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监控录像马上就要播放了,你们看清楚了。”法官敲了敲法槌。
苏志强冷笑着对身边的律师说:“等着看吧,这个农民工怎么把我女儿弄伤的,铁证如山。”
赵铁柱低着头,粗糙的手紧握着膝盖。
谁也没想到,这段看似普通的监控录像,竟然会让在场所有人的表情瞬间凝固。
01
七月的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去,河堤上的风带着一丝凉意。
赵铁柱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工地走出来。十五年了,从河南老家到这座城市,他在这里盖了不知道多少栋楼,可自己依然住在工棚里。
四十七岁的年纪,脸上被风吹日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才收工,一个月下来能挣四千多块钱。
工地离河堤不远,赵铁柱喜欢晚饭后到这里走走。看着河水慢慢流淌,心里的疲惫能减轻一些。
今天的夕阳特别好看,河水在金光下波光粼粼。几只野鸭在水面游来游去,偶尔潜下水去觅食。
赵铁柱掏出一包五块钱的红塔山,刚点着,就听到有人在喊救命。
声音很急,很绝望,带着哭腔。
赵铁柱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河中央有个人在扑腾,看起来是个年轻女孩。水花四溅,人影时沉时浮。
“救命!救命啊!”
女孩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头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沉下去。看得出来,她已经没多少力气了。
赵铁柱想都没想,把香烟一扔,外套一脱就往河里跳。
河水比想象中要深,而且有些凉。赵铁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在村里的池塘游泳,水性还算不错。
他拼命往女孩的方向游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她,一定要快。
等游近了,赵铁柱才看清楚这个女孩的模样。十八九岁的样子,长得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一看就是城里的孩子。
身上穿的衣服很好,是那种他在商场里见过但买不起的牌子。脚上的鞋子也很贵,现在泡在水里,估计得报废了。
女孩已经没力气挣扎了,身体开始往下沉。赵铁柱一把抓住她的胳膊,用力往岸边游。
“别怕,别怕,马上就到岸边了。”赵铁柱一边游一边安慰她,尽管他知道女孩可能已经听不见了。
游泳的过程很艰难,女孩的身体就像一块石头,沉甸甸的。赵铁柱用尽全力,终于把她拖到了岸边。
岸边已经围了一圈人,有遛弯的老头老太太,有跑步的年轻人,还有带孩子玩耍的家长。
“快,快打120!”
“有人会急救吗?”
“这姑娘怎么会掉到河里的?”
“会不会已经不行了?看着脸色好差。”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没人敢上前。
赵铁柱顾不上听这些,他学着在电视上看到的样子,开始给女孩做心肺复苏。
先检查呼吸,没有。再检查心跳,很微弱。
赵铁柱把女孩的头向后仰,清理了一下口腔,然后开始按压胸部。
一下,两下,三下...
