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不论多忙,建议“1要躲,2要吃,3注意”,别大意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9:52 1

摘要:很多人还沉浸在“夏未完、秋未起”的过渡情绪里,却没意识到,秋分其实是个必须打起精神的节点。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秋分绝不是一个“路过”的节气,而是健康管理的转折点。

一觉醒来,暑气悄悄退场,秋风悄然而至。今天是秋分,昼夜平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很多人还沉浸在“夏未完、秋未起”的过渡情绪里,却没意识到,秋分其实是个必须打起精神的节点。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秋分绝不是一个“路过”的节气,而是健康管理的转折点。

秋分之后,气候由热转凉,身体也在悄悄“换挡”。这时候如果还像夏天那样吃冷饮、穿短袖、熬夜、贪凉,养生这事儿,等于白做。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不谈大道理,只说实用事。围绕秋分这个节气,给大家讲清楚:“1要躲,2要吃,3注意”,不是吓唬你,而是希望你在日常生活里,别让疾病“有机可乘”。

说到“躲”,可不是让你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而是要懂得主动避开对身体不利的“隐形杀手”。特别是下面三样,很多人不当回事,实则对健康威胁不小。

首先,是秋燥。

秋分之后,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空气最易“偷水”。别小看这点变化,最先遭殃的就是呼吸道。

你可能会发现,最近嗓子干、早上起床咳几声、鼻子也有点不通气,这不是小毛病,是秋燥来袭的信号。

其次,是早晚温差。

秋分的白天还热得像夏天,可一到晚上,凉得像初冬。

很多人中午还穿短袖,晚上却冻得瑟瑟发抖。特别是中老年人,血压容易波动,受凉后容易引发关节疼痛、血管痉挛,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第三,是情绪波动。

秋天是个容易让人“想多”的季节,特别是秋分这个节点,昼夜均分之后,白天会越来越短,光照减少,大脑中褪黑素分泌增加,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很多中老年人会因此失眠、焦虑,甚至莫名烦躁。

所以,秋分要“躲”的,不是天气,而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健康隐患。

说到“吃”,很多人以为“秋天就该贴秋膘”。话说回来,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补”?其实未必。

秋分之后,饮食要遵循一个总原则:滋阴润燥,平补为主。

别急着进补,尤其是中老年人,肠胃功能变弱,动不动吃些油腻滋补的食物,反而适得其反。相比之下,润肺、养胃、安神的食物更适合这个时候。

比如:百合、银耳、梨子、山药、莲子、南瓜,这些食材既温和,又能养阴润燥。尤其是梨,素有“天然润肺剂”之称,蒸着吃、煮着喝,都能缓解秋燥带来的喉咙不适。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要喝点汤?”当然可以,但要记住一句话:汤要清淡,不能厚重。像老火汤、羊肉汤这种动辄炖上几个小时的,秋分时节不宜多喝,容易上火、助湿。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老年人秋天容易便秘,这也是秋燥惹的祸。

这时候可以适当多吃些粗粮,比如玉米、红薯,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芹菜、苹果、香蕉,帮助肠道维持通畅。

还有一点必须提醒:秋分之后,水别省着喝。很多人一到秋天就不爱喝水了,其实秋燥最怕的就是“内干外燥”。哪怕不渴,也要记得定时小口喝温水。

秋分这节骨眼上,有些习惯,得改;有些规律,得守;有些信号,得看。

第一,作息要调整。

夏天日长夜短,很多人习惯晚睡早起。可秋分之后,阴气渐盛,就该顺应天时,早点休息。中老年人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既保持睡眠质量,又不影响白天精神状态。

第二,运动要适时。

秋高气爽,确实是锻炼的好时机。但秋分之后,运动也要讲究节奏。

早晚锻炼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关节受凉。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太极、慢跑,每次不超过一小时,避免过度疲劳。

第三,情绪要平稳。

秋分之后,情绪容易起伏。很多人习惯把“情绪问题”当小事,其实长期焦虑、压抑,会影响心率、血压、免疫力。建议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写日记、听舒缓音乐、练习深呼吸等方式调节心情。

第四,注意皮肤保养。

秋燥不仅影响内脏,也会让皮肤变得干痒、脱屑。中老年人皮肤本就较薄弱,这时候应选择温和的沐浴方式,避免热水长时间冲洗,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乳。

第五,留意身体的小变化。

秋分是一道“健康分水岭”,很多慢性病容易在这个时候冒头。

比如血压波动、糖尿控制不稳、关节疼痛加剧等。这时候如果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饭量变化、情绪异常、活动力减弱等情况,别硬扛,建议及时就诊,别让小问题憋成大隐患。

很多人把秋分当作“天气变了”,但其实,它更像是一场健康的“考试提醒”。身体的很多问题,不是秋天造成的,而是夏天没管好、秋天没接上。

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从秋分开始的这段时间,是调养身体、稳定健康状态的绝佳窗口期。不求大补大养,但求稳中有进、细水长流。

别等到冬天真正到来,才发现身体已经“先交了卷”。

秋分只是一个节气,但对养生来说,它像是一把“开关”,提醒我们:该收了,别再放任自己;该养了,别再忽视身体的声音。

一个节气养好,胜过吃几瓶保健品。

秋分养生,不在于做多少“高大上”的事,而在于那一口温水、那一顿清粥、那一个早睡的夜晚、那一场微汗的散步。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平分昼夜的日子里,停一停,缓一缓,听一听身体的声音,给健康一个缓冲的机会,给生活一个从容的节奏。

从今天起,愿你不再“硬扛”,不再“大意”。秋分已至,养生正当时。

参考文献:

[1]王素珍,李雪.节气与健康:秋分时节中老年人养生建议[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8):4671-4673.

[2]郭玲,刘平.秋季气候变化对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1):123-125.

[3]张晓红.中医视角下秋季“燥邪”与饮食调理策略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4,16(05):58-61.

来源:经纬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