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报道了一例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pFSGS)患者通过肾移植术前清除Nephrin抗体并在移植术后未观察到复发的案例。(https://doi.org/10.1016/j.kint.2025.04
近期,《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报道了一例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pFSGS)患者通过肾移植术前清除Nephrin抗体并在移植术后未观察到复发的案例。(https://doi.org/10.1016/j.kint.2025.04.015)pFSGS在儿童终末期肾病中占比较高,肾移植后复发率高达30%(9–55%),半数移植肾因此失功。2022–2024年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相继发现,FSGS复发组Nephrin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阴性组几乎没有复发。然而目前,传统策略(强化免疫抑制、血浆置换)仅能在FSGS复发后“补救”,没有团队敢在术前主动清除抗体并前瞻验证疗效。
在本案例中,这名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医院儿科肾脏病中心的pFSGS儿童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迅速,在发病仅10个月后即被安排接受优先肾移植。为更好地评估FSGS复发风险,临床医生在移植前评估中加入了Nephrin抗体检测,使用免疫沉淀、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同步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均呈阳性,于是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尽管两次治疗后CD19⁺B淋巴细胞已被完全且持续抑制,但Nephrin抗体水平在3周后仍高于临界值。随后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并取得良好效果(图1a–c、图2)。这名患者随后进行了活体肾移植,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无并发症发生。
图1
图2
根据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关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建议,为更好地监测移植肾术后是否出现新发蛋白尿,临床切除了该患者同侧的原生肾。对初始肾活检和肾切除标本进行了Nephrin和IgG的免疫染色分析。在保存较好的肾小球中,可见Nephrin呈不连续线性染色,并与IgG共定位,但染色强度低于原肾活检标本(图3)。截至目前的随访(移植后超过一年),患者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无蛋白尿,三种检测方法均显示抗体水平持续低于临界值(见图1a)。
本案例为制定针对Nephrin及其他足细胞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的肾移植治疗方案提供了初步依据,对于制定pFSGS患者肾移植治疗流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凸显了Nephrin抗体检测在诊断中的复杂性,由于Nephrin抗体含量极微,容易受到大分子蛋白及背景噪音等干扰,同时还受环境及操作人员等因素影响。综合来看,基于抗体捕获和富集路径的Nephrin抗体检测方法,可以提升Nephrin抗体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奥根诊断研发的Super Nephrin Antibody Trap(SuperNAT)二代高灵敏Nephrin抗体检测方案,基于SuperNAT技术的抗体富集平台,显著降低Nephrin抗体检测的背景噪音,比传统ELISA法检出率提高了53%。
来源:移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