他的动作不算标准,力度也掌握得不太好,但在那种紧急情况下,这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好的了。
按压三十下,然后人工呼吸。赵铁柱捏住女孩的鼻子,对着她的嘴呼气。
再按压,再呼吸。
赵铁柱的衣服湿透了,汗水和河水混在一起,滴在女孩苍白的脸上。
“快点啊,救护车怎么还不来?”有人着急地说。
“师傅,你别停,一定要坚持住。”
围观的人都在为赵铁柱加油,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
经过几分钟的急救,女孩突然开始咳嗽,吐出了好多河水,还混着一些水草。
“活了!活了!”有人兴奋地喊道。
女孩慢慢睁开眼睛,茫然地看着周围的人群,然后看到了满身湿透的赵铁柱。
“是你救了我吗?”她的声音很虚弱,但意识已经恢复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赵铁柱长出了一口气,整个人都瘫软了。
救护车的声音越来越近,警笛声在夏日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
“姑娘,你家人的电话是多少?我们帮你联系。”有个好心的大妈问。
女孩报了个号码,有人立刻打了过去。
很快,救护车到了。医生和护士跳下车,熟练地给女孩检查身体,然后把她抬上担架。
“师傅,谢谢你救了我女儿。”一个中年女人从救护车上下来,哭着对赵铁柱说。她穿着一身名牌,手上戴着金手镯,一看就是有钱人。
“应该的,应该的。”赵铁柱摆摆手,“孩子没事就好。”
“师傅,您留个联系方式吧,我们好好感谢您。”女人拿出手机。
“不用不用,举手之劳。”赵铁柱连连摆手,“你们快去医院吧,别耽误了。”
救护车呼啸着开走了,围观的人群也慢慢散去。
赵铁柱捡起扔在地上的外套和香烟,慢慢走回工地。
衣服还没干,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但他心里却很踏实。救了一个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赵铁柱看来,救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换了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应该伸出援手。
回到工棚,工友们都已经睡下了。赵铁柱轻手轻脚地换了衣服,躺在床上想着刚才的事。
那个女孩为什么会掉到河里?是意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活着。
02
三天后的上午,赵铁柱正在工地上和工友们一起搬运钢筋。
太阳很毒,虽然才上午十点,但温度已经超过了三十度。工人们都光着膀子干活,汗水把安全帽里面都浸湿了。
“铁柱,铁柱!”工头老陈从办公室里跑出来,“有人找你,在门口等着呢。”
赵铁柱放下手里的钢筋,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找我?会是谁?”
“不知道,开着奔驰来的,看起来像是有钱人。”老陈说。
赵铁柱心里一动,该不会是那个女孩的家人吧?可能是来感谢的。
他快步走到工地门口。
一辆黑色奔驰S级停在路边,车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车牌号还挺靓。车上下来一男一女,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男的穿着白衬衫和深色西装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上戴着块金表。女的穿着连衣裙,拿着爱马仕的包包,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
两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看不出是来感谢的样子。
“你就是赵铁柱?”男人开口问道,语气很冷淡。
“我是,请问你们是?”赵铁柱有些疑惑。
“我是苏志强,这是我老婆柳梅。前几天你救的那个女孩是我女儿苏晴。”男人的语气更冷了。
赵铁柱一听,以为他们是来感谢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朴实的笑容:“哦,是你们啊。不用这么客气,小事情,小事情。你女儿现在怎么样?身体好点了吗?”
“好点了?”柳梅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尖锐得像刀子,“你知道我女儿现在是什么样子吗?”
赵铁柱愣了:“怎么了?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
“肋骨骨折!肺部感染!在医院ICU躺了三天!”苏志强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厚厚的医院诊断书,使劲拍在赵铁柱面前的桌子上,“全都是你造成的!”
赵铁柱完全懵了,接过诊断书看了看。上面确实写着左侧第四、第五肋骨骨折,肺部炎症,还有一些他看不懂的医学术语。
“这...这怎么可能?我当时救她的时候...”
“救她?”柳梅冷笑一声,“你那叫救人吗?你知道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做吗?你知道力度应该控制在多少吗?”
“我...我就是按电视上学的...”赵铁柱的声音越来越小。
“按电视上学的?”苏志强的声音更大了,“我女儿的肋骨就是被你这样压断的!”
这时,工地上的工友们都围过来了。听到争吵声,大家都替赵铁柱不平。
“铁柱哥救人还有错了?”小王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脾气比较冲。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恩将仇报啊?”老张抽着烟,瞪着苏志强夫妇。
“就是,要不是铁柱哥,你女儿早就没命了!”
工友们七嘴八舌地为赵铁柱打抱不平,声音越来越大。
苏志强根本不理会这些“粗人”的议论,继续对赵铁柱说:“我们已经咨询过律师了。你的急救方法严重不当,造成了二次伤害。医疗费十五万,营养费五万,精神损失费十万,还有护理费五万,总共三十五万。”
赵铁柱的脸一下子白了:“三十五万?”
