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只能凉拌,不能炒菜?高温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10:30 1

摘要:很多人认为,橄榄油只是在做沙拉或是凉拌菜时才用得到,甚至还有人说如果用橄榄油来炒菜,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这导致很多人不敢用橄榄油炒菜。

“橄榄油只能凉拌,不适合炒菜,高温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

很多人认为,橄榄油只是在做沙拉或是凉拌菜时才用得到,甚至还有人说如果用橄榄油来炒菜,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这导致很多人不敢用橄榄油炒菜。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精炼橄榄油烟点达 230~250°,比花生油还高。即便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其烟点也有 180~210℃,完全可以覆盖家常快炒温度(120~150℃)。

此外,橄榄油的热稳定性强,这是因为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65%~80%, 这种脂肪酸热稳定性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强,更耐高温。而我们日常熟悉的植物油大多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稳定,更容易氧化。

因此,橄榄油完全可以用于日常快炒。 当然,像所有食用油一样,应避免长时间过度加热至冒烟。

橄榄油最初因地中海饮食被大家熟知,大家认知中地中海饮食是低温烹调,所以就觉得橄榄油只能凉拌或者直接饮用,与我国喜欢高温烹调的方式格格不入。甚至有人认为,橄榄油加热会产生有害物质,营养还会被破坏。

然而,事实可能与大家想的并不一致。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1

橄榄油可用于日常快炒

很多人误以为橄榄油烟点低,不适合高温烹饪。事实上 ,精炼橄榄油烟点达 230~250°,比花生油还高;即便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其烟点也有 180~210℃,完全可以覆盖家常快炒温度 ( 120~150℃ )。

2

橄榄油,热稳定性很强

在评估食用油是否适合高温烹饪时, 我们需要关注这三个关键指标:在高温下,油脂是不是容易氧化、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营养会不会被破坏。 与普遍认知相反, 科学研究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在高温烹饪中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 有实验显示, 在加热到 180℃ 的情况下,与其他植物油相比 2 小时内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强。 虽然 2 小时后急剧下降,但日常烹调一般达不到这个时长。 那为什么橄榄油热稳定性很优异呢?这主要得益于其成分构成。 橄榄油热稳定性强主要归功于其富含的 单不饱和脂肪酸 (占比 65%~80% [7] ), 这种脂肪酸热稳定性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强,更耐高温。 相比之下, 很多常见 植物油以不稳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容易氧化,在高温加热还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除了结构外,橄榄油的抗氧化成分也能有效保护油脂,防止其在高温下过快氧化变质。 橄榄油根据精炼程度和组成不同,可以分初榨( 又分为特级和优质 )、精炼和混合这 3 类 。 [5] 特级初榨橄榄油在氧化稳定性的表现更胜一筹,这是因为 特级初榨保留了更多的抗氧化成分,帮助橄榄油在高温加热时更稳定、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图源:参考资料[5] 另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采购了市面上 48 款植物油来检测稳定性,发现芝麻油、特级初榨橄榄油等含有微量抗氧化成分的油脂,稳定性更好。 [6] 图源:参考资料[6] 至于大家关心的橄榄油高温加热产生有害物质的问题,通常来说,高温加热时间越久,有害物质( 如极性化合物、反式脂肪酸 )的产量就越多。 但 很多研究显示,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条件下,特级初榨橄榄油表现出不错的热稳定性,其产生有害物质的量也低于大多数常见植物油。 比如同样在 180℃ 的实验下,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牛油果油产生的极性化合物都比较少;而在 240℃ 的环境中,无论哪种加工程度的橄榄油产生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都很低。 不仅是油脂本身,对于烹调的食物,橄榄油也可以抑制有害物的生成。有研究发现,初榨橄榄油的酚类化合物对炸薯条过程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作用。虽然用不同的油炸的薯条颜色相同,但在酚含量最低的油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速度更快。 [8]

橄榄油营养

并非一加热就“全无”

有人说,橄榄油不能加热主要是担心初榨的有很多营养,会被破坏。 确实, 初 榨橄榄 油未经 精炼处理 ,因此 保留了橄榄里较多的植物化学物, 比如角鲨烯、酚类、维生 E、叶绿素、甾醇等。

油橄榄→去枝叶→清洗→破碎→搅拌融合→离心分离→初榨橄榄油

但整体来说, 角鲨烯、甾醇、三萜醇受高温影响小 ,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 E 受影响比较大。 [11] 而 橄榄油中最突出的抗氧化成分就是角鲨烯 ,含量在 800~12000mg/kg。 从实验数据看, 橄榄油即使在煎炸 30 分钟时,角鲨烯的含量下降也并不明显。 [9] 经过八道油炸或煎土豆工序后,约 80% 仍留在油中。 [8] 图源:参考资料[9] 而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E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实验中,损失率会有差异。 [11] 不过,正是因为它们的贡献,保护了油脂本身和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也算是“物尽其用”。即便这样,初榨橄榄油整体的抗氧化成分还是有很多保留。

橄榄油的科学使用建议

1

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营养最丰富,不差钱的话,优先选择“ 特级初榨 ”( extra virgin )。另外,如果包装有中文,说明是国产或正规进口的,建议选按照 GB/T 23347-2021 标准生产的产品,这个包装上会写。 除此之外,尽量选择 深色的玻璃瓶 ,这样有利于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为了和其他食用油经常换着吃,可以买小瓶的,更换会更频繁。 图源:橄榄油瓶身实拍

2

这样存

橄榄油的突出成分有角鲨烯、维生素 E、叶绿素等,在储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成分会逐渐减少。相比其他储存条件, 低温避光 的方式,这些功能性成分流失最少 [10] 。比如可以用完放在冰箱里,比放厨房窗台或炉灶边更好。

3

这样用

与所有植物油一样,橄榄油 应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 通过对油脂氧化情况、抗氧化物含量变化的研究数据显示,橄榄油煎炸 15 分钟或高温 3 分钟内,橄榄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角鲨烯含量变化较小,适用于短时间的烹调。 图源:参考资料[9] 橄榄油的“加热恐慌”,本质是对油脂特性的误读。特级初榨橄榄油凭借高油酸含量和丰富抗氧化剂,在合理控温下不仅能减少有害物生成,还能保护食物营养。 与其纠结“凉拌还是热炒”,不如掌握科学用油三原则: 按需选油、避光储存、控温控时 。橄榄油并非“娇贵公主”,而是相对耐高温的“健康卫士”。下次下厨时,不妨自信地拿起橄榄油——它比你想象得更“抗打”。毕竟,真正的好油,经得起火候考验。当然啦,也没必要高温烹饪太久。

照“谣”镜

这类谣言 往往片面夸大某些食材或烹饪方式的局限性,如片面强调橄榄油只能用于凉拌,忽视其在合理温度下用于炒菜的可行性;其次还断章取义,截取部分科学信息进行错误解读,比如仅提及橄榄油的烟点而忽略其实际烹饪中的稳定性。这些谣言往往在传播时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 通过简化复杂科学事实来传播错误认知, 容易误导消费者。

来源:时空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