因涉嫌犯罪被外地司法机关羁押,致使3个孩子无人看顾。
检察官核实后,将3个孩子协调送至民政部门临时照料,又协调民政部门帮助母子4人办理低保。期间,检察官发现,由于小龙是非婚生子女,也没有出生证明,父亲还在外省羁押,办理低保、入学等均遇到困难。
检察官并未放弃,通过跨区域协调,征询小龙父亲关于小龙户籍办理的意见后,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帮助采集其血液样本,委托鉴定机构做了亲子关系鉴定,并协调小龙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经过4个月的持续跟进,永宁县检察院推动协调2省4地16个部门共同努力,帮助小龙实现了上学梦。
温暖从未止步。永宁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该案后,又构建了无户籍未成年人保护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发现无户籍未成年人保护线索9条,推动有关部门为9名未成年人办理了户籍登记。
“这条‘丁丁热线’真是未成年人的‘保护线’!”听完暖心的故事,看到墙上挂着的虎女士和孩子们送来的锦旗,采访团的记者们禁不住感慨道。
检察官周宗明说:“在接听热线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展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情绪抚慰等服务,收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线索,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立体的综合司法保护。”
截至目前,“丁丁热线”累计接听法律咨询2500余个,解答法律问题2000余个。通过多部门联动,为30余名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综合救助,帮助10余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
“丁丁热线”还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服务,累计覆盖群众和师生超万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70余场。
这不,当日下午,“丁丁热线”检察官便在永宁中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主题为“法律盲盒大挑战——守护青春不‘踩雷’”的法治公开课。
现场,不停闪烁的“法律盲盒”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每个盲盒内都藏着一道法律问题,涵盖校园安全、网络权益、家庭保护等内容,题型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情景问答题。
“小明在网上被人辱骂,对方的行为属于什么?”“发现同学携带危险物品该怎么办?”同学们随机抽取盲盒,答对问题即可获得文具、贴纸等小奖品。未检检察官在一旁实时解答,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学会了法律知识。
“原来网络造谣要负法律责任!”“遇到校园欺凌我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孩子们的一声声惊呼让检察官欣慰不已。
“停!这样处理不对!”在“情景模拟快闪剧场”环节,检察官和志愿者们通过夸张演绎“手机借走不还”“网络谣言风波”“校园欺凌”等常见场景的错误应对方式,引发孩子们的热烈讨论。
当看到“被欺凌者”默默忍受、“造谣者”肆意传播谣言时,孩子们主动上台演绎正确做法。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检察官总结出“保留证据、及时求助、合理维权”等法律技巧,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来源:银川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