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番茄杀手” 入境!这种病毒已在多国肆虐,我们该如何防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7:23 1

摘要:作为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番茄不仅是家庭炒菜、做汤的 “常客”,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番茄总产量达 6474 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你可能不知道,一种名为 “番茄灼烧病毒” 的 “隐形杀手”,

作为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番茄不仅是家庭炒菜、做汤的 “常客”,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番茄总产量达 6474 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你可能不知道,一种名为 “番茄灼烧病毒” 的 “隐形杀手”,正潜伏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链条中,一旦传入我国,将给番茄产业带来巨大威胁。

番茄灼烧病毒(简称 ToTV)是一种专门危害番茄等作物的新发植物病毒,2001 年首次在西班牙番茄田里被发现。它属于灼烧病毒属,长得像一颗直径约 28 纳米的 “小球”,虽然肉眼看不见,破坏力却极强。目前,这种病毒已蔓延到欧洲(西班牙、波兰等)、非洲(南非、摩洛哥等)、美洲(巴拿马、哥伦比亚等)和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多个国家,在欧洲和非洲的番茄主产区,早已造成严重损失。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发现番茄灼烧病毒的分布,但它的 “扩张野心” 不容小觑 —— 除了番茄,它还能侵染辣椒、茄子、马铃薯甚至烟草,连田间常见的杂草(如曼陀罗)都能成为它的 “藏身之所”,寄主范围非常广。

人工接种症状

番茄一旦被 ToTV 感染,症状就像被 “烧伤” 一样明显:叶片基部会先变黄、坏死,像被开水烫过;茎秆上可能出现深色的坏死条纹,影响养分运输;最可惜的是果实,会出现扭曲的坏死线,一旦发病,番茄就完全失去了卖相和商业价值,只能烂在田里。

番茄灼烧病毒症状

更危险的是,近四成被感染的番茄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这些 “无症状感染者” 会悄悄传播病毒,等到整片田出现明显病状时,往往已经大面积扩散,防控难度大大增加。在西班牙,曾有产区的 ToTV 发病率高达 92.2%;南非林波波省的番茄田,发病率也达到 71.1%,当地农户损失惨重。

番茄灼烧病毒的传播能力极强,就像一个 “多面手”,能通过多种途径扩散,这也是它能快速席卷多国的关键:

昆虫 “快递员”:烟粉虱、温室粉虱是它的主要 “帮凶”。这些常见于大棚的小虫子,吸食了感染病毒的番茄汁液后,再飞到健康植株上取食,就能把病毒传过去。如果虫子在病株上停留 8 小时以上,传播效率甚至能达到 100%。

种子 “偷渡”:病毒能藏在番茄、辣椒的种子里,随着种子贸易跨国运输。哪怕种子带毒率只有 0.5%~0.8%,一旦大规模播种,也会引发成片发病。

农事操作 “助攻”:采摘、整枝、打杈时,农具接触过病株后如果不消毒,再接触健康植株,就会通过 “机械传播” 扩散病毒;嫁接番茄时,病苗也会把病毒传给健康砧木。

杂草 “藏身点”:田间的曼陀罗等杂草感染病毒后,会成为 “病毒储备库”,哪怕番茄田清理干净,病毒也能通过杂草再次传播。

面对番茄灼烧病毒的潜在威胁,不仅需要农业部门发力,种植户和普通消费者也能贡献力量:

选种要 “靠谱”:种植户购买番茄、辣椒种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选择经过检疫的种子,避免从疫情国家(如西班牙、南非)购买未经检测的种子。

防住 “小虫” 是关键:烟粉虱、温室粉虱是病毒的 “搬运工”,大棚种植时要做好防虫措施 —— 比如安装防虫网、使用生物防治(如释放粉虱天敌),发现粉虱及时用合规农药防治,切断传播链。

田间操作讲 “卫生”:采摘、整枝后,农具要及时用消毒剂(如稀释的漂白粉)清洗消毒;如果发现疑似病株(叶片坏死、果实有黑线),不要随意丢弃,应及时拔除并深埋,避免病毒扩散。

发现异常早报告:如果在番茄田看到疑似 “灼烧” 症状,尤其是种植过进口品种的地块,要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植物检疫机构,让专业人员检测鉴定,避免延误防控时机。

番茄灼烧病毒虽然凶猛,但只要我们提前警惕、做好防范,就能守住我国的番茄田。从一粒种子的检疫,到一片田地的防虫,每一个环节的细致操作,都是在保护我们餐桌上的常见美味,也是在守护我国农业的经济安全。别让 “番茄杀手” 有机可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

来源:农科最前线一点号

相关推荐