这个数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一个月挣四千多,一年下来也就五万左右,不吃不喝要挣七年。
“我...我真的没有这么多钱...”
“没钱?”柳梅从包里掏出手机,“你看看我女儿现在的样子。”
手机屏幕上是一张照片,苏晴躺在ICU的病床上,脸色苍白得吓人,胸口缠着厚厚的绷带,身上插着各种管子。
赵铁柱看着照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真的没想到会把人弄伤,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可是...可是我当时就是想救她啊...”
“想救人也要讲方法!”苏志强打断了他,“你这叫好心办坏事!”
老张忍不住了:“你们这样不对吧?铁柱哥要是不救,你女儿早就没命了!”
“就是啊,救命恩人你们还要钱?这叫什么事?”
“简直没有良心!”
工友们群情激愤,有人甚至要上前和苏志强理论。
苏志强一点也不害怕,反而更加理直气壮:“救人我们感谢,但是方法不对造成二次伤害,就必须负责任!这是法律!”
“我真的没钱。”赵铁柱老实地说,“我一个月就挣四千多块钱,家里还有老母亲要养...”
“没钱?”柳梅冷笑,“没钱我们就法庭上见。”
她从包里掏出一张烫金的名片:“这是我们律师的电话,你最好也找个律师。一周后开庭。”
说完,夫妻俩头也不回地上车走了,黑色奔驰扬起一阵灰尘。
赵铁柱拿着那张名片,手都在抖。名片上印着“京城律师事务所”几个大字,一看就是很厉害的律师。
“铁柱哥,别怕,我们支持你!”
“对,大不了我们大家凑钱给你请律师!”
“这家人太过分了,一定要告到底!”
工友们虽然都在安慰赵铁柱,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事不好办。
三十五万,对他们这些农民工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03
当天晚上,赵铁柱在工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三十五万,不吃不喝要挣七年多。即使工友们帮忙凑钱,也凑不出这么大一笔。
老张坐在床边抽烟,烟头在黑暗中闪着红光:“铁柱,你别想太多。救人哪有错?大不了我们大家想想办法。”
“是啊,实在不行我们众筹,网上不是经常有这种事吗?”小王也安慰道。
“关键是那个律师,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老李担心地说,“我们也得找个好律师才行。”
第二天一早,这件事就在网上传开了。
原来前天晚上有人把救人的过程拍了视频,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标题是《农民工河边救人,大写的赞!》
视频里,赵铁柱从河里把苏晴救上来,满身湿透地给她做心肺复苏的样子感动了很多人。评论区都是赞美的声音:
“好人啊,为这样的农民工点赞!”
“救人不留名,真正的英雄!”
“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正能量!”
视频很快就有了几十万的播放量,数万个点赞。
但是第二天,风向突然变了。
有人在网上爆料:《反转!农民工救人反被告,好心办坏事还是恩将仇报?》
爆料的内容很详细,包括苏晴的伤情诊断书、苏家要求的赔偿金额,甚至连律师函都拍了照片。
网友们一下子炸了锅,分成了两派激烈争论。
支持赵铁柱的说:
“这家人太过分了!恩将仇报!”
“要不是这个农民工,小姑娘早就没命了!”
“救人第一,生命无价!肋骨骨折算什么?”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连救命恩人都要讹!”
支持苏家的说:
“救人也要讲方法,造成二次伤害就要负责。”
“如果你的孩子被人好心办坏事,你能不生气?”
“农民工文化水平低,不懂急救常识,确实有问题。”
“三十五万不多,ICU一天就要几千块。”
争论越来越激烈,各种自媒体也开始蹭热度,写了大量的文章。
有的标题是《农民工救人被讹,寒了多少人的心》,有的是《急救不当造成伤害,谁来负责?》
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连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了。
市电视台的记者找到工地,要采访赵铁柱。
“师傅,您对苏家的指控怎么看?”记者问。
赵铁柱在镜头前显得很紧张:“我...我当时就是想救人,没想那么多。如果真的把她弄伤了,我愿意承担责任,但是三十五万真的太多了。”
“您后悔救人吗?”
