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和1911年正式成立的清华学堂。直到今天,还有不少被蒙蔽的国人一提到清华,就会笼统的说,清华大学是美国出钱办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和1911年正式成立的清华学堂。直到今天,还有不少被蒙蔽的国人一提到清华,就会笼统的说,清华大学是美国出钱办的。
清华学堂
对于这样的言论,美国人也是乐见其成,大说特说他们为了帮助中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而做的努力!
2002年2月22日, 美国小布什访问中国,专门在清华做了一场演讲,更是混淆视听地直接说,
“这所大学恰好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的”。他意思就差直接说清华是美国捐赠的了。
美国小布什访华在清华作演讲
三年后,文化名人李敖,也在清华演讲,他直接指出小布什,欲盖弥盖说了大谎话,清华大学的建立,起因于美国的庚子赔款确实不假,但历史真相是另有它因,小布什可一个字都没吐。
到底历史真相是什么呢?接下来告诉你。
1900年, 由于慈禧太后,错信了满清那几个不靠谱的玩意,以为义和团真的可以刀枪不入,而当时的列强确实也欺人太甚,
慈禧一气之下同时对11国宣战,结果是败的非常快,慈禧太后第一时间弃京西逃。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打进京城,对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北京城自元明以来积累的无数文物典章,国宝奇珍被劫掠一空。
最终清政府还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才结束了这场浩劫。因为那年是庚子年,所以这笔赔款也被称为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那年是庚子年,这笔赔款也被称为庚子赔款
1904年12月,大清驻美公使梁诚,在一次外交晚宴上,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无意中提及,庚子赔款数额可能计算过高。
梁诚立即敏锐地抓住这一话柄,当场追问:“若确有多收,美国是否考虑退还?”,海约翰一时语塞,只得含糊回应"需核查账目"。
梁诚按压住兴奋,借机轻推话题,留给美方面子,又埋下退款伏笔。他事后在日记中写道:“彼既自承其过,我当持此以为柄。”
外交周旋
梁诚出生于1864年,广州番禺人,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后称皇仁书院),1875年,梁诚作为第四批公费留美幼童之一,入读菲利普斯学院。
1881年回国任职总理衙门,后随张荫桓、伍廷芳参与外交事宜,1903年到1908年,梁诚出任驻美公使。
梁诚深知当时国家的困境和弱小,当他发现美国要多了赔款后,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把多给的部分给争取要回来,但他也深知其中,困难重重,必须要细致谋划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
梁诚拼命地通过各种关系,先是取得美国陆军部原始报销单据,证明战争实际支出费用和所谓"民间索赔"过多的虚构谎言。
他还发动舆论影响,在《北美评论》等报刊里面发文揭露:“美商索赔清单中,竟有纽约妓院称'因中国战事影响生意'索偿5万美元”,引发舆论哗然。
待时机成熟后,梁诚果断向海约翰提出交涉,提出:
“各国若将赔款核减,于我财政殊有补益,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
这个海约翰还是讲理的,他当场就答复了梁诚:
“贵大臣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
梁诚与海约翰
不久后海约翰经过再次核算,发现确实要多了,他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其中明确经调查,美国公民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所遭受的损失,以及美国军队的开支,并非有最初估计的那么多,
鉴于这一事实,我建议授权行政部门通知清政府,美国只要求赔款总数的一半,但这个事情的真正拍板人不是海约翰,而是美国统总老罗斯福。
毕竟这到嘴的鸭子都吃进去了,还要吐出来一半,当时的美国政府高层同意的人就极少!
罗斯福
梁诚同时禀请清政府外务部,提出照会共同争取,摇摇欲坠的大清朝廷,也没觉得这事能成功,在梁诚看来,事在人为。
他在美国生活多年,了解美国国家运行模式,他反复奔走,企图争取更多美国高层的同意,但大家都只是对他含糊其辞的,说些客套话。
游说美国
梁诚眼见快没希望了,开始走另外一条路,他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到处发表演说,召开记者招待会,将美国多要赔款的事情,不断的公之于众。
果然争取了大量民众的支持,同时,梁诚也没放弃游说美国国会议员。
游说美国
1907年,27岁就到中国山东传教28年的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Smith)向罗斯福进言:"退款办学可比军舰更能赢得中国人心,要用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
最终,美国政府在各方压力和综合权衡之下,同意返还多要的1,000多万美元,但这个钱不能直接退给清政府,而是专款专用。
这笔钱,只能用来支持中国选派的赴美留学生,算是留美教育专项经费。
清廷赴美留学生
美国这么做当然也不是可怜中国教育落后,要帮助中国振兴什么教育,而是希望借此培养一大批亲美势力。
后来美国公开的备忘录,关于派遣教育考察团去中国一文中,明确提出:
推广美国教材和文化渗透,以教育名义在长沙、福州等地增设教会学校,每培养1名基督徒学生,未来可影响10个家庭,并优先录取性格温顺、无命革倾向者,重点渗透长江流域、直隶和广东,好配合美国商业利益,影响清廷决策层,并利用侨乡扩大影响。
湖南圣经学校,旧址在长沙市芙蓉区
备忘录还指出,任何能对中国青年,成功进行教育的,国家将会投入有限的精力,而在道德知识和商业方面,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造就一批,为美国,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领袖。
老罗斯福也正是看了这份备忘录后,才最终签署了退款方案。
罗斯福同意退款方案
梁诚公使,后来也密奏慈禧:"美夷欲以学堂播其思想,然我正可师夷长技。当年幼童留美成就斐然,今若广派学子,他日必为国家栋梁。"
最终清廷妥协美国选派留学生赴美方案,但坚持增设"清华学堂",作为留美预备学校,而不能直接依赖美国教会学校。
不依赖教会学校的文化渗透,在这一点上清廷还算是清醒的。
清华学堂
所以说,清华建校的起因是源于庚子赔款退款,但不能说是美国人为了支持中国高等教育而建的,
清华大学更不像小布什说的,清华大学是美国捐赠给中国的,而是美国拿着本就属于中国的钱,分期付给你,还要求你专款专用。
当下的我们,在明了事实之后,倒也无需过于气愤,国与国之间本就是综合利益的考量,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与坏,善与恶。
梁诚
梁诚公使,这场弱国外交的极限操作,虽然无法改变不平等的条约,但为近代中国挽回了实际利益,促进了我国科教和文化发展。
正如美国学者保罗·柯文(Paul Cohen)评价:"这是殖民时代罕见的案例——弱者用强者的规则,从强者手中夺回了一部分未来。”
1917年,积劳成疾的梁诚病逝。清华大学校园内曾立碑纪念他在庚款退款中的贡献。
庚子赔款我们不能忘记,梁诚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欢迎留言。
信息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清华渊薮与梁诚贡献:清华大学前身用“庚子赔款”超索退款办学2023-11-15
百度百科:梁诚
清华大学新闻官网:布什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摘要 2002年02月22日
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