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我国水果产业的三大核心趋势:变小、变贵、网红爆品。而支撑这一趋势的是一场从育种实验室,到高山梯田;从冷链技术,到直播间的全产业链变化。
你知道最赚钱的水果是什么吗?
不是牛油果、不是榴莲、而是蓝莓!
蓝莓赚钱到什么程度?
国内原来最大的农药公司之一“诺普信”都不卖药了,改种蓝莓了!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我国水果产业的三大核心趋势:变小、变贵、网红爆品。而支撑这一趋势的是一场从育种实验室,到高山梯田;从冷链技术,到直播间的全产业链变化。
水果体积的缩短并非偶然,2024年苹果品类中的爆款——鸡心果它的体积型为传统苹果的1/3,但售价却高出40%。这一趋势的底层逻辑是:双重挤压的结果。
鸡心果
第一是需求端:家庭果盘经济兴起,导致小体积的水果更容易搭配,年轻人也追求一口食的便捷体验。于是蓝莓、车厘子等小果更适配碎片化的生活场景。
第二是供给端:单株果树结出10颗小果的经济效益,远超两个大果,种植者自然选择“以量换价”。
水果为什么越来越贵,这背后是消费属性从生存刚需,到情绪消费品的跃迁。过去水果解渴和维生素的功能需求,正在被健康叙事、社交货币、悦己体验等属性取代。
比如蓝莓凭借护眼的概念打开市场,尽管初期口感偏酸,但仍旧以30元每盒的高价站稳货架。果冻橙因为易剥不沾手的因素,溢价30%仍然大受欢迎。阳光玫瑰则通过标准化分级,跻身高端礼品市场,礼盒装单价突破200元一斤。
并且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使得水果种植向山地转移,坡地昼夜温差大,员工成本高,但产出的水果糖分积累更充分,也推动了精品化溢价。
再者冷链物流的升级,也将供应链成本转嫁到了零售端。
黄碧云提出的水果爆品公式:依需求育种➕精准种植区块➕全产业链支持。
这套公式在多个案例中都有验证,比如为满足玩手机不沾手的需求,育种方向锁定了:易剥皮低汁液的品种。粑粑柑也通过降低果皮含水量,解决了传统柑橘剥皮湿手的痛点。
阳光玫瑰引入日本品种后,云南种植者通过控温大棚技术,实现了全年供应,打破了季节性的限制。
爆品的成功,往往依赖产地垄断。
云南蒙自凭借年均2000个小时的日照,昼夜温差15度的独特气候成为蓝莓品质的核心。四川丹棱则因为酸性紫色土,独占果冻橙的优质产区地位。
地方政府为争夺水果地标,甚至会出台政策限制品种外流,形成隐性的水果版图割据。
然而这市场变化也暗藏着风险,过度的追求水果的网红化,可能会导致品种单一化。云南部分地区的蓝莓种植面积占比超过70%,土壤连作障碍频发。
高价水果也导致消费分层加剧,一线城市的蓝莓消费量是农村的8倍。当水果从民生品变成奢侈品,产业的普惠性就正在消失。
然而我们仍旧能够从一个小小水果摊的变化,看出我国农业正在从生存经济学转向体验经济学。
来源:九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