“不后悔。换了谁遇到这种情况,都应该去救。”
“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您还会出手吗?”
赵铁柱想了想:“会的。救人是应该的。”
采访播出后,网上的争论更激烈了。
苏志强也接受了媒体采访。
他坐在自己公司宽敞的办公室里,身后是一整面墙的荣誉证书和合影照片。
“我们当然感谢这位师傅的好心,”苏志强对着镜头说,“但是好心办坏事也要承担责任。我女儿本来只是呛了点水,结果被他弄得肋骨骨折,肺部感染,差点就没命了。”
“那您要求的赔偿是不是太高了?”记者问。
“不高。我女儿才十九岁,正是花样年华,受这么重的伤,三十五万一分都不多。而且这还不包括后期的康复费用。”
“有网友说您恩将仇报,您怎么回应?”
苏志强的脸色有些难看:“这不是恩将仇报。我们感谢他救了我女儿,但是他的方法确实有问题。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打着救人的旗号胡来,那谁还敢找人急救?”
采访播出后,舆论更加两极分化了。
赵铁柱被迫请假,每天在工棚里上网看评论。看到支持他的,心里还能好受一些;看到骂他的,心里就很难受。
他开始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铁柱哥,别看了。”老张把手机夺过来,“网上那些人不了解情况,瞎说的。”
“可是我确实把人家姑娘弄伤了...”赵铁柱的声音很低沉。
“那你不救,她就死了!”小王气愤地说,“死了和受伤,哪个更严重?”
工友们都很气愤,有人提议众筹给赵铁柱请律师,有人说要去苏家的公司门口拉横幅,还有人说要把这事反映到更高层去。
但赵铁柱都拒绝了。
他觉得既然把人弄伤了,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是三十五万确实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几天后,法院的传票送到了工地。
开庭时间定在下周一上午九点。
04
周一上午,市中级法院门口聚集了不少人。
有记者,有网友,还有一些纯粹来看热闹的市民。这个案子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想看看最后的结果。
赵铁柱坐在被告席上,紧张得手心都是汗。
苏志强夫妇坐在原告席,身边是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中年律师,穿着名牌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苏晴也来了,脸色还有些苍白,走路的时候小心翼翼的,胸前的衣服鼓鼓的,应该还缠着绷带。
赵铁柱看到她,想起了那天在河边的情况,心里又愧疚又困惑。
法官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严肃,经验丰富的样子。
“现在开庭。”法官敲了敲法槌,法庭上立刻安静下来。
苏家的律师首先发言。他站起来,声音洪亮:
“法官大人,我的当事人女儿苏晴,在河边不慎落水。被告赵铁柱虽然出于好心救人,但是由于急救方法严重不当,造成我当事人女儿多处肋骨骨折、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差点危及生命。”
律师拿出一大沓医院的诊断书和各种检查报告:
“这些都是权威医院的诊断证明。苏晴因为外力撞击导致左侧第四、第五肋骨骨折,第六肋骨出现裂纹,肺部有严重炎症,在ICU抢救了三天三夜才脱离生命危险。”
法官仔细看了看这些材料,然后问赵铁柱:“被告,你承认是你救的原告女儿吗?”
“承认。”赵铁柱紧张地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
“你承认在救人过程中可能用力过度吗?”
赵铁柱犹豫了一下:“我...我当时就想着救人,可能确实用力大了点。我不是专业的,只是按电视上学的。”
苏志强在原告席上冷笑了一声。
法官继续问:“原告要求被告赔偿三十五万元,被告怎么看?”
