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引导激励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决定:授予599个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
今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引导激励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决定:授予599个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397名同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天津市西青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集体、潘泽民个人荣获表彰。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西青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西青区关工委副主任
“银领先锋”宣讲团成员
潘泽民
西青区关心下一代
工作委员会
西青区关工委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理念,紧密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凝聚广大“五老”智慧力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持续贡献“银发”力量。
组织强基,全域覆盖
全区建成区、街镇(委局)、村(社区、学校、企事业)三级关工委组织290个,同步建立功能性党组织290个,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区关工委核心团队由7名退休老同志组成,办公室设于区委老干部局,配备专职力量保障运转。
“五老”聚力,专业护航
创新组建“五老宣讲团”“五老普法团”等六大专项工作团队,成员170人。全区共建立“五老”宣讲队伍27支(270人)、志愿服务团队45支(296人),在社区普遍设立“五老”工作室,全区参与关工工作的“五老”达2602人。沈正国、陈万宏、潘泽民等多人荣获全国及市级先进称号。
阵地筑基,厚植“五爱”
精心打造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128个、快乐营地184个,各阵地均组建由“五老”领衔的辅导队伍,年均开展活动800余场,筑牢青少年思想道德根基。建立140余个“五老工作室”,其中“陈万宏法治宣传工作室”“霍庆顺年画工作室”等20余个特色工作室,在法治普及、非遗传承等领域成效显著。
活动铸魂,“五育”并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金色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老少同携手 共筑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利用重要节日节点,组织“五老”深入校园、社区等地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累计覆盖青少年30余万人次。
关爱暖心,护航成长
长期实施“扶贫济困 圆梦助学”行动,“五老”通过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等方式助力困难学子。区军休所连续20余年结对帮扶杨柳青一中贫困生;区关工委11年来慰问单亲儿童,发放慰问金60余万元。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推动60余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
机制赋能,品牌引领
区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健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组织“五老”骨干培训。强化与区老促会、老年大学等单位联动,形成共建合力。持续擦亮“银龄护航”工作品牌,扎实推进“一社区一工作室”建设,精心培育“老区精神教育进校园”“点亮微心愿”等一批具有时代气息、青少年喜爱的特色品牌,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行稳致远。
西青区关工委副主任
“银领先锋”宣讲团成员
潘泽民
潘泽民,男,75岁,中共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历任杨柳青一中副校长、新疆喀什地区教育处副主任、西青区教育局副局长、西青进修学校书记、副校长。退休后,他常年在西青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发挥余热,现任区关工委副主任、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以行动诠释党员初心。
作为区、局、校三级“银领先锋”宣讲团骨干,他常年活跃在宣讲一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面对1500余名观众直播讲述祖国巨变;在建党百年教育系统汇演中,动情演绎长征史诗与英烈故事;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深情回顾西青革命斗争史。他不仅精心撰写讲稿,还助力退役军人陈宝友打磨《红川情》等演讲名篇,帮助陈宝友成为广受欢迎的宣讲员。
三年新疆喀什援疆经历,让他对国家扶贫战略有切身感悟。返津后,他持续关注边疆发展,与喀什保持联络,积极宣讲扶贫伟业。多年来累计为贫困地区捐款近千元,其援疆事迹经媒体整理刊发,激励众人以各自方式投身扶贫事业。
他勇担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夕阳生活》小报主编重任,对创刊百余期的报纸进行全面革新:将单页简报升级为对折四版,版面扩充至8-12版,新增栏目,提升内容多样性,首版与末版采用彩色印刷,增强视觉呈现效果。改革后的小报更显专业,激发了老同志投稿热情。他还创新制作电子版通过微信群传播,显著扩大了影响力。
依托活动中心“大讲堂”,他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祖国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及经济发展成就。其深入浅出的授课让老同志在领略山河壮美中升华爱国情怀,讲座常座无虚席。
他耗时三年完成39万字自传《古镇情缘》,为杨柳青一中八十周年校庆献礼。这部凝结毕生经历的著作,被校方誉为“半部校史”,为家人和单位留存了珍贵资料。
他积极牵头组织开展乒乓球、园艺、民乐、戏剧等多项文体活动,使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的幸福家园,以实际行动绽放银龄风采。
来源:西青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