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明天就是谷雨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老话说:“谷雨三不做,夏季无灾祸。”说得玄乎点,是顺应四时,借天地之气保平安;说得实在点,就是养好身体,为即将到来的夏天打个底。
那“三不做”究竟是哪三件事?为什么说不做这三件事,就能让你整个夏天少受病邪侵扰?今天我们就把这个古老说法掰开揉碎,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又该怎么做才算真管用。
第一不做:谷雨不熬夜,阴阳失调易倒下
谷雨时节,万物疯长,人体也进入“阳气生发”的阶段。
中医讲“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就是春天是旧气退去、新气生发的时候。这个阶段,“养阳”是关键。
而阳气最怕的,就是熬夜。
你可能会觉得,熬夜谁没熬过?晚睡一两点,第二天照样能起床。
可问题是,身体不是今天透支明天还,而是今天欠债夏天要账。
谷雨时节,肝气最旺。肝在中医里主疏泄、藏血,管着情绪,也管着身体的“调度中心”。
熬夜最伤肝。现代医学也发现,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的关键时间。
你不睡,它就没法修。
而谷雨之后,气温升高、湿气加重,人体本就容易“上火、内热”。再加上熬夜,肝火一旺,湿热内生,情绪烦躁、口苦口干、眼睛红痒、皮肤长痘、便秘失眠就一起来了。
你以为是季节换了,其实是你火气太大了。
研究也发现,长期熬夜的人,血压、血糖、血脂更容易失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都明显升高。
中国睡眠研究会曾指出,我国成年人中,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很多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却在慢慢透支生命。
谷雨时节开始,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晚上11点前上床,保证7小时睡眠。不是矫情,是对自己身体的基本尊重。
晚上是养命的时间,不是刷手机的战场。
第二不做:谷雨不贪凉,湿寒入体难驱赶
这时候气温逐渐升高,人容易觉得闷热,尤其是南方,雨水增多、湿气上升,衣服一下子就贴身、汗一下子就冒出来。很多人喜欢开空调、喝冷饮、吃冰西瓜,图一时凉快。
可这凉快,代价不小。
人体到了谷雨时节,皮肤毛孔开始打开,汗腺活跃,这个时候贪凉,寒气就容易趁虚而入。
西医也早就证实,温差刺激会引发血管收缩、肠胃痉挛,是诱发感冒、腹泻、肠胃炎的高发因素。
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忽冷忽热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事件。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谷雨是“湿气入体”的起点,“湿为阴邪,黏滞重浊,最易困脾”。意思是,湿气一旦入体,最先影响的就是脾胃功能。
脾主运化,是负责把吃进来的食物变成能量的核心。脾虚了,人就会觉得乏力、头重、口淡、食欲差,甚至腹胀腹泻。
你以为是天气太黏,其实是体内太湿。
所以从谷雨开始,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不要赤脚踩地板,尤其是瓷砖,寒气直通脚底。
不要穿湿衣服,哪怕一点点潮,也要立刻换干。
冷饮不入口,冰啤酒、冰奶茶、冰西瓜,暂缓几个月。
空调不直吹,室温不低于26℃,风不要直冲头、背、脚。
多喝祛湿茶,比如薏米红豆水、茯苓陈皮茶,既温和又有效。
第三不做:谷雨不动怒,肝火一动百病生
谷雨之后,天气变得闷热,人也容易烦躁。
这个时候,如果再遇上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多、心事压得喘不过气,就很容易情绪失控。
情绪这事,听起来很“抽象”,但它对健康的影响,一点也不虚。
中医说“怒伤肝”,肝主疏泄,最怕的就是情绪郁结。你一生气,肝气不舒,气血运行就会紊乱。
现代医学也发现,情绪激动会导致肾上腺素飙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
而到了谷雨时节,肝气本就旺盛,这时候再动怒,就是火上浇油,容易引发头痛、眩晕、胸闷、失眠等“肝火上炎”的症状。
更严重的,高血压、心梗、脑中风,很多都和情绪失控有关。
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责任重,情绪的管理更不能松懈。
一个小怒,就可能是血压飙升的导火索;一次大怒,可能就是心梗的前奏。
那该怎么办?
要学会“看破不说破”。别人说点不中听的话,不一定要怼回去。
很多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
要学会“情绪排毒”。写日记、运动、听音乐、打坐、种花,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都是温柔的情绪出口。
别小看这些方式,它们帮你把心里的火一点点降下来。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把所有事都憋在心里。愿意开口求助的人,心脏病的风险都比别人低。
找朋友聊聊,哪怕只是发发牢骚,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方式。
总结一下,谷雨三不做,不是禁忌,而是智慧
不熬夜,是顺应阳气生发;
不贪凉,是避免湿寒侵体;
不动怒,是调养肝气情绪。
这三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每一条都关系着身体的根基。谷雨是春夏的交界口,养不好,就容易“春病夏发”。
从这个节点开始,养阳、祛湿、调情绪,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你可能已经听过无数次“顺应天时、调养生息”这种话,但真正做到的,却不多。不是因为你不懂,而是你总觉得“没那么严重”。
可健康这事,一旦出事,就真是“来不及”。
从明天开始,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
早睡,不凉,不怒。
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顺势养生。
身体的智慧,藏在节气里,也藏在你的一举一动里。
参考文献:
[1]李艳,李军.睡眠质量对中老年人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02):245-250.
[2]张志刚,陈鹏.湿邪影响脾胃功能的机制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2,28(17):67-70.
[3]王琳,刘佳.情绪波动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05):102-106.
来源:韩医师中医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