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召开了第九批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并报国家航天局批准,最终25家科研机构的申请获得通过。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成功获批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球科研样品各2
近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召开了第九批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并报国家航天局批准,最终25家科研机构的申请获得通过。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成功获批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球科研样品各2份(团队负责人邹猛教授为此次样品的使用责任人)。其中嫦娥六号月背月壤样品为东三省科研单位首次获得,标志着吉大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迈入新阶段。
此次获批的四份月球样品中,包括编号为 CE5C0000YJYX101 的嫦娥五号样品 9mg、CE5C0300 的嫦娥五号样品 100mg,以及 CE6C0000YJYX060 的嫦娥六号样品 12.8mg、CE6C0100 的嫦娥六号样品 120mg。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民,团队负责人邹猛教授,核心成员李秀娟研究员、于庆宇副教授代表学校,赴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国家天文台领取了样品证书与珍贵的月球样品。这是嫦娥六号样品的第二次发放,而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起,首批获得月背月壤,此次月背月壤样品将为学校深空探测研究注入新动力。
吉林大学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科研智力的历史由来已久。最初,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主要开展月球车辆与地面作用相关研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首次提出“畸变模型理论”在松软地面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发现生物脱附减阻特征规律等相关成果,均领跑全国。2004年,航天部门为了解决月球车在月面行走时打滑或沉陷等问题,找到吉大寻求合作,自此开启了该团队从地面力学到行星探测事业的转折。
央视晚7点新闻联播
20年的时间里,团队积累了大量试验经验。期间,助力破解“玉兔号”月球车月面行走难题;参与构建亚洲最大的月面试验场;承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寿命和极端条件考核试验;承担小行星探测项目7项任务,成为探测器研制主要外协团队;参与嫦娥六号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壤特性研究、月背模拟月壤研制与表取采样飞控支持等工作,发挥了严慎细实的工作精神与专家指导作用,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有力推动了项目的研制工作。目前,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正积极参加嫦娥七、嫦娥八、火星采样返回及载人登月等多项国家重大月球及深空探测项目。吉大人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逐步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家深空探测事业中。
就在2023年,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获批东北地区首份月球科研样品,经过一年研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少层石墨烯,这一发现被列为月壤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不仅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物质组成的认知,更为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全新视角。
凤凰卫视报道
此次再获月背月壤样品,既是对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团队过往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未来科研工作的有力鞭策。接下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嫦娥探月精神,不断为国家月球及深空探测添砖加瓦,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贡献新的吉大力量。
素材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官微、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吉林新闻联播官微、吉林日报官网
#吉林#
来源:科学银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