赵铁柱的法律援助律师站起来。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看起来经验不足,有些紧张:
“法官,我当事人出于善意救人,即使有操作不当的地方,也不应该承担如此高额的赔偿。而且,如果没有我当事人及时救援,苏晴很可能已经溺水身亡。”
“善意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苏家律师立刻反驳,“况且,被告明知自己不懂专业急救知识,还要盲目施救,这本身就是重大过失!”
年轻律师明显不是对手,被驳得哑口无言。
苏家律师继续发挥:“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本来只是意外落水,结果被非专业人员'救援',造成多处骨折,这是多么严重的二次伤害!”
法庭上开始出现窃窃私语声。
“而且,”苏家律师的声音更大了,“被告在急救过程中,完全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心肺复苏的力度、频率、位置都不正确,这才导致了严重后果。”
他又拿出一份材料:“这是急救专家的鉴定报告,明确指出被告的操作存在多处错误。”
年轻的法援律师想要反驳,但显然准备不足,说话磕磕绊绊。
法庭上的形势对赵铁柱越来越不利。
苏志强得意地看着这一切,仿佛胜利已经在握。
“法官,”苏家律师继续说,“我们申请播放事发现场的监控录像,让事实说话。”
法官点点头:“可以。”
法警打开了投影仪,准备播放录像。
“这是我们从河堤管理处调取的完整监控录像,清楚地记录了整个事发经过。”苏家律师显得很自信。
赵铁柱的心跳得很快,手心里全是汗。
所有人都盯着大屏幕。
录像开始播放。
画面很清楚,可以看到赵铁柱在河边散步,然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
接下来是救人的过程。赵铁柱把苏晴救上岸,开始做心肺复苏。
从录像上看,他的动作确实不够标准,按压的力度也比较大,频率有些快。
“各位可以清楚地看到,”苏家律师暂停了录像,“被告的急救方法确实不当。按压位置偏左,力度过大,这正是造成多处肋骨骨折的直接原因。”
法官也在仔细观察录像,不时地点头。
赵铁柱低着头,不敢看屏幕。他知道自己的动作不标准,但当时情况紧急,能救活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苏志强得意地对身边的律师低声说:“看吧,铁证如山。这个农民工完了。”
05
就在苏家律师准备继续播放录像证明赵铁柱“救人不当”的时候,年轻的法援律师突然站起来:
“法官,我申请把录像时间再往前调一点。”
“为什么?”法官问。
“我想看看苏晴是怎么落水的。落水的原因可能影响救援的紧急程度和必要性。”
苏家律师皱了皱眉:“这和本案有什么关系?重点是救援方法是否得当。”
“当然有关系,”年轻律师坚持说,“如果是意外落水和故意落水,救援的紧急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法官考虑了一下,点点头:“有道理,可以调取更早的录像。”
苏志强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正常。他低声对律师说:“没关系,就是意外落水而已。”
柳梅却显得有些紧张,不断地用手绢擦着手心的汗。
苏晴坐在那里,脸色越来越苍白,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
录像重新开始播放,时间往前调到了十分钟前。
画面中,苏晴一个人走向河边。
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长发在夏日的微风中轻摆,看起来就像个天真无邪的少女。
但很快,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异常。
苏晴在河边站了很久,足足有五分钟。她一直在那里徘徊,时而看看河水,时而四处张望,神情显得很犹豫,很痛苦。
“这是在干什么?”有人小声嘀咕。
画面继续播放。
苏晴在河边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停下来,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绝望。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然后...
纵身一跃!
法庭上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苏志强的脸色瞬间煞白,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
柳梅则直接捂住了嘴巴,发出了惊恐的尖叫声。
苏晴本人更是面如死灰,浑身颤抖得像筛糠一样。
“不可能!不可能!”苏志强突然跳起来,“这个录像有问题!”
但法官立刻制止了他:“请安静!”
录像继续播放,画面显示得清清楚楚:苏晴主动跳进河里后,在水中剧烈挣扎,很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撞伤了肋骨。
几分钟后,赵铁柱出现在画面中,听到呼救声后立刻跳河救人。
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落水,而是自杀!
