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创新药:细分赛道、领军企业与无限前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8:20 1

摘要:在人类与癌症漫长的斗争中,创新药成为了最具希望的“武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抗癌创新药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突破,多个细分方向为攻克癌症带来曙光,相关上市公司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在人类与癌症漫长的斗争中,创新药成为了最具希望的“武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抗癌创新药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突破,多个细分方向为攻克癌症带来曙光,相关上市公司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细分方向与创新成果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是当前抗癌领域的热点,其中以PD -1/PD -L1抑制剂为代表。这类药物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打破了传统抗癌治疗的局限。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多款免疫治疗相关药物,为黑色素瘤、肺癌等多癌种患者带来新希望。比如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批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成为首个覆盖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治疗的国产PD -1单抗 。临床数据显示,相比传统化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得到延长。除了PD -1/PD -L1抑制剂,CAR -T细胞疗法也取得进展,通过对患者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在热门靶点方面,HER2、CDK4/6、EGFR等靶点药物研发成果丰硕。2025年上半年获批的抗肿瘤药物就覆盖了这些热门靶点。如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治疗,利厄替尼片新适应症获批,用于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它作为具有全新分子结构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此外,针对一些罕见靶点的药物研发也在积极推进,为罕见癌症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抗体偶联药物(ADC)

ADC药物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性,能够将细胞毒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2025年3月,首款中国原创的肺癌TROP2新型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获批上市 ,由港股上市公司科伦博泰生物研发。该药用于治疗经EGFR -TKI和含铂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为EGFR -TKI耐药患者提供了新方案。临床数据显示,其单药对EGFR突变患者的获益更为显著,在肺癌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ADC药物在乳腺癌、胃癌等其他癌种的治疗中也在不断探索和突破,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代表企业与市场表现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化学制药龙头企业,在抗癌创新药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专注于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用药及造影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创新药营收占比突破50% ,市值超4400亿元,是国内创新药研发的标杆。恒瑞医药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多款抗癌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不断为市场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其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是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业务为抗肿瘤新药研发与商业化。主打产品包括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和PD -1替雷利珠单抗,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值超3700亿元。泽布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替雷利珠单抗也在多个癌种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百济神州通过全球化布局和创新研发,在国际抗癌药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科伦博泰

科伦博泰是科伦药业旗下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子公司。公司建立一体化ADC研发平台,拥有30余款差异化管线,10余款处于临床阶段,覆盖ADC、单抗/双抗及小分子药物 。2025年,其研发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和塔戈利单抗获批上市,分别用于肺癌和鼻咽癌的治疗。自2023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以来,股价涨幅显著,第一年上涨约70%,第二年上涨约60%,2025年最新股价涨幅超140% ,受到公募基金的青睐,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易方达医药生物股票等基金重仓持有。

和黄医药

和黄医药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同时上市,专注于创新药研发。2025年6月,赛沃替尼与奥希替尼的联合疗法获批,用于EGFR突变阳性经EGFR -TKI治疗后进展,且伴MET扩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疗法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达66%,中位PFS为8.2个月,而化疗组为4.5个月 。和黄医药在联合疗法治疗癌症方面已有先例,如呋喹替尼 +PD -1用于子宫内膜癌,呋喹替尼作为全球首个全抑制VEGFR -1/2/3的高选择性抑制剂,成为结直肠癌三线治疗金标准 。公司港股年内上涨超30%,兴全基金的兴全合远两年持有其股票近400万股。

市场前景与潜力分析

庞大的市场需求

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和患者对有效治疗手段的迫切需求,为抗癌创新药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增加,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死亡病例996万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癌症发病率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这将推动抗癌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增加

各国政府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加快新药审批流程、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在中国,国家对创新药研发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优先审评审批、医保谈判等政策,加速创新药上市和普及,提高患者可及性。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1 - 2024年国内在研新药数量从2000多种翻倍到4391种,其中42%属于自主原创 。持续的研发投入将推动更多创新药问世,提升癌症治疗水平。

技术进步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医药研发的深度融合,抗癌创新药研发效率不断提高。例如,CRISPR基因编辑疗法首获临床验证,为实体瘤治疗提供新范式,通过敲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CISH基因,改造后的T细胞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人工智能可用于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设计和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环节,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这些技术进步将为抗癌创新药领域带来更多突破,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抗癌创新药领域在多个细分方向不断突破,代表企业凭借创新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脱颖而出,市场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资本的持续投入,抗癌创新药有望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同时也将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 。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信息,文中涉及股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根据股票走势和估值,谨慎投资,不建议在股价过高脱离公允估值时购买。

来源:擦肩而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