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提供专属AI芯片与数据中心支持。
各位朋友,早上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观。
今天,一条消息震撼科技圈:
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提供专属AI芯片与数据中心支持。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投资,是“掀桌级别”的信号释放。
一方面是英伟达——AI硬件霸主的再次加码;一方面是OpenAI——AI赛道核心玩家的野心升级;一方面是整个AI产业链的再度聚焦,全球科技资金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但你看国内市场,AI概念却陷入冷清,科技股虽涨但并无狂热。
有人说:“泡沫太多。”有人说:“利好透支了。”也有人说:“大模型又不能赚钱。”
今天,老观就来跟你聊聊这场“被质疑的牛市”,到底有没有戏?
先说一个事实:
这轮AI浪潮,并没有结束,只是进入了“沉淀—变现—优化”的新阶段。
你以为AI没热度了,是因为:
但资本的眼睛,比你远得多。
很多人说现在不敢追科技,是因为估值太贵了。
老观说句直白的:
如果你是短线玩家、右侧博弈者,那就别谈估值!
你说自己水平不够,拿不住?
那就像老观说过的:
“不能因为我拿不住,就把餐厅的灯关了,别人还要吃饭。”
炒科技,不是唯一的路,但是此时此刻最热的舞台。
你可以选择不上场,但请别质疑那些上场人的节奏。
每一轮牛市,科技都是不可缺席的角色:
2015年是信息安全与智能硬件;2019年是半导体与消费电子;2023-2025年,则是AI大模型+算力芯片+数据中心。如果你想短线盈利,那就别犹豫,科技就是最具爆发力的赛道。
当然,其他板块不是不能做,而是你得调整预期:
做消费、金融,是慢牛逻辑;做中药、白酒,是股息逻辑;做银行、电力,是熊市逆风逻辑。你不可能同时要“短线暴富”和“中线安全”两种好处。
播种的东西,不可能立刻就开花。低估的板块,不代表马上会涨。左侧建仓,也可能要等上几年。
“如果我现在拿着白酒、中药、食品,会不会错过整个牛市?”
答案是:大概率是。
这就是结构牛市的现实。
但你现在就割掉这些板块吗?
也未必。
因为你得明白:
这些板块的爆发时间,往往出现在“别人绝望、市场退潮”的时候。
就像银行、电力、煤炭——在2019-2021年牛市中沉寂三年,却在2022年“大家以为是熊市”的时候翻倍爆发。
行情是轮回的,你不可能在所有板块都赚到钱。
想博短线利润,就参与科技;想守长线价值,就埋伏消费金融;想稳定收益,就配置红利、指数;想什么都要,最后只会陷入反复追涨杀跌的泥潭。你说有泡沫?
当然有。
但泡沫,是主线行情必须走过的阶段。你想吃鱼尾巴,就别眼红鱼头。你想要安全边际,就别幻想短期翻倍。#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来源:足智多谋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