年轻的法援律师立刻站起来,声音激动而洪亮:
“法官!现在真相很清楚了!苏晴不是意外落水,而是主动跳河自杀!我的当事人救的是一个自杀者的命!”
法庭上顿时炸开了锅。
旁听席上的记者们疯狂地拍照,网友们议论纷纷。
“天哪,竟然是自杀!”
“这家人太过分了!”
“为了面子连良心都不要了!”
苏家律师完全懵了,嘴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反转。
法官用力敲了敲法槌:“安静!安静!”
法庭逐渐安静下来,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震惊的气息。
法官看向苏晴:“苏晴,你能解释一下录像中的情况吗?”
苏晴低着头,眼泪哗哗地流,身体抖得更厉害了:“对不起...对不起...我...”
“你为什么要跳河?”法官的声音虽然严肃,但带着一丝关怀。
“我...我压力太大了...”苏晴的声音很小,“考试总是考不好,爸妈对我期望很高...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不如死了算了...”
苏晴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在苏志强夫妇心上。
柳梅忽然冲上前抱住女儿:“晴晴,妈妈不知道你这么痛苦...妈妈错了...”
“你们从来没有问过我想要什么,”苏晴哭得更厉害了,“只知道要我考好成绩,考名牌大学。我累了,真的累了...”
法官让法警重新播放了救人部分的录像,这次重点观察苏晴在水中的表现。
录像清楚显示,苏晴在水中剧烈挣扎,身体不断地撞击河底的石头和杂物,很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肋骨骨折。
而赵铁柱的急救动作,虽然不够标准,但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基本正确,而且如果他不及时救援,苏晴很可能真的会死。
“现在情况很清楚了,”法官说,“被告救的不是一个意外落水者,而是一个自杀者。在这种情况下,救人是第一位的,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死亡。次要的伤害在所难免,而且主要伤害很可能是在落水挣扎过程中造成的。”
苏家律师还想挽回局面:“法官,即使是自杀,急救方法不当造成的额外伤害也应该...”
“够了!”法官严厉地打断了他,“如果没有被告及时救援,原告女儿现在还能坐在这里吗?”
赵铁柱也完全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救的竟然是一个想死的人。
“为什么?”赵铁柱忍不住问苏晴,“你才十九岁,为什么要这样做?”
苏晴哭得说不出话来。
06
法庭上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重。
苏志强瘫坐在椅子上,脸上毫无血色。他精心策划的这场官司,竟然变成了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要起诉救了你女儿命的人?”法官的声音很严厉。
苏志强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我...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女儿自杀...”
“所以你就要陷害无辜的人?”
“我只是...只是想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让大家关注救人方法的问题,而不是...”
真相终于完全大白了。
苏志强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不让人知道女儿自杀未遂,竟然要陷害救命恩人,把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说成是伤害他人的罪人。
法庭上的旁听者都愤怒了。
“太无耻了!”
“恩将仇报!”
“为了面子连良心都不要了!”
“这种人怎么配当父亲?”
法官再次用力敲响法槌,制止了议论声。
“现在我宣布判决结果,”法官站起来,声音庄严而有力,“原告败诉,撤销对被告的所有指控。被告赵铁柱无罪释放,且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此外,”法官继续说,“鉴于原告恶意诉讼,浪费司法资源,判决原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并向被告公开道歉。”
赵铁柱一下子站起来,眼中含着泪水。这些天来的压力和委屈,终于得到了释放。
年轻的法援律师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赢了!我们赢了!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宣判结束后,苏志强夫妇带着苏晴灰溜溜地想要离开法庭。
但在法院门口,苏晴挣脱了父母的手,跑到赵铁柱面前。
“叔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谢谢您救了我的命!如果没有您,我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赵铁柱赶紧扶起她:“姑娘,别这样,你好好的就行。”
“我以后不会再做傻事了,”苏晴的眼中重新有了光芒,“我要好好活着,不辜负您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柳梅也走过来,眼圈红红的,声音哽咽:“师傅,真的对不起。是我们做错了,我代表全家向您道歉。”
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救了我女儿,我们全家都欠您一个天大的人情。”
赵铁柱连连摆手:“别这样,都是应该做的。孩子还年轻,以后你们多关心关心她的心理健康,别给她太大压力。”
苏志强站在远处,始终没有过来道歉。他的脸上写满了羞愧和后悔,但面子让他迈不开那一步。
当天下午,这个案件的判决结果就传遍了网络。
网友们都在为赵铁柱鸣不平,为正义的胜利而欢呼:
“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为赵师傅点赞!真正的英雄!”
