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被爆曾想在日本或法国烟花炸山,被拒后才辗转喜马拉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9:32 2

摘要:原因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刚刚过去的周末,安踏旗下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一事,引发了舆论强烈声讨。

周一,港股迎来开盘时刻,安踏股价毫不意外地开始大跌。

原因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刚刚过去的周末,安踏旗下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一事,引发了舆论强烈声讨。

在生态系统本就脆弱的高原地区搞高污染的“艺术行为”,品牌和艺术家的双重傲慢,刷新了大众的认知。

根据品牌方的说法,艺术项目《升龙》原意是想打造“龙腾雪域”奇观,来呼应始祖鸟品牌的高端姿态。

于是在周五当天,烟花沿着山脊炸了三场,确确实实达到了品牌方想要的“艺术效果”。

炸山当晚,事情开始在户外圈子里发酵。

反馈的声音里没有始祖鸟和蔡国强所期待的赞声一片,而是满满的质疑和愤怒。

(品牌方宣传海报)

作为品牌最直接的受众,玩户外的人大多更懂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始祖鸟这种面向专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高端品牌带头搞破坏,无疑是对自己最忠实受众的背刺。

到了周末,炸山事件迅速破圈。

虽然品牌方声称全程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流程经过了科学评估,符合环保标准...

但,“可降解”和“符合标准”,真的不等于无害。

(图源:风芒新闻)

相反,材料降解的过程本身,就是威胁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

更多科普也随之而出,炸山造成影响不言而喻:当地植被生长周期漫长,爆破冲击波可能直接破坏掉植物根系。

至于品牌方声称的“翻土修复”...如果修复过程将污染物埋到了深层土壤里,只会雪上加霜。

爆破还可能直接摧毁小型动物巢穴,破坏食物链。像雪豹这样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的动物,会因为“炸山”出现应激反应。

(媒体点名报道)

生态环境越脆弱,人类活动就越要以“最小干扰”为前提开展。

很显然,炸山放烟花,远远超过了“最小干扰”。

(现场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放烟花炸山)

到了今天,事件依然在发酵。

蔡国强被扒出放烟花计划曾选址法国圣维克多山,含义是在艺术家塞尚的故乡用一条火焰“闪电龙”,向西方艺术史宣告自己的登场。

虽然这一方案没有实现,但留下的火药草图,成了这次炸山活动的原型。

(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

也有报道提到,蔡国强团队曾想在日本富士山进行活动,但由于火山灰扰动、花粉浓度增加、干扰鸟类繁殖等原因,被当地部门拒绝没能成功。

最终,炸山的创意来到了青藏高原上的山脉。

品牌在中外平台的道歉话术差异也成为被关注的点。

比如海外版承认活动“违背品牌核心环保价值观”,国内强调“初心是提升高山文化关注”,模糊问题根源。再比如国内的道歉声明有种轻车熟路的公关套路,没有那种自然而然的真诚...

此外,还有很多人提到,借用山脊的户外宣传创意并非不可,事实上,10年前就有过被广泛认可的创意形式。

2015年,猛犸象品牌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顶阿尔卑斯马特洪峰150周年,邀请多名登山家和高山向导们沿着山脊攀行。

点亮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头灯的那一刻,红色灯光亮成一条龙,象征着人类对高山永无止境的探索,和探索中留下的勇气——登顶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切顺利。

相较之下,“烟花炸山”格外凸显出人类的自私,为了完成品牌噱头不顾一切生态影响,最终落得被全民讨伐的境地...

炸山并非单纯无知,而是品牌方和艺术家双方的傲慢。

在他们眼中,“喜马拉雅” 这四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艺术噱头。

只要能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烟花,制造出震撼的话题,生态代价不过是可以被忽略的 “小瑕疵”。

(图源:人民日报)

炸山本质上是把环保拿来当成了营销的 “时尚单品”,而非底线。需要时拿环保话题出来装点品牌形象,一旦与利益冲突,就可以随手丢弃吗?

一个号称做户外的品牌,理应把环保和生态问题刻在骨子里,团队里不可能没有不懂生态问题的人,但最终依然能把炸山这种事做出来。

(始祖鸟之前的ReBIRD营销活动,旨在践行可持续循环的环保理念)

一个常年做烟花艺术,号称“中国烟花第一人”的艺术家,也不会不懂放烟花的后果。

但讽刺的是,还是有人拍板把活动落地了,“商业曝光” 的诱惑,最终压过了对生态的敬畏。

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致敬自然”变成了,用人类的欲望来践踏自然的尊严。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今天发文《气得编不出标题》,文中她说:

“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

“真正的艺术家们,耗尽心血却最终不曾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

始祖鸟和蔡国强的翻车也提醒了所有人,在自然面前应该保持绝对的敬畏和尊重。

丢掉这份谦卑,再响亮的口号、再华丽的作品,都只会沦为被唾弃的笑话。

来源:英国报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