“苏志强一家应该向全社会道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救人就是救人,不应该承担这么大的法律风险!”
但也有很多人开始反思: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父母的期望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真的需要反思。”
几天后,苏志强的地产公司股价大跌,很多合作伙伴都开始疏远他。在商界,诚信和人品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而苏晴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开始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她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不应该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轻易放弃。
有记者再次采访了赵铁柱。
“师傅,经历了这么多事,您还会选择救人吗?”
赵铁柱正在工地上搬砖,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汗:“当然会。救人是应该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
“您不担心再遇到类似的麻烦?”
“担心有什么用?”赵铁柱点了支烟,“做人得凭良心。看到有人需要帮助,能帮就帮,这是做人的底线。”
“这次的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
赵铁柱想了想:“让我明白了,救人不仅仅是救身体,有时候也是救心灵。那个姑娘之所以要跳河,就是心里有病。我们不仅要救落水的人,也要关心身边那些心里受伤的人。”
一个月后,苏晴亲自来到工地看望赵铁柱。
她的气色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叔叔,我来谢谢您。”苏晴手里拿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见义勇为,救人英雄”。
“这太客气了,”赵铁柱有些不好意思,“你身体好了就行。”
“我已经决定了,”苏晴的眼神很坚定,“我要学心理学专业,将来当心理医生,帮助那些像我一样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
“好,这个想法好。”赵铁柱很高兴,“能帮到别人的工作都是好工作。”
“我还想请您做我的证婚人,”苏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您救了我的命,就像我的再生父母一样。”
“哈哈,那要等你找到好男孩了再说。”赵铁柱笑了,“不过我一个粗人,能当什么证婚人。”
“您不是粗人,您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
半年后,有媒体报道苏志强的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有人说这是报应,但赵铁柱觉得,生意失败就是生意失败,和道德没什么直接关系。
重要的是,苏晴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一年后,苏晴顺利考上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虽然不是最顶尖的学校,但她很满足。
柳梅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给女儿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更多地关注她的内心世界。
至于赵铁柱,他还在那个工地上。
有很多建筑公司想要挖他过去,有的甚至开出了更高的工资,但他都拒绝了。
“在哪里干活都一样,”他对工友们说,“关键是要踏踏实实做人。”
也有公益组织想要请他做形象代言人,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就是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没什么好代言的。做好事不需要宣传,需要的是行动。”
有记者问他有什么人生感悟,他想了很久说:
“人这一辈子,能帮就帮,能救就救。不要想那么多,就是凭良心做事。”
“那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活着。”赵铁柱说得很简单,“好好活着,让身边的人也好好活着。”
两年后的一个夏日傍晚,赵铁柱又来到那条河边散步。
河水依然在缓缓流淌,夕阳依然金黄美丽。
他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晚上,想起了那个绝望的女孩,想起了那一跳。
现在,那个女孩已经成了一名优秀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正在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比什么都重要。
赵铁柱点了支烟,看着河水发呆。
突然,他听到远处有人在呼救。
声音很急,很绝望。
赵铁柱想都没想,把烟一扔,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在他看来,救人依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面临什么风险,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就是赵铁柱,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一个不普通的好人。
来源:卡西莫多的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